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艷++劉春苗++趙文梅++徐云珍
摘 要:分析現行本科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以黑龍江科技大學為例,重構了實踐教學的課程體系和保障體系,從師資隊伍和學生兩個角度提出創新方案。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創新
“應用型本科”是高等教育大眾化的產物。應用型人才與研究型人才相比較,其最突出的特征是具備較強的實踐動手能力,傳統以專業教育和專業技能為導向的實踐教學體系已不能滿足應用型本科院校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因此,對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進行再設和創新非常有必要。
一、現行本科會計實踐教學體系存在的問題
1.實訓教學的主體地位未得到應有保證
從我國高等院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的具體運行等方面看,而現行會計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存在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如在教學上依然沿襲傳統的教學模式,以課堂理論講授為主,實訓為輔,實訓教學的主體地位沒有得到應有的保證,實踐教學改革缺乏系統性,實踐教學內容缺乏系統和層次性,單課程實驗研究多,缺乏體系建設思想,實踐教學環節缺乏嚴密性,實踐教學實施缺乏真實性,工學結合缺乏交替和融合,實踐教學師資培養缺乏實效性等等,僅靠修補性的完善無法滿足當今社會對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的需要式要以能力培養為核心,特別是實踐能力的培養尤為重要。
2.實訓師資力量整體水平不高,缺乏“雙師型”教師
會計實踐教學要求需要教師具備較豐富的實踐經驗,而目前我國高校會計教師多偏理論型,缺乏會計實務工作經驗,在指導學生實踐教學時缺乏說服力,同時,實踐教學也要求教師投入相當多的時間和精力,而目前多數高校對實踐教學教師不夠重視,沒有設置專職實踐課教師,多為理論課老師兼職,即使設置了專門崗位,在職稱評定、級別評定等方面也沒有給予相應的鼓勵政策,教師加強實踐教學的積極性和動力不足。
3.實踐教學體系的教學內容不充分
很多高校實驗項目的設計缺乏從整個學科建設和發展高度的合理整合和優化。目前,多數高校的會計專業的培養方案都設計了校內模擬實訓和校外實習,但在實施過程中由于學生人數眾多,使得實習基地的建設不能滿足需求,校外的實習往往由學生自己落實,缺乏必要的監督,影響了實習的質量。同時,在校內實驗環節,也有很多高校陷入誤區,教學往往停留在較低的層面,只重視單項操作技能的訓練,實驗的體系和內容都是圍繞如何教會學生進行會計核算進行,忽視會計分析和會計檢查,使得學生只關注表面的形式,沒有體會到會計信息的具體意義和真實價值。
二、黑龍江科技大學會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創新
黑龍江科技大學(以下簡稱我校)的會計專業是黑龍江省重點專業,經過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會計專業的人才培養建立起按照“實踐教學,創新培養”的人才培養建設思路,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社會影響巨大,有較高的聲譽,目前會計教學已初步構建了具有特色的實踐教學體系。
1.構建的總體思路
我校會計實踐教學體系構建的總體思路是:圍繞“大德育,大工程,大實踐”三大教育理念,依托工科專業,依托校內跨專業全情景模擬綜合實習平臺,運用現代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創新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具有工程背景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即通過合理設計實踐教學體系的各個環節,整體貫通實踐教學體系,做到形式上的多元化,結構上的層次化,時間上的全程化,把學生的培養置于模擬大工程背景下,通過“專項一綜合一頂崗”三段式技能訓練,層層遞進,構建綜合實踐素質、專業基本素質以及專業實踐能力培養“三位一體”會計實踐教學體系。
2.會計專業實踐教學課程體系的重構
我校以社會需求為導向,結合工科院校工科專業特色以及品牌專業,并與會計課程設置相結合,進行工科特色課程設置,構建將理論教學和技能訓練有機結合的理論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以工作過程為導向,以職業技能訓練為核心,結合市場需求劃分教學模塊,對在校生經歷的幾個不同階段進行分層次、分模塊培養,提高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工科特色模塊課程貫穿在公共基礎課模塊、專業基礎課模塊、專業方向課模塊、實踐實訓模塊中;專業基礎課模塊設置專業基礎公共課模塊和專業基礎方向課模塊;專業基礎方向課模塊設置專業基礎必修課模塊和?;A選修課模塊;專業方向課模塊設置專業方向必修課模塊和專業方向選修課模塊。
2014年,圍繞新一輪培養方案的修訂,我們進行全方位調研,通過走訪企業,向用人單位、畢業生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了解社會需求,以需求為導向,重新調整了理論環節和實踐環節的課程設置。在課程體系設置上,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創新能力、實踐能力和職業道德素養。滿足“大實踐”觀下的應用型人才培養和會計學專業社會資質認證的需要,結合社會需求,加大選修課的比重,突出人才培養的個性,構建具有特色的應用型會計人才培養課程體系,進一步增加了實訓環節的學時,增加了成本管理會計、審計學、會計信息系統的課內實驗學時。
3.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實踐教學保障體系的重構
完善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相應的保障體系與其配合,包括配套實踐教材的建設、開放式綜合實踐平臺的建設、會計專業師資隊伍的實踐培訓和知識整合、多功能會計實驗室的建設、實習基地“產學研”模式的構建等。我校加強實踐資源的整合,把會計專業實踐同信息管理專業實踐、企業管理專業實踐、市場營銷專業實踐等協同運行,搭建了各專業間綜合平臺,實現實踐體系的開放式建設,構建了“三段遞進+角色轉換”全程訓練型人才培養模式,將會計專業的實踐教學貫穿于專業教學全過程,并按各項技能訓練內容的深淺度與綜合程度以及會計職業崗位角色內容的不同,分為三個階段完成,實現融“教、學、做”為一體。
目前,我們的校內實訓基地已有八個實驗室和財稅審、銀稅企、財務管理、出納、手工會計、電算會計等六個實訓平臺,在這里,學生可以進行手工、計算機會計與財務仿真模擬、ERP沙盤模擬、國際貿易流程模擬、金融交易模擬、企業管理角色與決策模擬、電子政務模擬、管理信息系統軟件操作與開發等,實現了財務、稅收、審計三項業務聯結和企業、銀行、稅務三個模擬單位業務聯結,從而全方位的培養學生財稅審三項業務和銀稅企三個單位聯結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在應用中的創新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田巧娣.高等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構建[J].會計之友,2007(5):59-60.
[2]聶晶.成本會計實踐教學改革研究-以長春光華學院為[J].吉林省經濟干部管理學院學報,2016,(2):120-122.
[3]袁方.高校應建立校企合作的會計實踐教學模式[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5,(6):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