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蕓
[摘 要] 在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首先應該從提升教師本身人文素養做起,教師擁有豐富的人文素養才能去感染學生。而抓好課堂教學及校外實踐,能使學生用一顆細膩而敏感的心去感知世界,理解美術作品中所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從而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幫助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美好的心靈、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關鍵詞] 美術教學;人文素養;培養
美術是一門人文學科,作為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凝聚著濃郁的人文精神,集中體現了人類精神領域的活動軌跡。不同時期、不同國家的藝術家所創造的美術作品中,蘊涵著豐富的理想、情感、意志、價值、道德、個性等人文特征。那么如何幫助學生通過美術學習更好地汲取豐富的人文精神,使其受到良好的藝術熏陶,獲得積極向上的精神追求,從而更加關愛自我、關愛社會呢?
一、提高教師自身人文修養
現實教學中,有的美術教師觀念存在偏差,片面注重技巧傳授,或是由于自身人文素養較弱,無法有效提升學生人文藝術修養,甚至使學生失去對美術學習的興趣。
1.美術教師要拓展知識結構,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知。美術、音樂、文學等都是人類精神財富的載體。從孔子聽到韶國的音樂后沉醉其中,三月不知肉味的故事,到南朝畫家張僧鰩畫技傳神,為畫布上的龍輕輕一點眼睛,龍竟然復活而破壁飛騰的傳說……這形形色色、豐富多彩的藝術故事,形象地記載著人類藝術和智慧的成果,凝結深化著人類對客觀世界和自身的認識和理解。美術教師對這些偉大成果的感知、理解、欣賞和評論的高度,影響著學生人文素養的構建與提高。因此美術教師要與時俱進,從多方面發展自己的人文意識,提升自己,除了要閱讀相關的專業書籍,不斷更新自己的藝術理念外,還應該多看一些歷史、地理、政治等人文學科方面的書籍,才能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用自身的魅力去影響和感染學生。
2.美術教師要勤于動筆、勤于創作,通過藝術實踐提高自身人文素養。生活是藝術創作的源泉。如果一名美術教師將美術教學工作當成一份差事,應付了事,既無益于學生,也無法獲得自身的成長。盡職只能完成任務,用心才能培育人才。如果將美術教學當作培養和成就學生的一份事業,通過自己的努力影響和改變學生對這個世界的認知,就能使學生具備一定的藝術素養,詩意地棲居在這個世界上。因此,美術教師除了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更不能忽視自己對這個世界的深入認知,要用畫筆表達自己的內心,用畫筆去引領學生的精神世界,而且這將拉近心與心的距離,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精神世界。因此,美術教師要勤于動筆,積極參加各種比賽,參觀各類畫展,不斷豐富和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和繪畫技能,始終保持對藝術的不懈追求。
二、搞好教學設計
要遵循新的教學原則,采取新的教學策略,就要改變觀念,在美術教學活動中真正落實人文教育,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為此,筆者探尋了以下幾個途徑:
1.創設良好和諧、人文性的教學氛圍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師生關系是和諧平等、相互依存的人文關系。在具有良好的人文氛圍的課堂里,不僅師生的心情愉悅、配合默契,還能讓學生養成自尊、自愛和尊重他人的良好品德。它可以表現為:一是教師語言“人文化”。教師應放棄過去的“神圣”地位,在課堂上應用描述性、解釋性、情感性而不是灌輸性的語言與學生交談,尊重學生的人格、情感和意見,不輕易批評學生。在教學中,教師應以發展的眼光,在精神上多鼓勵學生,多說一些贊揚的話,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喜悅。二是教師行為“人文化”。指教師用親切的眼神、動作進行作業指導等教學行為,以真誠坦率的態度和毫無掩飾的表現面對學生,與學生融洽相處。三是環境布置“人文化”。恰當的環境布置能營造良好的人際環境,可以把人文精神教育廣泛地滲透到校園的每一個角落。例如在教室里布置與教學內容相關的陳設、教室內外展示學生書畫作品,尤其是借助學校的藝術節等活動,精心組織學生進行藝術創作并布置展示。總之,教師應從語言、行為和環境布置上加深學生的情感與體驗,了解他們的想法,與他們親密相處,實現心與心的人文對話和交流,就能最終營造一個良好和諧的人文性的教學氛圍。
2.采取多樣化課堂組織形式,巧妙設計教學活動
人文教育中的教學思想核心是人性化,即以學習者為中心。這種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學,把主動權留給了學習者,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所以美術課堂教學切忌程序化、模式化,形成固定的套路。體現人文精神的美術課堂教學應具有多樣化的組織形式。在實踐教學活動中,可以采用以下幾種教學策略:
(1)合作式教學。美術課上適當讓學生小組合作完成繪畫、設計、裝飾等作業,可以使個體在積極的合作與交流中反省,有利于培養學生形成協作、謙讓、文明的意識。例如在“創建文明校園”的活動中,組織學生設計校園文化標語。活動分小組進行,要求各小組成員主動溝通和交流,分工協作進行標語內容的審定、標語牌圖案及形狀的設計。最后對各班設計的校園文化標語進行評比,并將優秀作品用于校園布置。學生們以主人翁的態度積極參與本次活動,活動取得了圓滿的效果。在活動過程中,學生切身感受到了團隊合作給他們帶來的身心愉悅與成就感。
(2)游戲式教學。游戲教學具有愉悅性、趣味性,符合學生的年齡和身心特點,而且其生動活潑的形式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例如,筆者在一堂“環保時裝表演活動”課上,注重學生在比較、嘗試、合作、創造、思考等方面的體驗,讓學生的服裝設計與環保意識相融合,因此組織進行課前分工準備、課堂分組比賽,并投票選出最佳創意獎、最佳制作獎,且將優秀作品推薦至校園文化藝術節活動展示。學生們學習興趣被充分激發,學習熱情高漲,非常認真、投入,作業效果精彩絕倫。學生們在展示自己獨特藝術才能的同時也加深了自己的環保意識。教師是教學的主導者,又是游戲的參與者,教師與學生們一起活動、平等交流將促使師生人文精神的構建。
(3)多媒體輔助教學。梅洛龐蒂認為:“藝術創造是一種運用物質媒體進行創造性知覺的活動,媒體的運用,帶來了知覺的形式化,從而使知覺的意義得以擴展和豐富化地表現。”因此,媒體是藝術創造和表現的重要環節。多媒體課件不僅能有效地將聲音和畫面等形象科學地結合,增強對人體感官的刺激,而且它能加大信息量,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深對學生的思想、情感和行為的影響。所以,美術教師應根據教學需要,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例如,利用錄像多方位、多視角展示版畫的“制版”細節,讓復雜冗長的版畫制作過程變得步驟清晰、生動有趣;利用幻燈機和明膠片展示剪紙手法,讓剪紙過程一清二楚等。
三、注重行為引導
學生的成長成才離不開教師的積極引導,課堂是教學目標實現的主陣地,而課外學習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拓展和延伸。鼓勵學生積極參觀各種形式和題材的畫展,開闊學生的眼界,零距離地接觸名畫或優秀作品獲取豐富的精神養分;走進大自然,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讓學生身心得到充分的放松,通過對一草一木的細心觀察,讓學生更加熱愛自然,尊重自然。在對生活情景的描繪與創造的過程中,讓學生從欣賞者的角度感受生活百態,學生的人文素養自然而然得到不斷提升。
責任編輯 萬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