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運
摘 要:本文針對現階段技工學校學生的實際情況,從如何在專業方向上引導、采取何種有效教學手段以及如何處理好師生之間的關系等方面,對電工教學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電工教學 專業方向引導 教學手段 師生關系
筆者是一名技工學校的電工實習指導教師,多年的教學使筆者認識到培養一名合格的電工專業學生,除了教師本身所具備的專業知識之外,還應該有對學生專業方向的引導、合理的教學手段以及融洽的師生關系。筆者針對技校學生的實際情況,總結出幾點教學心得。
一、專業方向的引導
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技工學校學生普遍綜合素質不高。每年入學的新生中有一大半是直升生,這類學生在初中是后進生。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主動性普遍較差,更不用說對電工專業知識有多少了解。有的學生認為自己將來不準備當電工,以后也用不到電工知識,認為學好電工課沒有用處,所以就不學。有的學生想好好學,但是有些電工課內容有點抽象,學生在理解上比較困難,久而久之,就造成了一些學生棄學、厭學的現象。怎么樣才能讓學生喜歡上電工專業?這時老師的專業引導就顯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對剛入學的新生,要讓學生知道學好電工知識在日常生活中是非常有用的,比如家中要進行裝修,需要敷設多少平方線徑的電線,裝多大型號的空氣開關;安裝一個三孔插座,會區分哪一個是火線,哪一個是零線,哪一個是地線;家里的保險絲燒了,要用多大型號的保險絲來替換。讓學生明白這些知識都是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碰到的,不管你以后是否從事這個專業。再比如當今學生生活在電子時代,各類產品日新月異,日常生活中接觸的是越來越先進的電子產品,他們都會用,但對于這些的現象,如樓梯過道的燈為什么白天不亮晚上就會亮、十字路口的交通信號燈的指示、家中電視機使用的是兩極插頭而空調是三極、洗衣機正反方向旋轉、臥室的臺燈用手一碰就會亮……在學生的觀念中認為這些現象是很正常的,就應該是這樣,但老師應積極引導激發學生去發現、探究問題,并能主動去問為什么,從而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在筆者學校實訓樓的走廊兩側都懸掛著電工專業以往優秀畢業生的成功事跡,每次學生走過實訓樓的時候都可以看到。這也從另一個方面來引導我們的學生:“雖然現階段你只是一個技校生,可能落后于他人,但只要你肯努力、肯鉆研,將來踏入社會走上工作崗位后你不一定會比大學生差,甚至你還可以超越他們。因為你有一個優勢就是專業動手能力,我們的社會需要這類的人才。”
二、用合理的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上電工課的老師都知道電工學科知識點多、技能點更多,如果還是靠以往傳統的老師傳授、講解這種教學模式會極大地降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針對學生剛接觸的學科——電工來說具有巨大的魅力。讓學生在玩中了解電工,在玩中學會技術,在玩中學到知識,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
比如筆者在上電力拖動控制線路與技能訓練這門課程時,講到接觸器這個知識點的時候,任何的理論知識筆者都先不講,而是先給每個學生發放兩個接觸器,一個交流接觸器和一個直流接觸器,讓學生動手把能拆的全拆卸下來,再進行組裝,并盡量把壞的修好,壞的零件可調換、缺的零件可領取。
