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群山
【摘 要】進入新世紀后,國家對教育教學愈加重視,課程改革的關鍵點是課堂教學,這就要求教師應該深入把握數學課堂教學。筆者在本文中首創用精準扶貧精神和思路對鄉村初中數學教學進一步優化,保障鄉村初中數學教學質量和效果進一步提升。
【關鍵詞】鄉村初中;數學教學;扶貧精神
從現實情況來看,國內數學課程改革已經進入后期課改階段,正是攻堅克難的關鍵時期,這就要求初中數學教師尤其是農村初中教師應該具有精準扶貧精神,靶向教學。筆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然后探討了用精準扶貧精神、思路優化鄉村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措施,與其有效提升國內鄉村初中數學的教學質量和水平。
一、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研究
1.數學教學觀定位有偏差
所謂的數學教學觀指的是人們經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以一種系統的理性認識數學教學,作為一個邏輯體系,其通常由教師的數學學習觀、教育觀以及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信念等組成。所以,數學教師如果具有不同的數學觀,那么其對數學教學的看法也不一樣,從而主導不同的教學行為。英國學者認為數學觀有三類:易謬主義、工具主義、絕對主義,以此為基礎進行調查發現,近一半的教師認為初中數學是一門已經存在且精確的科學,數學能夠被發現而不是被創造。這和新課標對數學“是人類創造的一種科學”這種定義存在一定的差距。傳統數學觀會主導教師把知識作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相互傳遞并客觀存在的東西,教師從來不把數學學習作為看成是探索活動,而是一種具有固定答案和解題的途徑,教師自身對其合理性、正確性具有極大的決定權。這種存在偏差的教學定位,讓農村初中數學教師在教育教學的過程中出現各種異化行為。
2.數學教材調適使用觀不強
西方著名課程理論學家富蘭和辛德認為,所謂的課程改革指的是學校根據實際情況,調整課程目標、內容及其方法。作為課程實施的重要載體,數學教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國內農村地區經濟水平有限,同時,全國各農村在文化、地理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任何一個版本的教材都不能和每一個省市的農村相適應,尤其是一些偏遠區域的學生,使用的教材更是和自己的實際情況存在較大差異。有研究表明,現行的華師大版初中數學教材,就教材中的插圖來看,城市場景明顯多于鄉村場景,實踐環節選用的教學素材和農村學生生活的背景也有較大的差異。這就要求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具有較強的協調教材意識和能力,使用本教材并結合學校所在地的實際情況創新教材,讓農村初中數學教學和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更相符。
(下轉第8頁)
(上接第7頁)
3.教學方式簡單化
通過調查研究發現,有77%的教師認為自己會對探索學習偶爾關注或者不能關注,此調查結果發現很多教師都有簡單化處理探究學習的傾向和思想。不僅如此,有67%的數學教師對“新課標倡導的學習方法流于形式”的觀點完全或者基本贊同,有超過40%的教師授課的方式為“教師講課為主,有時間會結合練習”。從此可以看出,教師對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學習新方法以及素質教育理念理解的不夠深入,在實際教學中也不能很好地落實,羈絆教學質量。
二、用精準扶貧精神、思路深化鄉村初中數學教學的措施
1.進行教學觀念反思,樹立先進數學教學觀
有關研究結果表明,對教師的教學活動來講,數學教學觀具有深刻的影響。要是數學教師持有的數學教學觀念不良,那么在教學活動中也會對學生造成一定的影響。讓學生養成不良的學習觀念、習慣、態度等,進而消極影響學習活動。所以,作為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秉承精準扶貧精神和思路,在素質教育的指引下,徹底反思傳統教學觀念,樹立先進的數學觀。作為數學教師,應該和傳統的教育教學手段和方式徹底“決裂”,用新的理念武裝自己,更好的服務于農村初中數學教學。
2.強化教材文本批判意識,增強教材調適使用能力
城市化數學教材是當前農村初中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作為初中數學教師,在對數學教材尊重的前提下,必須具有批判教材文本的意識,以學生的實際情況不斷對數學素材和編排方式進行合理的調整,培養自己對教材創造性使用的能力。同時,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我們必須明白,在精準扶貧精神和思路下,教學過程不僅僅是按照教材照本宣科的過程,應該學會使用教材,動態生成教學資料和場景的過程。因此,筆者認為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用以下幾方面改進教材:其一,教材中的農村素材深入挖掘,力圖對教學內容重新設計。如果教材中出現的情境和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存在差異或者具有較大差異的時候,教師應該積極的轉換,選擇學生熟悉的事物。如,以學生的心理特點、數學知識基礎、生活經驗等創造生活場景。其二,課時安排要適當的調整,對教學進度合理選擇。要是教材安排的課時對農村初中學生來講進度較快或者較慢的時候,教師應該依托實際進行調整。
3.增強課堂提問的層次性,追求提問的整體質量
教師和學生對話系統由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回答構成,該系統的宗旨為完成教學目標。要是在課堂上一味地提問學生,那么僅僅會收獲表面上熱鬧的課堂氛圍,那么教師的提問和學生的作答便沒有任何意義。所以,教師應該根據不同的教學目的、內容、學校、學生,選擇有效的提問方式,讓問題來源于學生,又高于學生。作為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有能力組織封閉性和開放性問題,根據提問者的不同合理提問。按照教學內容的順序在課堂上進行提問。作為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有組織不同層次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上提出的問題要有選擇的讓學生進行提問,并且保障問題呈現形式的統一,不僅有利于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還有利于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同時,學生還會積極的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只要進行積極的思考就會得出答案,不至于太難也不至于太簡單,具有一定的挑戰性、趣味性和生活性。同時,教師在學生完成問題回答后,應該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簡單的點評,評價學生應該使用鼓勵式,以便于提升學生今后回答問題的興趣,對教師提出的問題能夠積極的思考,最終落實在自身能力的提升上。
4.優化組合教學方法,促進有效數學交流
在構建主義看來,學習過程是學習者積極主動地構建過程,作為構建知識的主體,學生在參與課堂的程度直接影響學生知識的構建,和課堂教學的優劣有關。但是,當前農村數學教學在課堂上依然喜歡使用“教師講、學生聽”的教育教學模式,從而導致教學中學生參與程度較低的情況。針對上述現象,教師應該依托教學目標、內容、教師、學生、學校等選擇有效的教學方式,同時,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課堂中積極的參與。針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的反思:設計的教學方法是否和教學目標相符?是否匹配教學內容?是否按照不同的數學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方式?是否把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有機結合?等等通過這樣的方式,提高農村初中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
結束語:
作為農村初中數學教師,應該具有精準扶貧精神和思路,對教學進行優化,不斷提升農村初中數學教育教學質量和水平。同時,作為初中數學教師,應該自覺深化教育教學理念,提升教育教學水平,主動思考怎樣依托現有的實際情況,提高學生數學素養,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葉立軍,陳莉.初中數學教師課堂提問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12(02)
[2]周仕榮,林衛強.中學數學教師數學教學觀的討論和分析[J].漳州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01)
[3]陳茂葉.從“兩點之間,線段最短”走進中考——初中數學變式教學的運用[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3(03)
[4]管彥民,張世相.初中數學教學設計中應用差異教育的研究[J].現代中小學教育.201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