王淑文
【摘 要】為了滿足當下社會各界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該注意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還應該不斷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為此,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必須依照市場需求進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以不斷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滿足社會各界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關鍵詞】市場需求 環境藝術設計 教學改革
隨著信息社會的快速發展,高等教育必須改變原有的教學模式,適應社會對教育的要求。藝術來源于生活,當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必須適應藝術設計的實際需要,結合市場的需求,才能使藝術設計專業學生所學知識與市場相對接,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實際教學水平。
一、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應符合市場需求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當下人們的審美水平得到了較大的提高,室內設計與園林景觀設計的社會需求也不斷提升。從市場需求出發,不同的企業要求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不僅要具有較為扎實的理論知識,而且要具有較強的動手實踐能力。但是現階段很多高校畢業生雖然擁有較高學歷,但是在具體的工作中實踐能力較差,無法以最快的速度適應工作需要。比如,現階段很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因為實踐能力不強,只能轉行,從事其他與本專業不相干的行業,而這無疑造成了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人才的大量流失。為此,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在教學中尤其應該重視培養學生的專業動手能力,創新教學方式,以不斷提高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的就業率。
二、市場需求下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改革
(一)教學內容的改革
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本是一門具有較強實踐性的專業,而社會對技術應用型人才的需求一直存在較大的缺口,為此,在課程設置的針對性方面必須進行相應的改革創新。
首先,在設計教學方面。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教學內容必須精煉,并加強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學生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能力,確保學生在設計中能夠熟練完成小型設計項目。設計來源于生活,是對生活的美化,也是提高生活品質的重要手段,在環境藝術設計中滲透傳統文化,可以提高藝術設計本身的文化內涵,提高環境藝術設計作品的文化品位。對此,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意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培養,引導學生結合當地的經濟特色,挖掘地方區域文化內涵,以不斷促進地方經濟的發展。比如,教學中,教師可以適當地增加一些民族文化的課程,將人文地理學、社會學、地方志等課程內容融入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
其次,在施工技術方面。環境藝術設計課程應該強化施工技術的指導工作,讓學生完全了解施工操作的具體流程,加深對施工工具的了解,并掌握工程質量的檢查標準,提高學生的施工技術能力。
最后,在環境藝術設計的管理方面。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應該依照現階段的市場需求,加強學生工程預算的教學,增強學生的市場意識和工程經濟意識,擴大學生的視野。與此同時,還應該對學生進行現代化企業組織管理制度知識的講解,讓學生對現代企業管理有相應的理解,增強學生自主創業的資本,拓寬學生的就業范圍。除此之外,在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課程教學中,教師還必須不斷總結教學經驗,密切結合市場對環境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提高課程的實用性和針對性。比如,教師可以結合具體的設計案例幫助學生更真切地感受未來工作的主要內容,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另外,教師還必須保證課程教學內容的唯一性,并不斷調整課程的教學側重點,讓每堂課的內容都具有不可替代性,避免教師教學的重復性,讓學生不再覺得每門課程都差不多,進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學科的綜合性較強,教師必須不斷調整課程的側重點,適應學生的學習需要。
(二)教學方式的改革
目前很多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主要采用普通教室進行教學,更強調理論教學,忽視實踐教學,對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欠缺,這就導致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得不到較好的培養。為此,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教師還應該注重教學方式的改革,推廣工作室教學模式,注重對學生專業操作能力的培養。專業繪圖工作室主要包含計算機輔助設計教學機房和手繪教學教室等等,目的是為了給學生提供更自由的學習空間,拓展學生的設計視野。模型制作工作室可以有效鍛煉學生的實際動手操作能力,拓展學生的空間思維,激發學生的設計靈感。工作室教學模式本身也屬于項目教學,是以工作任務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并將課程、教室、生產實踐結合在一起,讓學生在設計工作中自主開發學習探究活動,構建自己的行動知識和行動能力。
三、結語
現階段的環境藝術設計教學必須適應市場需求,為社會各界提供操作能力更強的專業人才。為此,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就必須進行教學改革,在教學課程設置、教學實踐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充分體現課程目標的要求,考慮學生未來就業、創業的實際需要,在實際教學中對陳舊課程內容進行刪減,并及時更新補充新知識、新技術、新思想,將人文精神、傳統文化、地域因素等都滲透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從多個角度提高學生的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應用型人才。
【參考文獻】
[1]馬駿.信息時代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改革[J].韶關學院學報,2011(01):150-152.
[2]吳志堅.高等院校環境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改革初探[J].文教資料,2009(29):200-201.
[3]曹治.大數據背景下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思路的轉變[J].青年記者,2015(35):95-96.
[4]任文東,劉育成.移動的泛在學習環境下藝術設計專業教學思考[J].美術大觀,20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