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雙彩
【摘 要】“數學學困生”是指由于在農村環境下,受到諸如家庭教育的缺失、私人學校的擴招、城鎮化發展等因素的影響,數學成績暫時落后的學生,他們智力正常,但由于生理、心理、行為、環境和教育等原因,在常態的學習過程中,難以達到理想的學習成績,暫時處于不利位置的學生。如果將學習數學較困難的學生,通過教學干預,使其具有一定的數學學習能力,是能夠有序融入數學課堂教學活動的。
【關鍵詞】數學;學困生;教師;轉化
我們知道,沒有人一出生就烙上數學學困生的標志,“學困生”不是絕對的,作為教師有義務、有責任使每一個學生健康成長,尤其不能丟下一個“學困生”。我們要善于抓住每一個學困生產生的根源,有針對性的制定一些方法措施,努力提高學困生的成績。下面淺談幾點幫助“學困生”的方法:
一、親近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俗話說:“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如果學困生對哪個教師有好感,就會對這位教師的課感興趣,肯下大力氣,花大功夫學這門課,因而成績就會提高。所以教師要深入他們,關心他們,尊重他們,讓學困生感到我們不僅是一位可敬的師長,更是他們可以信賴的親密朋友,從而對教師產生信賴感,親近感,在心理上接受我們,認可我們,進而接受數學這門課。同時,在課堂上,教師要面向全體學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生存與發展,尤其是學困生,要理解他們的淘氣與天真,每一個問題的提出,從方式的選擇,到難易的程度,都要充分考慮學困生的實際能力和興趣,并且每一句鼓勵的話語,每一絲贊賞的微笑,每一個告誡的眼神都應飽含關愛之情,使學困生產生愉悅親和的感覺,力爭使每一個學困生的心境都處于最佳狀態。
二、展現“數學”魅力,激發學習興趣
在學生的學習中,一旦對某一學科產生了興趣,學生就能由被動變為主動,學得生動、活潑、有趣。從而減少“學困生”的產生。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第一,在課堂教學中,要緊扣教材內容,把枯燥抽象的數學知識講得富有趣味,可以通過一些幽默的語言,一些有趣的數學故事和解題方法,講生動的實際例子,精心設計問題情境和懸念,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第二,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調動學生多種感知覺的配合,用形象思維方式入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第三,可組織學生開展課外活動。既讓學生學習了課外知識也鍛煉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培養數學學困生的自覺性,形成學習的好習慣
引導數學學困生通過培養好習慣做起,利用已有的知識去思考、判斷、推理,逐步讓他們將已有的知識形成網絡,并讓他們習得類比、歸納、總結等基本的數學方法,并注重個別輔導,指導他們的學習方法和認知策略,逐漸形成自我檢查、自我監督、自我評價的能力。數學學困生往往缺乏自覺性,這就需要教師花費精力,對教材內容進行合理取舍,采用強化雙基訓練的方法,把彌補基礎和發展能力有機結合起來,使得學習數學的自覺性得以提高。
四、創造和諧氛圍,培養數學學困生自主進行數學學習的意識
初中階段給數學學困生營造安全和諧的心理氛圍,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需要多與他們接觸,多與他們交談,了解他們的思想和需要,逐步轉化學生的戒備心理。在實踐中,我們覺得很管用的一招,就是引導數學學困生將其它方面的興趣遷移到數學學習上來。在數學學困生中,絕大多數學生都有數學之外的愛好或特長,如果能加以利用,使之遷移到數學的學習中來,能很好地有意識的進行數學學習。
五、降低要求,給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
初中階段的數學學困生,大多數基礎較差,教師需要降低要求,對數學學困生的要求不能過高,要實行逐漸遞增、螺旋式上升的教學手段。要多給數學學困生提供小的成功的機會,讓他們體驗成功的喜悅,增強對數學學習的意識。要及時關注對數學學困生的作業、測試或課堂練習的反饋,要把課堂提問和板演的機會更多的讓給數學學困生,要讓數學學習效果好的學生多多幫助數學學困生,讓他們能盡可能的共同進步和成長起來。
“學困生”的轉化教育很難一勞永逸,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個長期、反復的工程。一般要經歷醒悟、轉變、反復、穩定四個階段。因此,在轉化過程中,“學困生”故態復萌,出現多次反復,是一種正?,F象。對這項十分艱苦的工作,教師一定要有滿腔熱情,必須遵循教育規律,“反復抓,抓反復”做到有的放矢,因勢利導,使“學困生”保持不斷前進的勢頭。在新課改背景下,為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科學素養的形成,我們全體數學教師一定要注重化消極因素為積極因素,決不讓一個學生掉隊,在教學中有意識地注重“學困生”的控制和轉化,才能讓全體學生學有所獲,才能真正實現大面積提高教育教學質量,最終達到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宏偉目標,讓素質教育的燦爛之花在數學教育教學園地結出豐碩的果實。
總之,數學學困生的轉化是初中學困生轉化的核心部分,需要全體數學教師長期不懈的努力。學困生轉化關鍵在于教師。在新課改開展的今天,作為初中的數學教師,應積極主動的參與其中,更新教育觀念,提高自身素質,為初中學困生的轉化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