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延延 張青
摘 要:《義務教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規定了“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形成建立在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等方面整體發展的基礎上。有效的學習策略有利于提高學習效率和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學習策略;自主學習;策略方法
一、學習策略的概念
學習策略指學生為了有效地學習和使用英語而采取的各種行動和步驟,以及指導這些行動和步驟的信念。“學習策略”包括四項內容,即認知策略、調控策略、交際策略和資源策略。認知策略是指學生為了完成具體學習任務而采取的步驟和方法;調控策略是指學生對學習加以計劃、實施、反思、評價和調整的策略;交際策略是學生為了爭取更多的交際機會、維持交際以及提高交際效果而采取的各種策略;資源策略是學生合理并有效利用多種媒體進行學習和運用英語的策略。將學習策略列為英語課程目標的原因是使用學習策略能夠提高英語學習效果,發展學習策略有利于學生形成自主學習能力,學習策略與教學策略相互促進。
二、英語教學中滲透學習策略的培養
培養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要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整體安排學習策略的發展目標,有計劃、有步驟地指導學生發展具體的學習策略,把學生培養成為自主的學習者。
發展學生的有效學習策略,應結合學生母語學習的經驗和認知發展需求,針對英、漢兩種語言的特點和異同,重點培養學生運用學習策略的能力。其中包括:感知和模仿英語發音的特點;掌握有效記憶和使用英語詞匯的方法;理解英語句型結構和語用功能;初步運用聽說讀寫四項語言技能獲取、處理和傳遞所需信息;在具體語境下開展有效交流;主動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策略等。初中階段的學習策略培養可以采用專題講解、討論等方式,尤其是出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的時候,要及時組織學習策略的反思活動。初中英語學習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意志力,要培養學生克服學習困難的方法和策略,引導學生發現對自己有效的學習策略。
課堂教學中策略培養的活動很多,常見的策略培養活動有:有聲思維導圖、表填空,匹配,討論,角色扮演,發現活動等。
不同的策略可以采用不同的培養方式。如在訓練目的性閱讀策略時,教師可以給學生一篇文章,不提示閱讀任務,只是讓學生閱讀5分鐘然后回答問題。5分鐘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就自己閱讀的文章自由發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判斷在沒有指令的前提下學生習慣于什么樣的閱讀方式。然后,再給學生一篇含有總結句子和舉例說明的而文章,但這次要提出閱讀任務。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如何閱讀,看在交代了閱讀目的之后,他們的閱讀方式是否有所改變,從而判斷他們是否能夠進行目的性閱讀,為接下來的訓練提供一個切入點。在訓練制定學習計劃這一策略時,則應通過直觀呈現和講解的方法進行培養。教師首先應直接告訴學生制定學習計劃對于學習的幫助,然后指導學生如何制定學習計劃,再由學生自己制訂什么計劃,通過實踐計劃,感知這一學習策略的有效性。所以教師不僅需要了解學習策略的內涵、功能,還要把握學習策略的教學特征,從而展開有效的學習策略培養活動。
三、英語教學中學習策略培養的建議
英語學習策略指導是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培養學生正確英語學習思維和語言感知的前提條件。學生英語綜合學習策略運用是基于學生對英語課程學習認知感悟基礎上而形成的語言學習自覺能動性發展和升華,是學生學科綜合素養的重要體現。
1.加強監控和反思
學生要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和學習效果進行監控和反思:這個問題我是怎樣解決的?我這么做有什么依據?效果如何?要根據情況分階段進行反思。例如某個學生在學習英語時比較注重單詞的用法,經常查詞典。他使用的是某權威性的英語詞典。使用一段時間后,該學生發現此詞典并不注重解釋單詞的用法。經過別人推薦和自己嘗試以后,這個學生改用另一種學生詞典。再過一段時間之后,這個學生發現更換詞典后,詞匯學習的效果改善了。
2.結合學習風格調整學習策略
學生要了解自己的學習風格,看自己的學習策略是否與學習風格相匹配。比如視覺性的學生相信“眼見為實”,凡是教師板書的內容就抄錄下來或者加以特別注意,而這類學習者不太注重教師口頭講解的內容。教師如果使用了某個不太熟悉的單詞,他們經常問“How to spell it?”聽覺型的學生充分相信自己的聽覺,對教師講解的內容很敏感。聽到不太熟悉的單詞,他們往往根據把單詞拼寫出來。學習風格因人而異,并無絕對優劣之分。但是學習者應該結合自己的學習風格探索最合適自己的學習策略。
3.運用多元合作探究策略,豐富認知感悟過程
學生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定會有一些疑難之處。教師不妨運用任務型教學方式來鼓勵學生進行多元化合作探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解決自己在學習中的疑難問題,還能夠讓學生在彼此合作探究過程中,增強認知體驗,深化認知感悟。
在合作探究運用過程中,教師可運用如下的方式進行探究:①師生對話呈現,即要求學生能夠與教師進行合作對話,以幫助教師能夠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掌握情況。②同桌交流探究,即要求學生能夠運用討論的形式來與同桌交流,深入解決各自的疑難。③小組合作探究,即要求學生能夠在帶著各自疑難問題的同時,能夠與小組成員進行合作,以強化認知與運用過程。④角色扮演交流,即要求學生能夠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進行表達交流,體味人物思想情感。這樣的合作探究,使得學生的英語學習思維更為活躍。
4.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
教師要改善觀察學生的學習策略,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指導和咨詢。但是要做到這一點,教師自己首先必須了解學習策略。教師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咨詢時,不要輕易否定學生的學習策略,更不要打擊學生的積極性。教師可以以合作伙伴或朋友的身份與學生交流,避免給學生造成“我說的就是對的”這種印象。研究表明,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滲透和師范學習策略。培養學習策略最有效的途徑是把方法和策略滲透到教學中。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年7月第1版.
[2]胡壯麟等2008.系統功能語言學概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3]王篤勤 .《英語教學策略論》.外語教學與研究出,2002年版,P115.
[4]程曉堂,鄭敏. 《英語學習策略》.外語教學與研究出,2002年版.
(作者單位:1聊城大學外國語學院2聊城東昌府區 東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