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玉琦
【摘 要】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是高校輔導員所擔負的重要責任和使命。心理學作為一門重要的學科,將心理學知識融入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之中,對于高校輔導員思政教育的順利展開和效率的提高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輔導員 思政教育 心理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6.082
思政教育是高校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通過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一方面可以使學生學習系統(tǒng)的思政知識,另一方面對于幫助和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對于學生的學習和工作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由于受到外部世界的影響,學生的思想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面對這種教學現(xiàn)實高校輔導員應該不斷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以適應時代的發(fā)展和學生的學習需要。而心理學作為一門研究人的心理及其發(fā)展變化的學科,在輔助高校輔導員把握學生心理,更好的展開思政教育方面有著積極的意義。人的心理活動是十分復雜的,但是可以概括為兩個大部分,即心理過程和個性心理,分開來看心理過程主要包括知、情、意,而個性心理由理想、信念、世界觀構成,這些心理學知識構成了高校輔導員進行思政教育時的心理學理論基礎。高校輔導員通過擴充自身的心理學知識,可以更加準確的把握學生心理,拉近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距離,從而更加有效地展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那么該如何將心理學知識融入思政教育并且順利展開呢?
首先,高校輔導員應該明確自身所面對的受教群體,認識到這一受教群體的特殊性和他們所具有的受教特點。高校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其受教群體不再是對教師具有強烈崇拜心理的小學生、中學生等,而是一群有著獨立思想和個性的大學生,因此高校輔導員應該轉變自身的教學心理,運用心理學知識適當調整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
在將心理學知識融入高校輔導員的思政教育時,高校輔導員應該明確心理學理論要求輔導員應尊重學生個人,尊重學生的思想和對于世界和事物事件的想法和認知,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將學生放在一個合理的位置上,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性地位。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輔導員要尊重學生的學習和理解能力,相信學生能夠認真學習思政知識;在課堂上,輔導員應該轉變自身在課堂上的位置和身份,由課堂的主導者變成課堂的引導者,積極地引導、鼓勵輔助、督促學生,在傳授知識的同時幫助學生塑造完善的人格,指導學生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凈化學生的心靈,糾正學生對于事件和事物等的外部世界的錯誤看法,使學生的心理能夠向著積極向上的方向發(fā)展。
其次,在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教師應該改進自身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在課堂上或課下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抒發(fā)自己的心理。在傳統(tǒng)的思政教育中往往采用教師為主導,系統(tǒng)的講述思政專業(yè)知識,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會造成教學模式的僵化,更容易形成一種壓抑枯燥的課堂氛圍影響教學效果,打擊學生學習思政知識的積極性。而在運用心理學知識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輔導員應該勇于改革,在講解相關理論知識的同時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給予學生充足的個人空間,由一名專業(yè)知識的講述者轉變?yōu)橐幻细竦膬A聽者,耐心的聆聽學生內心的想法,并在尊重學生個體性的基礎上對學生的思想加以引導。傾聽是心理咨詢中的慣用手法,通過傾聽受詢者可以真切地了解和把握對方的心理經(jīng)歷和心理活動,從而對其進行適當?shù)挠嗅槍π缘男睦硎鑼В沤庑睦韱栴},解答心理困惑。
因此輔導員在進行思政教育時,應該勇于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學生從課堂上教師個人的講解中解放出來,使學生能夠表達自己的想法和看法,真正的參與和融入到思政教育的氛圍中來,輔導員在引導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吐露自己的心聲時應該保持一種認真和全神貫注的狀態(tài),切忌隨意打斷和否定學生,擾亂學生的思路,使學生能夠自由的表達自己的看法。在傾聽的同時,輔導員應該捕捉學生語言中的重點內容,并且對這些內容進行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在對學生進行疏導和進行思政教育時,輔導員應該緊跟學生所訴說的內容,不要像在進行傳統(tǒng)思政教育一樣,過于注重知識的系統(tǒng)性和完整性,以避免引起學生的疲憊和厭倦心理。
在這個過程中,輔導員可以采用現(xiàn)身說法的教學方法,與學生分享自身的相似經(jīng)歷等,說明自己是如何克服這種困難,疏解這種類似情緒的,進一步拉近學生和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學生能夠真正的敞開心扉和輔導員進行更深一步的溝通和交流,使輔導員的思政教育真正融入學生的內心,為學生解決實際性的問題,而不是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和紙上談兵的狀態(tài)。
第三,高校輔導員在將心理學知識融入思政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個體性差異,面對學生在思政方面的問題應該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切忌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應該針對學生面對的不同情況、不同心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建立一種理性信念。高校學生面對的問題比較復雜,既有來自于學習的,又有來自于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的,面對這些問題有些學生的心理較為浮躁,對于問題的看法和認識容易意氣用事,不能冷靜地進行觀察和分析,運用理性的思維模式去解決。例如,很多學生有盲目的攀比心理,對于同學的某種做法和說法耿耿于懷,難以正確認識大學生活和同學的個人生活,從而造成自身心理狀況的扭曲,影響自身健全人格的形成,不利于學生的人際交往和集體生活的順利進行。面對這種情況,輔導員應該把握學生的這種心理,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運用心理調解法對學生浮躁、焦慮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疏導和調節(jié),扭轉學生對于事件錯誤或者片面的看法和理解,減少這種偏頗或者不合理的看法和情緒對學生思想觀念的影響,使學生能夠健全自身的人格,培養(yǎng)正確看待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和意識。
健康的心理是正確認識世界,建立正確的人生觀的有力基礎,因此高校輔導員在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時應該重視心理學知識在這一方面的重要作用,積極學習心理學知識,擴充自身的心理學知識儲備,尊重學生的個性,把握學生的心理,勇于改進教學方法和教學方式。輔導員在運用心理學知識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個性,給與學生以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引導學生樹立健全的人格和正確的思想觀念。
參考文獻
[1]田傳信.大思政視野下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育人模式及其價值[J].浙江樹人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3,02:106-110.
[2]李雪婷.探討高校思政教育中積極心理學的應用[J].高教學刊,2015,13:174-175.
[3]羅漪.心理學知識在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性[J].現(xiàn)代商貿工業(yè),2015,22:108-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