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鵬
【摘 ? ?要】隨著新課改的持續深入,高中地理教學作為一個重要教學領域進入眾多教育研究者的視野,地理學科雖然屬于文科,但是我們發現它本身的理科性質是比較強的,對于學生各方面的思維能力要求也相對較高。如何切實推進高中地理教學是值得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高中地理 ?主體性 ?思維能力 ?動手能力 ?聯系生活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03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們發現高中地理教學還存在一定的問題,很多學生在學習地理的時候存在畏難情緒,或者感覺理解了某一個問題,但是在做題的時候沒有敏感度、觀察力,甚至不能夠從地理現象表面找到相關的地理本質問題,等等,從而導致地理學習進入低谷。那么在高中地理各種教學方法都在完善更新的境況下,教師如何進行有效選擇,促進地理教學的有效展開呢?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效果比較好。
首先,關注學生主體性的建立,學生只有在地理學習中形成主體發展的習慣和能力之后才會積極主動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而這個過程是地理教學中最為重要的,對于學生今后的可持續發展也有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當前很多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局限,并不重視學生的地位,而是以自己為中心,雖然也有充分備課,但是并沒有把學生的接受和理解過程作為重要的備課部分,一節課下來都是教師片面進行講解,學生被動接受,只是作為知識的接收器而已,這種被動的學習方式嚴重壓抑學生的主體性發展。
高中階段學生的主體意識明顯增強,具有強烈的自我表達需求,如果得不到滿足,學生就會逐步喪失這種主體性的發展方向,對其今后的發展產生阻礙。因此,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采取啟發式教學來激發學生的主體性,打破傳統的滿堂灌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世界各地地中海氣候形成原因的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以氣候、洋流、地形等各個方面為突破口進行思考,但是不要直接告訴學生讓他們去背誦現成答案,學生在自主思考的過程中獲得知識的應用,建立起自我獨立性思維能力,從而逐步發掘出主體性。
另外,主體性的建立也需要教師開展多樣的教學形式,例如鼓勵學生走上講臺為同學來講解知識,一方面,讓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建立學生對于自己的信心;另一方面,同學的講解會促進學生對于自身的反思,激發學生的整體參與性,從而構建班級整體的主體發展結構。總之,主體性是地理學習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教師要給予充分的重視。
其次,地理學習需要學生具備足夠的抽象思維能力,不少學生之所以會存在地理學習困難,主要是因為其抽象思維能力不能滿足地理學習的要求。因此教師要注意訓練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其實地理教學中不少問題并不是過于困難而是由于學生對于某些概念理解上不夠形象深入。例如,有時候給出一個地理現象,學生無法正確判斷和區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其對于該地理問題還不能形象地進行把握。
第一,教師要借助學生的形象思維來促進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例如在學習泥石流或者我國地形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形象的實物,地圖或者泥石流圖片等,使學生對于事物和地理現象有形象的掌握,這是理解地理問題的第一步。
第二,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和最新的教學技術跟高科技教學設備為學生展示立體的教學過程和地理現象。例如水循環以及由于地形產生的降雨現象等,部分學生自己無法進行單純想象,如果教師借助于形象的三維立體圖形使學生對于事物問題有本質的理解,促進其抽象思維能力的發展,加深理解,就能極大促進學生地理學習的進度和深度。
第三,教師要善于把復雜問題簡單化,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把抽象問題轉化為簡單的形象問題。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此階段學生的思維發展特征,形象思維能力發展成熟,但是抽象思維能力處于起步和迅速發展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前者來促進后者的提升,從而完善學生的思維結構,能夠對地理學習產生良好的輔助作用。
再者,學生的動手能力是高中地理教學必須進行培養的內容。在自己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生才能真正對于地理知識形成感性上的認知,與理論等理性認識結合起來,促進地理學習素養的整體提升。但是當前教師過于看重學生的做題能力,而忽視其對于地理學科的整體感知力培養。因此,我認為想要真正提升學生的地理水平,教師要讓學生去多做、多說、多思考、多問,而不是單純進行知識的記憶。
例如在學習美國地形以及農業和工業分布圖的時候,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借助不同色彩的顏料或者彩筆進行繪制,在親自動手繪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深入思考其形成原因,并且也由于自己的操作而喜歡上所繪制的內容,從而提高地理學習成效。另外,動手能力也決定了學生今后是否具備實踐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才的實踐操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其今后的發展空間和潛力,教師應該充分調動其學生的積極性,從而參與到實踐的操作中來。例如采取實物獎勵和小組評比等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等。
最后,高中地理教學的教學目標是多維的、綜合性的,其中要求學生能夠具備運用地理原理解釋現象和生活中事情的能力,也就是要學以致用,而不是束之高閣。因此教師在地理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和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實際的教學經驗發現,學生如果發現地理知識和自己的生活經驗有重合或者兩者之間的關系密切會產生強烈的學習沖動,這是發自內心的學習驅動力,無可代替,可以產生極好的推動作用。
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喚醒學生的生活經歷,例如在學習地球公轉而導致四季變化以及其與太陽高度角的關系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一年四季太陽的高度,鼓勵學生自主求算太陽高度角,并進行總結,找出規律。在整個過程中學生會充滿發現的驚喜和好奇,使學生逐步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善于把地理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總之,聯系實際生活經驗是地理教學要貫穿始終的內容,教師在每節課之前都要做好教學準備和設計。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詳細論述,開展高中地理教學需要充分調動一切積極因素,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然而以上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只是一部分,還需要廣大教師群策群力,共同致力于教學方法的研究和更新。同時,我們發現高中地理教學要始終以學生的接受為中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體性,使其自主解決問題,養成積極的學習習慣。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的各方面教學能力和素質,關注學生主體性的建構和知識的內化過程,不要被應試教育所局限,使學生真正有所得,對學生的長遠發展負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