每個學生拿到接觸器之后都情不自禁地躍躍欲試。這時候老師要做的事情就是適時提醒和引導,比如用什么工具來拆,怎樣才能又快又無差錯安裝等。每個學生等到老師的指令后紛紛開始動手,在這個過程中老師可以觀察學生的動手能力,個別學生動手能力強的,拆裝得又快又好;個別學生會拆但是裝不回去,或者是裝好了出現卡殼的情況,還有的“馬大哈”在拆裝的過程中不小心丟失螺絲、彈飛彈簧片,整個課堂一派熱鬧的景象。望眼可見沒有一個學生閑著沒事做。看似是簡單的拆裝,其實是有一定難度的,因為任何器件都是拆容易、組裝就較復雜。這時老師要充分相信學生的能力,完全放手讓他們自行探究。幾次練習下來,最終每個學生都可以在筆者規定的時間內又快又好地完成拆裝任務。初次的成功使學生有了滿足和成就感,得意之情溢于言表,自信心也得到提升。這時候筆者便因勢利導,趁熱打鐵拋出問題:“剛才大家都拆了接觸器,有沒有發現交流接觸器和直流接觸器的結構是一樣的?差別在哪?哪個是動鐵芯,哪個是靜鐵芯?兩者有什么區別?接觸器里的各種彈簧分別起什么作用?大家知道接觸器是怎么動作的嗎?”這時學生的興趣早已被激發起來了,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有些學生還會自己主動去翻書本尋找答案,最后老師就帶著這些問題自然引入這次課的學習重點——學習接觸器結構、原理。
三、建立融洽的師生關系
“亦師亦友”是筆者和學生之間的相處方式。讓學生喜歡上課,老師除了應有扎實、淵博的專業知識以外,還需要有一定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學生。所謂愛屋及烏,只有讓學生喜歡上教師,那么學生才可能喜歡上教師的課,才能把這一門課程學好。
在課堂上,筆者的角色是嚴師,對學生是嚴格要求。輪到上操作課時,筆者會給學生定好一個課題,要求每個學生獨立安裝調試,并且規定一定的完成時間和工藝要求,用等級工考試的標準要求他們。在學生完成安裝之后,筆者再給每一位學生通電,檢驗線路板是否正確并做出講評,公平地打出分數。每到打分環節,學生都喜歡圍繞在筆者身邊,筆者能看出來其實學生很在乎每一次老師給的成績。遇到電路沒有調試成功的,學生自己會主動分析問題,一直到返修成功為止。一次不行就兩次,兩次不行就三次,只要能維修成功的,筆者都會給學生分數,肯定他們的成績。
在課堂外,筆者的角色是學生的朋友,尤其是對后進生。筆者會耐心細致給他們講解每一個課題的重點,手把手地傳授技藝,從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出發,做到“不拋棄,不放棄”,抓住時機,給予機會,激發其上進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筆者所教學生在職業技能鑒定考試中,合格率都能達到100 %。
四、捆綁式的小組合作制
筆者學校電工專業除了基礎課之外,剩下的專業課采用的都是一體化教學。所謂一體化教學就是把理論課和操作課結合起來上。上理論課老師可以在教室里完成對全班學生的教學,但是在上操作課時就不這么輕松了。我們知道正常情況下一個班級的人數一般在30~40人之間,一節課的授課時間是40分鐘,因此老師要在有限的時間內在課堂上對每個學生進行操作指導是不可能的。這導致往往只有少數積極分子參與課堂活動,大多數學生只是旁觀者。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在教學過程中采用了捆綁式的小組合作制模式,產生的效果還是不錯的。
具體的實施形式是根據班級人數先進行分組。筆者帶的班現有26人,把這26人分成了5個小組,同時挑選出5個學習能力比較強、自律性好的學生擔任小組組長,根據自愿原則,由每個組長自己挑選組員,成立一個學習團隊。然后老師布置任務要求,明確考核要求。5個組長都不需要進行考試,對他們實行免試政策,但是先沒有成績,他們的最終成績由自己團隊的成績來決定。上操作課時,老師只要隨機地對每個小組的組員進行考核就可以,如果這個小組所有組員都合格了,那么這個小組包括組長就都合格了。如果這個小組有一個組員考核不合格,那么整個小組都不過關。這樣做的好處是讓組員與組員、與組長之間都互相督促學習,每位學生的積極性被帶動起來,學生間相互幫助、分工合作,團體合作精神得到了培養。
教學的最終目標是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合格的維修電工,成為社會的有用之才。
(作者單位:杭州第一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