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占明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高效課堂;教學目
標;學生實際;教材;氛圍;學
習興趣;課堂結構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
02—0079—01
高效課堂是以最小的教學和學習投入獲得最大的學習效益的課堂,基本特征是“自主建構,互動激發,高效生成,愉悅共享”。衡量課堂是否高效,一看學生知識掌握、能力增長和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變化程度;二看教學效果是通過怎樣的投入獲得的,是否實現了少教多學;三看師生是否經歷了一段雙向激發的愉悅交往過程。下面,筆者就如何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高效課堂要重視課前備課
1. 認真確定課堂教學目標。新課標中對不同學段的教學目標做出了科學而具體的規定。教師在備課之前應認真研讀,知道不同學段的具體教學目標,定位要難易適中,充分考慮三維目標的統一,針對不同的學生制訂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要清楚本節或本章在整冊教材或整個學段的地位,緊扣基礎,突破重難點。
2. 教學設計注重學生實際。《數學課程標準》指出: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課程,不僅要考慮數學自身的特點,更應遵循學生學習的心理規律,強調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得到進步和發展。因為充分了解學生,對于打造高效課堂至關重要。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和生活經驗,可以避免課堂教學中教與學脫節的現象;了解學生的興趣所在,可以引起學生與教學內容的共鳴;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可以真正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
3. 重視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課程改革實施以來,教師都認識到應該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變“死教”教材為“活用”教材,使課堂教學生動而有效。而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關鍵之一。教師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首先,應當在認真鉆研教材的基礎上,根據學情和教學需要對教材進行改進和補充,使之更好地為教學、為學生服務。其次,教師要勇于創新,大膽對教材進行“再加工”、“再創造”,使教材更加切合學生的實際,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二、高效課堂要重視課堂教學
1. 營造和諧的教學氛圍。和諧是一種能讓人身心愉悅的平衡狀態,和諧的教學過程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觀能動性,也有助于教師創造性地發揮,從而水到渠成地達到各項教學目標,這一點對于非知識性的教學目標的達成更是至關重要,那種粗放的、機械的、硬邦邦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環境是無法讓學生實現體驗學習的過程、形成正確的價值觀等目標的。筆者認為,在課堂教學各個環節的設計和實施中,和諧是最基本的準則,它包括和諧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和諧教學情境的創設三方面。
2. 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因此,在教學實踐中,根據小學生好動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實物、圖畫、游戲活動、幻燈片、錄像等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直觀景象作為教學伊始的導入,喚醒學生對課堂教學的好奇心。例如,在教授“長方體、正方體的認識”這一部分內容時,筆者進行了如下導入:“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一位朋友,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它的兄弟姐妹,你們想知道它是誰嗎?”從而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讓好奇心驅使學生競相回答。在讓學生猜想之后,筆者又拿出一個用幾個長方體、正方體做成的“小機器人”,此時學生內心充滿探究的欲望,很自然地進入了學習情境,為進一步學習相關知識做了良好鋪墊,真正喚醒了學生探求知識的欲望。
3. 明確課堂結構的高效化。課堂結構高效化并不一定是大容量、快節奏和高要求,一個有活力的、高效化的課堂結構,應該是一個“環環緊扣、層層入深、步步有新、相互促進”的有機整體,要創設一種和諧、愉快、民主的課堂氣氛,以真摯豐富的感情吸引、啟發和激勵學生,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情激學,使學生的智力和情感能夠在學習中得到發展,這樣才能使課堂上的“教與學”活動產生最佳效益。
總之,打造高效率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必須注重課前的備課和課上的教學,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創設生動的情境,使新知變成有源之水。重視學生富有個性的思維表現,促進學生間的思維交流與合作,引導學生在判斷中思維,努力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