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先福 陳攀

摘 要 雖然全國23個國家級旅游管理特色專業點的特色身份各有千秋,但是,縱觀這些特色專業點的發展歷程,發現其內在的特色凝聚因子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方案、實驗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課程建設與改革、專業辦學方向等因素上,且呈現出一定特色辦學規律:注重特色化的專業辦學方向,凝煉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方案,打造特色化的實踐教學體系,優化特色化的教師隊伍結構。
關鍵詞 旅游管理 國家級 特色專業 特色因子 辦學規律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2.028
從理論來說,高校的特色專業建設需經過確定專業建設目標、特色專業建設方向、特色專業定位、特色專業建設內容等若干主要環節。①有學者指出,我國的特色專業建設存在效益與特色培育兩方面的問題,需要從專業建設戰略規劃、教育資源優化配置、特色專業評價與監控體系等方面加以解決;②有學者進一步指出,地方高校應逐步構建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質量保障體系。③從實踐來看,根據教育部2012年9月公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旅游管理由原來的二級學科上升為一級學科,并下設旅游管理、酒店管理、會展經濟與管理等三個專業。其中,旅游管理專業進入“國家控制布點專業”行列,意味著其辦學規模已偏大,因而需要各高校進行特色專業建設以實現更好發展。在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實施的“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中,全國共有7批3454個國家級特色專業點得以政策扶持和重點建設。其中,旅游管理專業點占有23個,占比0.67%。雖然23個國家級旅游管理特色專業點的特色表象存在較大差異,但其內在的特色凝聚因子卻具有較為普遍的規律性,也因此為其他高校的旅游管理特色專業建設提供了一定啟示。
1 特色因素分析
為了更好地理解23個國家級旅游管理特色專業點的各自特色,認識其特色身份,筆者擬從特色身份識別和特色凝聚因子兩個視角分別加以歸納整體,具體如表1所示。其中,“特色身份識別”是各特色專業點區別于其他特色專業點的顯性身份,“特色凝聚因子”是各顯性身份的內在本質因子。
從表1可以看出,23個國家級旅游管理特色專業點的特色身份存在較大差異,充分體現了其特色專業點的內涵所在。但其內在的特色凝聚因子來看,卻主要集中在人才培養方案(頻次17)、實驗實踐教學(頻次15)、師資隊伍建設(頻次8)、課程建設與改革(頻次5)、專業辦學方向(頻次4)等因素上,說明這些因子是任何高校開展特色專業建設所不可或缺的,出現頻次越高一定程度上說明這些因子越重要,或越能清晰地體現其辦學特色。
2 特色辦學規律
深入分析上述各特色專業點的建設經驗,發現其特色辦學存在如下規律:
2.1 注重特色化的專業辦學方向
從23個國家級旅游管理特色專業點的情況來看,云南大學結合云南省豐富的旅游資源和巨大的旅游人才需求實際,開設有旅游經濟管理、旅游企業管理、旅游景區管理等3大學科支撐方向;云南師范大學旅游管理與服務教育專業則下設旅游教育、景觀規劃與設計、策劃營銷等3個專業方向,以跟云南大學形成區分;桂林理工大學結合國際旅游目的地桂林的本地資源,及面向東盟的人才需求狀況,重點發展民族旅游開發與管理、生態旅游開發與管理、旅游規劃與管理等3個專業方向;燕山大學則從當地實際出發設有旅游管理專業設有飯店管理、旅游資源開發與景區管理、旅行社管理和旅游電子商務4個專業方向。
2.2 凝煉特色化的人才培養方案
教育部《關于加強“質量工程”本科特色專業建設的指導性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與優化是特色專業建設的核心內容,也是特色專業建設的重點和難點”。在23個國家級旅游管理特色專業點中,有17個將“人才培養方案”作為其突出的特色加以提煉和打造。深入分析后發現,其“人才培養方案”的特色化之路多半遵循著如下規律:第一,注重自身獨特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如云南大學的對外合作辦學模式、天津商業大學的中外聯合辦學模式、黃山學院的“職業經理人”育人模式、青海民族大學的“一專+多能+特長”的培養模式,等等;第二,充分發揮產、學、研在人才培養中的協同作用,如北京聯合大學建立了由北京市旅游局、首都旅游集團及其它首都旅游企業共同組成的北京聯大旅游學院產學研合作指導委員會,桂林理工大學“校、政、企、研”的協作辦學思路,貴州師范大學“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的辦學方針,等等;第三,注重人才培養方案多方面內容的協同發展,如桂林理工大學的人才培養方案注重四方面:(1)優化課程體系;(2)高度重視專業課程的教與學;(3)教學方法具備時代特征和國際化特點;(4)教學內容與生產實踐、社會發展需要相結合。
2.3 打造特色化的實踐教學體系
硬件方面,23個特色專業點無一例外地建有校內實驗實訓室及校外實習基地。其中,建設最具成效的當屬華僑大學。經過20多年的建設與發展,華僑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點已建成國內一流的旅游實驗教學中心,也是十二五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福建省實驗教學省級示范中心,形成了“為僑服務,傳播華文”、“服務海西,示范全國”、“主題實驗,實踐創新”、“四高模式,科教協同”、“五位一體,全面發展”五大特色。
軟件方面,無一例外地將實踐教學體系加以重點看待和處理,注重實效。例如,貴州財經大學旅游管理專業根據旅游行業用人需要,建立了課堂教學與參觀見習、仿真模擬、實戰演練、專項能力訓練和畢業綜合實踐多種形式相結合的實踐教學體系,較好地培養了學生的技術應用能力、職業能力和職業素質。
2.4 優化特色化的教師隊伍結構
首先,擁有向心力強的教學名師或專業帶頭人。如東北財經大學的謝彥君教授、華僑大學的鄭向敏教授、云南大學的羅明義教授、湖北大學的馬勇教授、重慶師范大學的羅茲柏教授等,都算得上是旅游界的旗幟性人物,他們對其所在院校師資隊伍的建設釋放了極大的正能量。
其次,注重教學與科研團隊的培養和提升。例如,經過多年的發展,北京聯合大學旅游管理專業點已組建起一支積累了豐富專業教學經驗和較強實戰能力的“旅游管理專業課程PBL教學改革團隊”,其中,具有行業兼職背景與經歷的專業教師占63.6%。
再次,招聘與選拔教師看重實踐經驗。例如,云南大學旅游管理專業倡導教師做行業的實踐者,既要從事“學術研究”又要從事“行業實踐”,鼓勵并支持教師在承擔橫向課題、管理咨詢、規劃設計等工作中積累實踐經驗。
注釋
① 鄭確輝.論高校特色專業建設[J].教育與職業,2006(30):19-20.
② 陳少斌.高校特色專業建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途徑[J].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39(6):144-146.
③ 王能河.地方高校本科特色專業建設質量保障體系研究[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157-159.
④ 邱鳴.中國旅游教育與教學法研究[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