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國勝
【關鍵詞】 數學教學;預習;有效;思想;預習方法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21—0050—01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預習是學習中的重要環節,其本質就是學生通過獨立學習大概了解將要學習的內容是什么,有個初步認識,并知道自己哪些知識看不懂,需要在上課的時候著重聽老師講解。然而在實際教學中因為教師和學生不重視預習,或者學生預習方法不得當,使得預習效果不佳。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筆者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了有效指導,達到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下面,筆者談談自己的做法。
一、讓學生首先在思想上重視課前預習
預習就是學生在課前的自主學習,由于是自學,可能有很多學生不重視,從而很難達到預期的預習效果。筆者通過調查發現,學生對預習重視不夠、沒有自覺性,預習時敷衍了事,他們總認為老師會在課堂上講解所有內容。為此教師首先應該讓學生端正態度,讓他們在思想上重視課前預習,并逐漸培養他們的自學能力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筆者是這樣做的,首先告訴學生通過預習可以復習一些舊知識,初步認識新知識的構架和脈絡,為完成知識由舊到新、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具體到抽象的遷移奠定基礎;其次,讓學生明白:通過預習對將要學習的內容就有了一定的認識,將一些簡單易懂、自己有興趣的內容進行內化,并會產生一些疑問和困惑,帶著這些疑問和困惑去聽課就有了很強的針對性,從而為掌握新知識作好心理上的準備;最后,要告訴學生預習為他們提供了提升自學能力的舞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要努力搜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理解、分析新知識,這正是在鍛煉他們自主學習、提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
二、指導學生預習的方法
1. 引導學生根據導學案的提示先通讀教學內容,動手標注知識要點,了解主要內容。這主要是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學生在通讀中,從整體上了解新的數學知識,把自己認為重要的概念、結論、難點內容加以標注,使新知識中的主要內容顯現出來。預習不完全等同于自學,因此對遇到的疑、難點,鼓勵學生獨立地去思考、分析,并嘗試著去解決。
2. 指導學生細讀內容,理解主要知識。這是預習的重中之重,學生對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就要設法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和能力:①引導學生列舉生活中熟悉的事例來理解數學概念。數學概念不是無中生有,而是從具體事物中抽象出來的。讓學生列舉具體事例來說明概念,可以幫助學生形象地理解數學概念,從而對概念的理解更透徹,記憶更牢固。②指導學生動手實踐,感受數學。新課標指出“要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的過程”,“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因此,在預習過程中應指導學生動手實踐,使學生在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促使學生理解并掌握數學知識。③指導學生獨立解答例題。初中數學教材是以解決問題的形式設計的,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先獨立地嘗試著分析、解答例題,而后再回過頭去和教材中的解答思路進行比較,以發現自己解題過程中的得與失。這樣學生通過獨立思考和自主探索,他們必然會加深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④指導學生對比分析數學關系。“對比”是數學學習中最常用又實用的學習方法,因此,經常要引導學生對比分析數學關系,以理清解題思路。構建知識體系。例如,讓學生預習“三角形相似”時,筆者指導學生和“三角形的全等”進行比較,從而使學生對二者的判定定理更清晰,進而為后者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3. 指導學生練習,檢查預習效果。數學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的最大特點是要用數學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學生經過獨立的預習,已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的數學知識,讓學生通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來檢驗自己的預習效果,既能使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教師發現他們在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便于課堂教學時抓住教學重、難點,有效提高教學效率。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