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小丹
【摘 要】有效教學是指使學生獲得具體的進步或發展的教學,不僅包括知識積累,也包括實踐能力的提升。高中化學作為自然科學基礎課程,它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主要是牢固地掌握知識并能進行靈活地運用實踐。
【關鍵詞】高中化學 教學有效性 必要性 標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5.162
與追求教學的進度不同,我們不能僅僅追求教學的快慢,還要關注教學結果的實現,即教學是否有效。任何行動都有其要達到的目的,達到目的,才能說明所采取的方式是有效的。對于高中化學的教學來說,它要達到什么目的才算是有效呢?而在有效性的要求下,又如何采取相應的教學方法?這將是本文探究的重點。
一、什么是有效教學
有效教學的理念源于20世紀上半葉西方的教學科學化運動,在新課程改革下,教學提倡以學生為教學主體,這一概念得到了更多的重視。“有效”可以理解為對學生有效,也可以理解為對教師有效,但是在過去的教學中我們更注重的是對教師有效,即如何完成教學任務,而很少關注學生的需求,他們想要怎樣學習,他們想要學到些什么。所以,可能一直以來我們以為正確的、有效的教學不一定對于學生是有效的。
學生對高中化學學習的需求是什么呢?通過與同學們交流及教學中的觀察,我發現同學們并不是抗拒這門課程,更多的是對老師的某種教學的方式有抵觸情緒,因為這種方式可能與他們的思維習慣或者學習方法相違背,而學生不愿意或不能在短時調整思維及學習方法來適應;另外,對于化學等自然科學學科,學生更注重它的實踐性,即它的實踐操作,如何去分析生活中某種現象,化學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標準就是學生為主體,以學生的學習發展需求為核心,尊重學生的思想;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方法教學,讓學生樂于學習知識,同時要實現理論與實踐結合,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必要性
在目前的教學中,有效教學并未得到重視,教師大多延續著一貫的教學方式,以完成教學任務為目標,只注重學生最后的成績,而很少去思考通過教學能給學生帶來什么,能否發揮這門課程的價值。
學習是為了什么?如果是因為興趣,那么學習就是為了滿足求知欲,如果是為了提升自我,那么學習就是為了獲得知識和技能。所以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要么是對物質世界本質的好奇,要么是想了解相關知識和技能以更好地學習、生活,但是如果教師的教學不能達到學生學習的目的,那么學習這門課程就沒有了意義。 化學是研究物質的組成、結構、性質以及變化的一門學科,學習化學的價值在于了解生活中所見的物質的本質,解釋各種化學現象,并且能運用所學化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所以通過我們的教學,要發揮學科的真正價值,而不是讓學生背各種公式定義,反復做各種習題來應付考試。無論是考慮學生的學習需求,還是考慮化學學科的意義,有效教學都具有不可忽略的必要性。
三、如何進行有效教學
前文中我們提出高中化學有效教學的標準,那么有效教學就是在這些標準下進行。
(一)以學生為主體
我們強調有效教學是對學生的有效,那么教學中的第一準則就是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
首先,我們在教學之外,要多與學生交流,詢問他們在學習中困惑的地方,或者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作出相應的教學設計。例如,高一學生在學習化學時,會遇到難以適應教材,與初中知識銜接困難的問題。分析其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初中化學教材多以簡單的化學知識為主,敘述語言通俗易懂,而高中化學教材知識容量大,且更為深入,語言更加專業化和復雜,所以在短時間內,學生就無法適應和銜接。為了幫助同學們解決這一難題,在高一化學學習開始,我們一邊進行教學,一邊對初中知識進行回顧,最好把初、高中教材對照教學,讓同學們逐漸找到二者的異同,適應新的教材語言,同時完成知識銜接。
其次,尊重學生的思維方式、學習方式。通過對學生的觀察發現,有的同學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較強,習慣通過簡單的記憶理解、計算方法來解決問題,而有的同學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較弱,習慣通過機械地記憶和練習來學習。對此,我們不能評判哪一種方法更好,更不能要求學生改變自己的學習方式,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才是最好的。因此,我們教師最好的教學方法就是尊重。
(二)采取學生易于接受的教學方法
許多同學表示老師教學中一些讓自己難以接受的方法會讓自己對整個課程產生抵觸,所以教學要對學生有效,教學的方法也要讓學生易于接受。
1.以引導教學替代灌輸教學。灌輸教學,即老師把自己要講的知識直白的表述出來,不管學生的理解,用強制的手段要求學生記住,使課堂氣氛沉悶,學生消極地接受知識,等待老師來講,而不善于自己思考。引導教學則是注重激發學生的自主思考和學習創造能力,老師一步一步地幫助學生找到學習的“點”,讓學生主動的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樣的課堂氛圍則是輕松且積極的。
2.以多樣化的展示替代單一講解。化學知識綜合了文字、圖像、數字、公式,單一的依靠老師的讀和板書,不能詳細直觀的展示教學內容,不利于學生的理解。所以在課堂教學中要以多種多樣的方式來展示化學知識,例如制作模型展示物質結構,利用多媒體動畫展示化學反應過程等等。
3.以探究學習替代機械練習。在化學教學中,我們遵循“多練習多得分”的原則,在課后總會布置大量的題給學生,但是同學們對此卻是抗拒的。練習題要遵循適量原則,超過一個限度后效果會大打折扣,且容易讓學生產生厭煩情緒。我們提倡探究學習,提出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與化學相關的課題,讓同學們自主研究,對同學們綜合能力的提升將會起到極大的作用。
(三)提升實踐能力
理論與實踐脫節的問題在教學中存在已久,常常有同學抱怨自己學了三年化學,連最簡單的實驗都不會做,所以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樣是評判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標準。筆者認為,在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機會給學生實驗操作,比如課堂演示,不一定讓學生只看著,可以讓他們適當的參與到實驗中,這也有利于營造更加積極融洽的課堂學習氛圍。有條件的情況下,實驗課程不能缺少,讓學生都能動手和觀察,這是提升實踐能力的不二途徑。
總之,高中化學教學既要注重過程,又要注重結果,在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中,對學生成長發展有利的教學才是我們所追求的有效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