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杰
【關鍵詞】 探究式教學;自主探索;師生
關系;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21—0074—01
基于探究式教學理論的指導,結合探求科學概念或科學規律的要求,進一步開展對學生探究能力的提高,培養科學精神,在探究式活動的實施下構建相應的教學策略體系即為探究式教學。這一教學方式著重強調學生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的培養,為其創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實現自主 探索的學習體驗。
一、制定明確的教學目標和內容
學生的主體意識是其學習內在需求的體現,為進一步強化學生主體意識,必須通過樹立明確的教學目標來實現。教師先前設定好教學目標,就形式上而言,其動力實現外化,在學生主體“認同”的基礎上,內化成學生學習的動力。在外在動力和內在認同相互作用下,進而促進學生樹立良好的主體意識,有利于使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探究式教學模式中涉及設計問題、提出假設和開展探究等幾個方面。若要使探究式教學獲得良好的成效,教師應該將教學活動的中心放在學生身上,結合學生特點設計教學內容。因此,教師首要的任務就是對學生原有知識基礎和認知水平有基本的把握。在學習中,學習主體構建知識結構,學生原有知識經驗是獲取新知識的基礎,二者具有密切相關的聯系,且表面層次和深層內涵都相互關聯。探究學習即為將緘默的背景知識、探尋問題的答案表現出來,在探究問題解決方案過程中,形成自己的知識架構,深入了解知識的內涵。另外,教師還應注重和學生實際生活相聯系,結合學生興趣對探究內容進行選擇。學生的意志和思維不受限制,在學習任務的設定中,必須考慮學生學習興趣和自身需求。教師必須讓學生掌握更多學習的主動權,積極參與教學活動,結合疑、問、學、思,讓學生在教學期間學會靈活運用探究方法,對探究學習有更深的了解,并享受這一學習方式。
二、創建自主探索的教學環境
探究式教學比傳統教學更具有優勢,主要體現在能通過特定教學情境的設定,運用具有彈性的教育教學管理模式,提供靈活開放的空間,創造民主和諧的氛圍,實現豐富多彩的課堂文化,其中創造適合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良好氛圍至關重要。基于靈活、自由的教學氛圍,學生主體地位和話語權得到重視和強調,提高其思考的獨立性、提問的自主性,能自由表達和勇敢實踐,轉變被動地位為主動地位,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必須對學生潛能的發揮給予充分的信任,讓其在探究式學習活動中發揮自身的主動性。首先,教師必須激勵學生,對其探究成果給予認同;其次,在學生出現錯誤時,必須對其抱以寬容的態度,不能以強硬的態度進行責備,必須指導學生冷靜分析、思考和反省,糾正錯誤,進而達到研究教學的目標。
三、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
師生在探究式教學模式中地位平等,二者之間相互交融、相互影響,是“我和你”的關系,而不是“我和他”的關系。教師在和學生交流溝通過程中,首先必須扮演平等的叫絕,和學生之間保持人格的相互獨立和完整,對學生持以寬容和民主的態度,分享知識、經驗、智慧和價值給學生,并幫助正確學習。就心理學視角而言,教師過程的內涵是師生之間在心理和情感上相互影響,即為師生的智力因素、情意因素共同發展。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逐漸健全心理,因而其心理組織水平必須具有較高水平,對學生進行正確輔導,幫助其對自己生活的世界有正確的認識,實現心理健康發展。在學習中,轉變學生的主動地位,師生之間積極展開互動,共享學習樂趣和成功經驗。學生在和他人交往過程中,對自我有更深刻的認識,構建平等的關系,相互尊重、信任,樹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建立良好的情感體驗,以此豐富課堂教學,創造師生互動、生生交往的良好關系,為課堂教學的開展增添光彩。
四、組織有效的探究活動
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必須經過較長的時間,不可能一蹴而就。探究式教學中,教師開展教學必須結合學生水平的差異,對相應的教學活動進行組織和指導。教師必須引導和幫助學生正確開展探究學習,從教學實際現狀出發,將“扶”和“放”的關系處理好,進而提高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有效地開展探究活動主要表現在:第一,教師對學生分析、假設和解釋問題情景進行正確指導。在遇到問題情境之后,指導學生正確分析原有知識和經驗,學會利用各種思維方法對現象進行猜測,并對形成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假設。第二,引導學生熟練掌握研究的技能和方法。教師必須指導學生進一步分析問題,通過靈活運用各種方法進行假設和驗證,尤其是重視學生查閱資料、搜集信息的能力的培養,進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第三,教師必須幫助學生正確開展探究活動,包括學習設施和工具、信息資料等,以便學生高效開展探究學習活動。
綜上所述,探究式學習突破課本知識對學生的局限,使其自由發揮自身多元化的個性,逐漸完善他們的情感,培養良好的性格和精神品質,實現自我發展和飛躍,進而實現自身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編輯:蔡揚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