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玲
摘要: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他們的認知規律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積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提高策略
教學質量是小學語文教學的生命線,也是語文教學中永恒的主題,所以小學語文教學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均是提高教學質量,同時這也是每位語文教育工作者需要堅持的主題。小學語文教師需要積極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來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氛圍,從而達到激發學生參與語文教學的興趣,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目的。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提出了幾點教學策略,以期更好地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引入游戲形式教學,激發學生學習欲望
好玩、好動和好奇是小學生的天性,同時他們均比較喜歡游戲,所以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來適當地引入游戲機制,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激發學生參與游戲活動的興趣。正如愛因斯坦所說:“興趣是最好的教師”,只有滿懷興趣才可以更加深入地投入到自己喜愛的事情中來,也是促使人們參與各種游戲活動的心理機制。另外,游戲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充分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并且可以有效地調動參與游戲活動學生的熱情,增加他們參與游戲活動的積極性,也可以為學生提供源源不絕的動力。游戲通常深受學生的喜愛,且能夠有效地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并能夠滿足學生好玩和好奇的心里,使其始終保持學習注意力的穩定性和持久性。另外,為了更好的激發學生的興趣,就必須要合理引導學生來進行自愿參與,而不應該用強制的方式來硬性的要求學生進行學習。因此,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合理引入游戲機制,并要重視學生學習興趣和欲望的激發,以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a、o、e、i、u、ü”等字母的時候,為了幫助學生更好的記憶這些字母,教師可以將這些字母的學習編程兒歌,如單韻母六兄弟,a、o、e、i、u、ü,口型大小排成隊,a是老大ü小弟。練習唱歌āāā,有了疑問就叫á,半信半疑喊聲ǎ,明白過來才說à。通過這樣的學習方式,可以通過簡單明了的節奏方式使學生記憶這些拼音字母,以便學生更好地識讀、記憶和掌握。另外,教師還可以借助“編字謎”等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這些拼音字母,比如“朋”的謎語:兩個月亮一起交朋友;“告”的謎語:牛尾巴被一口咬掉;“雷”的謎語:雨在田地里下等等。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氛圍,也可以有效地提高教學的效果。
二、做好充分預設工作,正確把握課堂生成
在具體的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對于授課教材進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同時要明確教學的重難點以及課堂教學的目標,從而可以深刻明確教學的重難點,并要注意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內容和學生的生活實踐經驗來為學生合理設計一些具有價值的問題,同時要注意合理引導學生積極進行討論和思考,然后在結合學生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表現來及時對學生加以點撥和指導,從而不斷活躍課堂氛圍,使課堂教學充分散發出活力和生機。另外,作為語文教學的執行者,語文教師需要仔細地對待語文教學,并要合理設計教學問題,以確保教學的質量,并要合理運用一些必要的教學用具來幫助教師更好地開展教學,如小紅花和卡片等等,力求達到“心中有數,教學無痕”的目的。
例如,在講解《比尾巴》這篇文章的時候,有的學生會問:“為什么‘巴子只在生字表中標出了聲調,卻沒有在相應的課題中標出聲調?”對于學生的這種表現,教師首先需要對于學生的提問給予鼓勵:“這個問題提的非常好,請大家將來看看‘巴這個字,當其單獨存在時,其念作‘bā”,而當前與‘尾字聯系起來的時候就會念作‘ba,不需要標出音調。”接著教師可以再介紹“窗戶”和“漂亮”等生字變音問題,切實做好預設工作,以及時應對課堂生成的問題,從而達到提高教學效果的目的。
三、尊重學生個體差異,擴展學生創新能力
愛護和尊重學生的個性發展是因材施教教學方法的形成機理,同時也是確保教學適用性、科學性的重要原則。在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性來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以為學生個性、思維能力和想象力的拓展提供合理的條件。而學生個體差異性的主要影響因素有來自家庭背景的因素,也有成長環境和學生自身興趣愛好、思維方式和思維情感因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結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情況來合理引導學會進行思考,或者以小組的方式來進行合作學習。例如,在講解《春筍》這篇文章的時候,教師可以為學生放一些舒緩的音樂來配合著教師的朗誦,而學生只需要閉著眼睛來伴著音樂來傾聽教師的朗誦,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形象生動的教學情景,以達到活躍課堂教學氛圍,也可以充分拓展學生的想象力。這時候有人會聯想到春雨和春風的聲音;有的會感受到春天的氣息;也有的會認為他們感受到組春筍的生長等等,這樣可以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情感體驗,確保教學的適用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提高語文教學的效果。
總之,語文教學作為小學教學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征以及他們的認知規律來制定合理的教學策略,以突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地位,積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達到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