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倪燕+張德紅+廖璘志
摘 要: 隨著全球經濟的復蘇,各行業高技能型人才都緊缺。要解決這個問題,關鍵要提高職業教育質量、完善職業教育體系、建立有效的中高職銜接的課程體系。文章以數控專業為例,在國家骨干校建設項目和省示范專業建設項目的指導下對相關問題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數控專業 中等職業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 銜接
1.引言
隨著我國職業教育的飛速發展,高等職業教育快要占領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在高職教育的發展中,離不開中等職業教育的支持,這面臨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中高職的順利銜接。
“銜接”的基本意思是將事物首尾連接。本文中是指將職業教育中的中職教育與高職教育承接起來,減少教學中的重復,形成遞進教學系統,進而達到最佳教學效果。由此可見,只有構建有效的中高職銜接和合理的職教體系才能提高整個職業教育質量。
2.中高職銜接現狀
職業教育在我國長期以來都是被學生、家長、用人單位及社會看成是學習成績不好的學生的歸宿,普遍認為接受職業教育的學生的素質都比較低,職教學生不好管理等。以我校數控專業為例,對于五年制的學生不管成績有多么優秀,到畢業時有1/3的企業明確規定不讓其參加面試,不接收中高職銜接過來的學生,這些觀念與現象使得中高職的銜接工作困難重重。從20世紀80年代起,我國就開始探索中高職銜接問題,在多年研究中發現,中高職銜接的主要問題是在這兩個階段的教學中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及教學過程等方面嚴重脫節。不管是中職階段的教育還是高職階段的教育都不涉及教學知識的遞進性和教學內容的系統性。
中高職銜接教育這么多年,我國較成功的教育模式有五年一貫制、“3+2”或“3+3等,也有個別學校自定的“技能優勝晉升”模式。我校采用的是以高職為主,中職為輔的辦學模式。在這種模式下的中職學生要進入高職學習,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初中畢業時直接報考學校的五年制專業在五年學習中完成中職和高職的教學內容;另一種是報考學校的中專,三年后通過自主招生考試進入高職學習。分析我校的兩種中高職銜接模式,第一種教學內容重復較少,學生學習內容豐富。第二種教學內容重復較多,學生學習內容范圍較窄。整體看來,中高職的銜接問題較多、困難重重。
3.完善中高職銜接的途徑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與難點均在課程設計,主要面臨的難題有專業設置的契合度較低中高職銜接缺乏基礎支撐、非專業對口銜接造成知識和技能錯位、非一體化設計的專業對口銜接中課程設里和教學內容重復及課程結構銜接錯位、中高職銜接缺乏內涵支撐等。要完善中高職銜接工作,需認真分析以上問題,找出解決問題的途徑。
首先,科學整合教學資源,設置中高職對口銜接的專業。
針對我國中職專業目錄與高職專業目錄不完全統一的問題,要確保中高職課程的高效銜接,必須制定相對統一的專業接口標準。這就需要科學整合教學資源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設置。在設置中必須進行多次調研、認真分析,就社會緊缺專業進行對應設置,比如通過調研分析,數控人才近五年將持續出現緊缺現象,應在中職中開辦數控技術專業,在高職中開辦數控技術學習,這將為以后的高職對口銜接工作減輕負擔。
其次,分析學生的入學知識情況,因才分班。
針對非專業對口銜接造成知識和技能錯位、非一體化設計的專業對口銜接中課程設里和教學內容重復及課程結構銜接錯位等問題,其解決方法主要是精確分析學生入學時的知識掌握情況,因才分班。
所謂因才分班,就是將入校新生第一步按照普高與職高類,第二步在允許(學生人數滿足再次分班)的條件下將普高上來的學生按照文科班與理科班分類,將職高類學生按照對口與非對口分類。通過這樣分班,安排學生的教學內容就更加明確。
最后,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實施中高職一體化教學計劃。
要構建完善的職業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就要根據不同的分班情況重新規劃課程體系或是將現有的課程體系進行重組。比例對于高職存在的基礎公共課可以以在班的方式集中教學。對于專業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可以以小班的方式分開教學,對已有專業基礎知識中職上來的學生加強核心技能的訓練,加深教學難度。不管銜接的課程體系怎么改變,需要遵循的是課程無刪改,也就是說通過中高職銜接后,并沒有在現有課程的基礎上產生新的增量,保證中高職一體化教學計劃的實現。
4.結語
分析我國當前職業教育的辦學實質,不難發現中高職的銜接工作屬于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社會、學校以就業為目的,以學生技能發展為依據進行統籌規劃。
參考文獻:
[1]李英.論工業園區內高端技能型中高職銜接人才的培養——以機電類專業為例[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3.
[2]朱雪梅.我國中職與高職銜接研究述評[J].職業技術教育,2011.
[3]劉輝,王海亮.中高職銜接的歷史邏輯、現實困境及其超越[J].職業技術教育,2011.
[4]張象袁.中高職銜接課程結構一體化設計[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6.
[5]徐國慶.中高職銜接中的課程設計[J].江蘇高教,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