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群愛
【摘 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教學之“道”,這個“道”就是要遵循教學客觀規律,就是要時刻把握教學新理論和新的教學方法,與時俱進,就是要在長期的教學實踐當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的教學模式或者教學特色等等。下面,結合本人的學習和實踐,來談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習慣之“道”和作文之道。
【關鍵詞】小學語文 教學之道 學習習慣 關注生活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094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很多我們值得重視的教學之道,本文從兩個方面來談談自己的教學感悟和認識。
一、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在小學語文學習階段,也是培養學生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階段,只有好的學習習慣的養成,才能夠讓學生在長期的語文學習中,更好的學到語文知識,形成語文綜合素養。小學語文應該養成哪些良好的學習習慣呢?這里不妨強調幾點:
一是背誦的習慣。在語文學習中,背誦對于學好語文很重要。南宋杰出的教育家朱熹說的:“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首著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又說:“讀得熟,則不解說自曉其義也。”筆者不贊成死記硬背,但是記誦確實是青少年在記憶的黃金時期的一個良好的不可忽略的良好的學習習慣。對于語文課本所選的中國古典詩文,讓學生盡量都記誦過。學生如果能夠記誦大量的古典詩文,將會受益終身。這也是中國傳統語文教育的一個良好教學方法。對于一些常見常聞的歷史典故、藝術故事,不必死死板板地去記,而是要熟悉即可。
二是認真書寫文字的習慣。在小學語文教學階段,我們一定要注重學生良好書寫習慣的培養。現在許多部門在招聘人才時,特別申明,應聘者的簡歷和應聘書必須手寫,不能用電腦打,就是想通過應聘者親手寫的字,來審視一個人的一些內在品質。所以從小要讓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的習慣。養成這一習慣可以從最基本處著手,讓學生從剛開始學著寫字時,就把每個字的筆劃、筆順寫準確。讓學生學習一點書法,不是為了讓他去參加書法比賽,而是讓他懂得什么樣的字,是漂亮、美觀、大方的。讓學生買一些字帖。把大字帖掛在學生的房間里。批改學生作業、試卷時,不要只注意內容的對否,還要檢查他們的字寫得是否工整、漂亮。我縣近幾年的語文期末考試題的“卷面分”就很有效的突出了學生寫字質量。
學生讀書、看報時,指導學生不要只注意欣賞書報文字的內容,還要注意審視字體、書法的是否美觀,上街時,注意欣賞街市牌匾上漂亮的字。帶學生去參觀書法展覽。三是廣泛閱讀的習慣。前蘇聯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變聰明的辦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而是閱讀,再閱讀。”因此,我們要不斷挑選、推薦各種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引導學生認真閱讀,養成他廣泛閱讀的習慣,這將使學生終生受益。以語文學科開展的“大閱讀”活動為契機,我們定期給學生推薦閱讀書目;教給學生閱讀的方法;經常性的開展形式各樣的讀書活動,對引領學生的閱讀大有裨益。
二、教會學生學會關注生活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很多學生小學畢業了還不會寫作文,或者作文寫得千篇一律,味同嚼蠟,以致今后讀中學了還是不怎么會寫作文,這樣的語文教育是失敗的語文教育,因此,我們一定要注重從源頭上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文,如何從源頭上引導學生學會寫作文呢?我認為引導學生學會關注自然和關注身邊小事,不失為引導學生學會關注的好法門。
一是關注自然。自然界是豐富多彩的,生活又是一個萬花筒,但是現在的孩子一天沉迷于動畫片和手機游戲等,往往對現實生活熟視無睹,忽視了它的存在,更沒有仔細去觀察,去想象,喪失了許多寫作的好素材。語文教師更應該引領學生去捕捉生活的具體情景,才能夠讓學生寫出具有生活氣息的文章來。大自然是對學生進行審美教育,孕育學生靈性的最佳場所。因此我們創設美的情境,激起學生發現美、鑒賞美、表現美、描述美的熱情。
例如,一年級的韓老師在帶領學生上課間操時,感覺風特別大,這是學生都感受到的,韓老師抓住了風大這一天氣特點,引領學生進行說話訓練。韓老師神秘的對學生說:“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請來了一位客人。”說著板書“風”,接著問:“今天的風與以前有什么不一樣?”“風特別大。”“你能說說風怎么大嗎?”有的同學說:“刮得我不敢睜眼睛了。”有的說:“刮的塑料袋都跑到樹上了。”有的說:“刮的我走不動了。”……“同學們,你能展開想象的翅膀,說說今天為什么刮大風嗎?”學生們稍作思考便紛紛舉手,有的說風伯伯喝醉了酒,有的說風爸爸餓了,有的說風爺爺生氣了……學生的想象力多么豐富,他們是天生的小詩人。
二是關注身邊小事。我們每天都是生活在平凡的生活當中,這就需要我們留心生活,如果沒有一刻善感的心靈,就會對現實生活中發生的小事情熟視無睹。其實,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情很多,同學間的、師生間的,課上的、課下的,家里的、學校的,眼見的、聽說的……這些事情只要稍微留意,細細體味,都是學生筆下的好文章,教師經常地把這些瑣碎的小事作為寫作的素材,學生的思維才能擴散出去。
例如,二年級的高老師發現講桌上放著許多沒人要的鉛筆,就“講桌上的鉛筆”進行了一次說寫訓練。他指著這些鉛筆對學生說:“這些鉛筆怎么跑到這兒來了?他們是不是很喜歡我呀?”話這么一說,學生們都笑了,創作的靈感也隨之而來了。其中一名學生寫得挺有意思。詩中寫到“我的鉛筆迷路了/我好著急呀/鉛筆,鉛筆,你在哪/忽然/我看到了他/正在墻角邊哭/我急忙把他/送回了家”。這樣的作文還有許多,像《進貨》《帶你走進卡的世界》《老師視線之外》等等,都是學生關注身邊小事的杰作。
當然,本文所談之道,只是小學語文教學中常見的道理,還有一些新道理,期待更多的語文教師來共同探討,以期更好的搞好我們的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