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龍
【摘 ? ?要】畜禽營養與飼料是學習養殖、畜牧或獸醫等專業學生必須學習的重要內容,對于學生的專業素質要求較高。而當前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中職畜禽營養與飼料教學必須適合社會發展需求,在培養學生技能方面,教師要結合信息化觀念和技術,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信息化教學,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中職畜禽 ?專業需求 ?翻轉課堂 ?小組教學 ?操作技術
中圖分類號:G4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3.072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中職畜禽營養與飼料教學也不斷引入新的教學方法和手段,而信息技術與教學的結合自然成為重要的內容,為學生今后專業發展和職業需求提供準確的方向和良好的技能準備,符合中職學校的整體教學目標。但是,在信息化教學實踐中,我們發現在設備供給、具體開展等一系列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以下我根據自身的教學經驗談一下如何順利推進信息化教學。
一、引進最新信息技術
信息化教學是與信息技術和社會發展密切相關的,有些學校雖然打著信息化教學的牌子,但實際上使用的設備早已經被時代淘汰,不少學生反映進入工作之后很多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無法滿足自身工作的需求,而這正是中職學校必須為學生今后發展打好基礎的內容。因此,學校應該結合信息化教學的專業需求,及時更新學校的信息設備,不斷引入新的操作技術。例如如何運用軟件配置畜禽飼料,并且把成本降到最低。甚至,很多教師自身都不會這個技術,只知道理論教學,這已經遠遠不能滿足學生的專業需求了,教師自身也要不斷提升信息技術素養,學習新的信息技術操作技能,為學生的多方面發展做好準備。
同時,該專業自身對于信息化技術要求較高,但并不是什么內容都要使用信息技術,物極必反。因此教師要注意因材施教,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充分利用起信息技術對于畜禽營養與飼料初應用教學的激發和促進作用,但是不能以后者為主而忽視前者的主體地位,在強調課本知識和實踐能力的基礎上,關注信息技術和能力的應用與培養。總之,結合專業需求和教學發展現狀才能更好地實現信息化教學。
二、翻轉課堂
采取最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以此促進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問題的及時解決和溝通。我們發現其實畜禽營養與飼料內容比較多并且顯得雜亂,知識的記憶必須要有體系而牢固。教師如果花費大量時間為學生整理知識顯然浪費時間,因此開展翻轉式課堂教學,利用網絡和多媒體為學生展示具有針對性的短小而精悍的視頻1,每個問題都能進行詳細的學習,視頻可以回放或者暫停,能夠促進學生及時自主掌握知識體系和要點,從而節省教學時間,提高學習的效率。還可以實現學生課后的預習和復習,在課堂上師生利用信息化教學的優勢,教師引導學生及時發現視頻中或者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互動合作完成。
三、小組教學
借助信息化應用技術開展小組教學,實現班級整體的提高。很多教師對于小組教學觀念不全面,片面認為就是分組學習,組員各司其職。其實現代新型小組教學是以學生為主,讓學生具備自主發現問題、分析問題、總結、歸納等能力2,而作為畜禽營養與飼料專業教學要求學生必須具備以上幾種能力。教師可以讓學生組間競爭,小組成員自主學習,然后教師對他們的疑點和難點進行解析、點撥,教師作為一名引導者,要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去展示自己的合作成果。例如學生在對不同畜禽對于蛋白質缺乏表現出的不同癥狀進行總結歸類并分析原因時,會出現不同的意見,來自不同的劃分標準,此時教師要及時幫助學生解答疑難問題,從而實現小組教學的順利進行。在整個過程中,學生能夠形成自己分析問題的思路與方法,具備實踐能力。
四、分析問題能力
畜禽營養與飼料初應用教學不僅要學生掌握基本的知識,例如,一些飼料如何配置以及各種營養之間的影響關系和搭配等,而且還要具備分析問題的能力。例如具體的反芻家畜、單胃禽畜對于不同營養物質有不同程度的消化吸收,有的蛋白質吸收比較好,有的比較喜歡碳水化合物,有的應該少吃脂肪多的飼料等等,甚至也要懂得從禽畜的表面顏色和特征分析推理出缺乏哪些營養。但是這種能力的培養需要很多的實戰經驗,但是又不可能把所有的時間都用于實踐教學之中,那么信息化教學就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分析問題的具體能力。
例如,在學習如何辨別和區分典型營養的缺乏癥狀和表現時,教師可以借助幻燈片或者短視頻,通過視覺和聽覺的沖擊以及形象化的展示,激發學生聯想實踐的經驗和過程3。或者在實驗之前,先為學生展示形象的癥狀表現,以此加深印象,迅速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素養。信息化教學也可以通過虛擬實驗室或者養殖的設置,為學生呈現出逼真的學習環境和背景,使其能夠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及時解決實踐中可能出現的問題,繼而達到問題分析能力的增強。
五、操作技術
操作技術是培養學生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信息化教學必須讓學生學會如何具體操作專業化設備,例如如何正確使用恒溫器以及養殖場統一水流控制、光線掌控等等,這都與飼料以及營養的配置與效用發揮有密切的關系4。但是很明顯,當前的中職教學忽視了這部分,導致學生在步入崗位之后,很多都要自己重新摸索,而很多大型養殖場和畜牧場都是采取統一信息化操作的,學生專業操作技術不到位,致使工作能力嚴重滯后。
操作技術包括運用電腦操作支配設備,還包括運用電腦進行飼料的配置與優化、飼料使用狀況的分析和設置、畜禽飼養過程的方案設計以及實驗效果分析等等,都可以借助多媒體信息技術展開,由此可見信息化教學內容之廣泛。教師要每個學期制定學生進行實際操作能力培養的步驟和方向,實現學生能力的綜合發展。操作技術的訓練可以借助于信息化虛擬教學,教師為學生設計好教學軟件,每位學生擁有自己的學習空間,現學現練,有問題及時在空間中交流學習,實現教學的及時性。例如,有的學生對于禽畜的營養需求記憶清楚,而有的學生對禽畜的病理癥狀比較在行,信息化教學可以實現互動學習,加快操作技術的普及。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簡要敘述,我發現中職畜禽營養與飼料信息化教學必須結合專業需求和發展特征,密切關注社會趨勢,及時引入新的教學手段和技術,采取信息化教學,不斷完善教學內容。同時無論學校還是教師都要提升教學能力,為學生更好地適應職業需求做準備,真正做到為學生服務。
參考文獻
[1].楊潤滿,甘肅省畜禽營養飼養研究會在蘭州召開[J].飼料研究.1983(02).
[2].唐勝球,董小英,劉厚森.動物營養與飼料學實驗教學改革研究[J].韶關學院學報.2008(03).
[3].蔣濤,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教學改革構想[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7(12).
[4].蔣慧,徐峰,張玲,許宗運.《動物營養及飼料學》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塔里木大學學報.200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