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欣
[摘 要]實驗是化學學科的重要教學內容與主要研究方法,要學好化學學科,就必須要重視實驗教學。實驗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強化學生的理解,為此我們要著重開展趣味性實驗激發興趣,用探究性實驗引導探究,運用虛擬實驗提高理解,在課外實驗中促進發展。
[關鍵詞]化學實驗;趣味實驗;探究性實驗;課外實驗;虛擬實驗料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自然學科,但長期以來受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實驗一直處于空白狀態,以講實驗、畫實驗代替了親自操作,即使是做實驗也大多是機械地照搬教材,將學生的思維限定在固定的條框之內,束縛了學生的大腦與雙手,只能讓學生成為被動的接收知識的容器,學生的化學學習只能是局限在教材這一片狹小的空間里,限于理論層次,而無法走進化學探究的殿堂。要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探究式課堂,帶領學生走進化學世界就必須要重視實驗教學,讓學生有更多探究的機會,再現化學真理形成全過程,這樣學生才能突破教室與教材的時空限制,在更寬廣的探究空間里得到全面素養與能力的全面發展?,F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對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淺談如下幾點:
一、運用趣味性實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推動著學生展開積極的探究活動。這正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前提。傳統教學的一大弊端就是無視學生的情感需求,只是一味地進行知識的灌輸,這樣的教學枯燥呆板,自然難以達成預定的教學目標。實驗現象鮮明直觀,有些更是具有神秘色彩,這正是吸引學生眼球,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的重要手段。如我們可以向學生演示趣味實驗——燒不壞的手帕,將棉制手帕放入65%的酒精浸透,然后將手帕取出點燃,學生發現手帕在燃燒,認為手帕理所當然會變成灰燼,但當火焰熄滅,手帕完好無損。這一現象大大出乎學生的意料。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引發學生的關注,激起學生參與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從石家莊而使學生展開主動探究,真正實現了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轉變。為此在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教材,積極地收集更多富有趣味性的演示實驗,以鮮明而奇妙的實驗現象來為教學增添亮點,為教學注入生機與活力,讓化學教學因此而變得更加生動活潑,直觀形象,更能切中生的心理特點與思維特點,以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科濃厚的學習興趣與強烈的學習熱情,讓學生把化學學習當作一種樂趣,一次愉悅的旅行。
二、開展探究性實驗,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以學生為中心,展開自主探究性學習這是新課改的核心理念,實現了學生由被動接收到主動構建的轉變,這正是對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灌輸式教學的根本挑戰,是構建高效課堂教學的核心所在?,F行教材較之以前的版本加大了實驗的比重,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要對教材了然于胸,結合學生的實際學情來對實驗進行合理劃的設計,以使探究性實驗更加貼近學生,貼近生活,符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以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結合生活經驗來展開主動的實驗探究,在探究中發現真理,從知識產生與形成的過程來深入的理解,讓學生成為實驗的主人,探究的主體,成為知識的主動構建者,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水平,同時更能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掌握學習方法,讓學生得到知識、技能與方法等的全面發展。如“氧氣和二氧化碳的鑒別”的探究性實驗,教師可以向學生出示兩個裝滿氣體的瓶子,其中一瓶是氧氣,一瓶是二氧化碳,讓學生來自行設計鑒別方案、準備實驗器材、進行實驗操作。學生經過獨立思考后提出以下幾種實驗方案。1、在兩瓶氣體中分別放入燃燒的木棍,燃燒較旺的那瓶是氧氣,火焰越來越小的那瓶是二氧化碳。2、在兩瓶氣體中分別倒入適量澄清的石灰水,有少許沉淀的是二氧化碳;3、稱出兩瓶氣體的質量,較重的那瓶是二氧化碳。在此基礎上讓學生親自操作,在操作中認真觀察與思考,這樣就可以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靈活地用于實驗探究中,讓學生在探究中加深對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同時更能讓學生掌握實驗方法,學會自主探究。
三、開展虛擬性實驗,提高學生理解水平
在實際的實驗教學中學校不具備實驗條件,或是實驗本身對環境要求嚴格或是在現實條件下無法完成,在傳統教學中面對這些實驗我們往往無能為力,只能是進行機械的講解,學生并不能真正地理解。網絡時代我們可以運用網絡的優勢開展虛擬實驗,彌補傳統教學的不足,在仿真環境下完成實驗,實現實驗教學的數字化與虛擬化,化抽象為形象,化無形為有形,這樣才能讓學生從直觀的事物中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地理解這些抽象深奧的知識點,同時全新的學習方法與學習平臺更能激起學生更為強烈的學習熱情。如分子原子這些微觀粒子是無法用語言講解清楚,無法用肉眼直接觀測的,為此我們就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虛擬化實驗,將肉眼所觀察不到的微觀粒子的運動直觀而動在記地呈現在學生面前,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
四、開展豐富課外實驗,提高學生綜合能力
課外有著更豐富的學習資源、更寬廣的探究空間、更充足的學習時間,是課堂教學的延伸與擴展,是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是提高學生實踐水平與綜合能力的重要手段,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一環。為此在教學中我們要將教學的視野引向寬廣的課外空間,通過開展豐富的課外實踐活動來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將所學死板的書本知識轉化為靈活的實踐能力,以引導學生展開富有創造性的化學活動,這樣才能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的整體提高。如一些在課堂中無法完成的實驗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外展開更全面更深入的探究。更為重要的是要深入挖掘生活中的化學素材,開展更多貼近生活的實驗活動,如何防止鐵器生銹,如何去除水垢等。這些實驗雖小,但簡單中透出深奧,更加贏得學生的心理認同感,激發學生的探究熱情,更能讓學生從簡單的生活現象中領會到化學無窮的奧妙,認識到化學與生活的關系,這樣更能激起學生對化學學科的喜愛,帶領學生走進神秘而深奧的化學探究殿堂,實現學生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邱小成,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初探,《數理化學習:教育理論》,2012年2期.
[2]姚雙萍,強化實驗環節 推進初中化學高效課堂的構建,《中國校外教育:基教版》,2012年2期.
[3]王艷鳳,初中化學實驗教學改革例談,《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3年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