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敏
【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充分認識到數學在我們生產和生活中的重要性,那么如何才能提高學生的數學能力呢?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幾點思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 提高 有效性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24
如何在課堂上提高數學教學的有效性,讓數學課堂煥發出強大的生命活力呢?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我認為學好數學的關鍵還是在課堂,然而常見的“放羊式”“灌輸式”“表演式”的數學課堂教學模式造成了多種“低效”現象。下面就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談談我個人的一些思考。
一、既注重備課也注重生成
眾所周知,一節課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的課前準備,所以教師的備課十分重要,好的課前準備,常常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預設成功是課堂有效學習的基礎。預設教案就如杜威所說是教師帶著自己的哲學思想走進課堂,一個高質量的預設,是教師教學機智的展現,蘊含著無限的智慧,它可以更好的發揮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作用,提高教學效果。從學生熟悉的事物指引入教學,通過引導學生觀察事物的變化,無論學生回答如何,總能在和諧的氛圍中,借助幽默、風趣的語言,廣博的知識功底,引導學生隨著問題主線進行思考,進行思維的訓練,并在活動中探索解決的方法,是節預設成功的好課。這就是“不變”。
但課堂是動態變化的,動態生成是課堂有效學習的發展。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教師不能一成不變的執行教案的預設內容,教師應重視課堂新生成的資源,發揮出自己的教學機智,加以充分利用。這就是課堂的“萬變”。數學課堂的教學不能一成不變,要以“不變”應“萬變”。
二、注重教學情景的創設
在小學數學具體教學中,教師應當根據小學生的認知規律、心理特點及教學內容創設新的學習情境“讓學生在新的情境中學習數學”是數學課程標準倡導的課程實施建議之一。教學情境對兒童而言具有較強的情感吸引力,容易激發他們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進而促使其思維處于異常活躍的狀態。因此在組織教學活動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兒童的這一心理特征,創設與學生生活經驗及所要探究的知識密切聯系的情境,增強他們參與探究活動的激情,促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
如在《用字母表示數》的教學中,教師設計了這樣一個活動:編兒歌,出示:1只青蛙1張嘴,2只眼睛4條腿。2只青蛙2張嘴,4只眼睛8條腿。3只青蛙3張嘴,6只眼睛12條腿……請學生編出無數只青蛙的兒歌。學生發現應用字母表示青蛙的只數,通過學生間的相互交流,編出:a只青蛙a張嘴,2a只眼睛4a條腿。在本節課中,教師借助了學生耳熟的兒歌,組織了一個續編兒歌的活動,從課堂上學生的反映能夠看出,學生很喜歡這個活動,因為兒歌這種文學形式很容易被學生所認同,其次續編兒歌又帶有一定的挑戰性,符合兒童的心理發展規律,所以學生個個躍躍欲試,爭著發表自己的意見和想法。
我們都知道:一個理想的情境創設出來了,教學活動就成功了一半。何謂“理想的情境”呢?我們經常看到,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生搬硬套地添加一些“故事”,教師“聲情并茂”地描述故事情節,卻忽視了寶貴的時間在無情地流逝著,這樣形式化的故事只能算是一個“情節”,不可能引起學生思維的發展。理想的情境能引起學生對問題的探究激情,幫助學生借助已有經驗快速進入積極的思維狀態,進而提高問題探究的有效性。如學習“人民幣的簡單計算”,教師首先提出:“今天是我們班某位同學的生日,老師在商店里看到有一些漂亮的氣球(同時出示三種氣球,每種氣球下面分別標有:8角一個、5角一個、1元2角一個),我想買兩個氣球,代表全班同學送給這位同學,祝他生日快樂。但是要征求一下大家的意見,買哪兩個呢?要多少錢呢?請同學們商量一下。”在這里教師并沒有增添所謂“生動的故事情節”,而借助學生身邊最感興趣的事例創設情境,學生對這件事情有較強的探究愿望,能激發他們更強烈的探究激情。也就是說我們不能把情境狹義地理解為“故事”,一些游戲、操作活動、學生身邊發生的事情都是很好的創設情境的素材,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創設情境會進一步激發學生探索問題的激情,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習活動的實效性。
三、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讓學生在學習中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有助于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心,更加熱愛學習。所以我們在對學生數學學習的評價的時候,既要關注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理解與掌握,更要關注情感與態度的形成與發展;既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變化和發展。激勵性評價可以創造融洽和諧的教學環境,增強學生自信心,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的自信無論對學生的學習還是對學生一生的發展都非常重要,學生的成長需要激勵,學生的學習過程更需要激勵。在聽課時,我們經常看到許多學生積極參與思考,大膽發言,當他們的某個思路或計算方法被老師肯定后,從其眼神和表情就可以看出,他們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在學習中遇到困難時他們會反復鉆研、探討,直至解決問題,可見,正確的評價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學習的主要因素。因此,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學生參與學習過程的積極性和參與程度,重視學生參與學習進程的態度和情感,重視激發學生的問題意識并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欣賞和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活力,要善于抓住學生的閃光點,積極地鼓勵和肯定每個學生的每次進步,以滿足學生的成功體驗,要讓他們在評價中得到鼓舞,樹立自信心,從而不斷進步,不斷成長。
總之,數學在我們的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對小學生的教育中,數學教師要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時效性,緊抓課堂。在充分做好備課工作的同時,也要注重課堂的靈活應變,立足學生的心理積極創新,打造一個學生喜歡的生動的課堂,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自覺學習。同時運用激勵性評價,以滿足學生學習成功的體驗,使學生在學習中體味成功的喜悅。只有這樣,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真正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