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三英
摘 要:幼兒舞蹈教學是一門藝術,有其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只有抓住這些特點和規律,創造性地加以運用,才能在教學中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幼兒舞蹈;自主;教育作用
幼兒舞蹈是通過幼兒身體動作,幼兒語言,戲劇表演和音樂相結合的綜合手段,集中反映幼兒生活,表達幼兒情趣的幼兒歌舞,是文學、音樂、舞蹈三位一體的綜合藝術。它是陶冶幼兒性情,對幼兒進行藝術教育的重要手段。下面我就以自己創編的幾個舞蹈淺析一下幼兒舞蹈教學的自主性與教育作用。
一、讓幼兒參與動作的創編
在創編動作時應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動作的選擇不宜過難,過繁,易簡明,形象,直觀性強,動作的幅度及活動量不宜過大,應是幼兒力所能及的,動作的銜接與變化應有的規律,便于幼兒的記憶。
幼兒是獨立的個體,每個人都有獨特的表達方式,教師應該積極為幼兒提供創作空間,鼓勵幼兒說出自己喜歡的表達方式,用他們對對事物的理解去詮釋舞蹈的元素,讓幼兒成為舞蹈的創編者,真正成為幼兒舞蹈的主人。不僅要讓幼兒說出自己的想法,而且鼓勵幼兒按自己的想法去表達。
如舞蹈《小水兵》。在選擇舞蹈動作時,我充分尊重幼兒的想法,讓幼兒和我一起進行舞蹈的編排。首先確定舞蹈的道具和服裝。服裝與道具這一環,看似并不是十分重要,其實,一個舞蹈創編的是否成功,服裝與道具的運用必不可少。運用得當,是一筆畫龍點睛,弄不好,則成了畫蛇添足。首先要弄清楚,自己創編的是哪一類型的舞蹈;其次,再根據舞蹈的需要設計服裝與道具。經過幼兒之間激烈的爭辯,最終我和幼兒一起決定道具用沖鋒槍,服裝用藍色的軍裝,頭戴大蓋帽,孩子們說這樣看起來威風。其次是動作的選擇。讓幼兒自己說想用那些動作作為基本動作。在幼兒所說的動作中在把走、跑、爬、射擊等動作定為基本動作,每段安排一個動作或兩個動作交替進行,表現出不同的樂段,使整個舞蹈有起有伏,動靜交替,極富童趣。有了幼兒的參與,舞蹈成為一種幼兒思維的載體,間接的反映出幼兒的喜好和興趣及對事物的一些看法。
再次是隊形的選擇。幼兒舞蹈的隊形是根據音樂的需要進行設定的。它的特點要簡單清晰,交換隊形時要有疏有密,穿插跑位要合理,不能偏臺和擁擠。
在創編舞蹈《小騎兵》時,幼兒大部分喜歡用圓形,縱隊,正方形等,最后決定把三角形、圓形、梯形等隊形作為舞蹈隊形變換的基調。隊形簡單明了,卻能夠使整個舞蹈流動起來,充滿活力,富有朝氣,達到預設的效果。幼兒的想象力及創造力再次得到有力的印證,給幼兒一個機會,給我們帶來的是一份驚喜。
二、幼兒舞蹈教學對幼兒起到的教育作用
1.有利于促進幼兒智力的發展
幼兒舞蹈非常符合孩子們愛動,愛跳的特點,也很符合幼兒通過感知和依靠表象來認識事物的心理特點。孩子們在動作、節奏、娛樂中提高了模仿能力,加深了對于外界事物的認識和理解。舞蹈動作是無聲的語言,孩子們常常依靠豐富的想象和心靈的感悟去表達這些動作的內涵。而這些動作又能激發、啟迪他們產生豐富的聯想,開拓創造性的思路。
2.有利于培養幼兒良好的道德意識和意志品質
舞蹈是一門整體藝術,如果有一個孩子不認真,動作不協調,就會影響甚至破壞畫面的美感。通過這種步調一致的訓練,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養成一種自覺,守紀律,主動關心幫助他人,注意集體協作的行為習慣。幼兒舞蹈還能培養孩子們活潑的個性和堅強的毅力。幼兒,特別是當代的獨生子女,在家中受到親人的寵愛,在公眾場合可能會有內向害羞,嬌氣任性的毛病,而舞蹈是當眾表演的,這種藝術活動有著現場即時進行人際交流的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舞蹈的外向特征,激發學生進行富有表情的表演。
3.有利于提高幼兒身體素質,增強形體與氣質美感
在我所教過的孩子中,有一些孩子原來曾有“駝背”“摳胸”“端肩”等不良習慣,我在舞蹈教育中常常注意提醒他們自覺地改變這種不良習慣。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他們,的這種習慣,能被有效地糾正。受過舞蹈訓練的孩子,他們都有儀表,舉止端莊得體,協調性好的特點。這種體態特點,又會使他們自己感覺良好,充滿自信樂觀,為他們以后得體地待人接物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
4.有利于幼兒良好的審美感覺
舞蹈通過調動人體動作、表情、姿態,情感內心體驗等多種心理和生理機能,為孩子們提供和構筑了童心的審美欣賞與審美創造空間。幼兒舞蹈以它獨到的寓教于樂的方式,可潛移默化地使孩子們習慣于熱愛世間一切美好的事物,憎厭一切假、惡、丑的行經。長期以來,在傳統的兒童教育觀念中,往往片面地強調使孩子們“乖”,“聽話”,“靜”,而不大注意培養兒童的動態美感和動作美造型能力。所以我們應當特別注意幼兒舞蹈的教學所發揮的對幼兒的教育作用。
幼兒舞蹈來源于豐富的生活內容,從生活中提煉的素材才具有表現力與生命力。教師要植根于幼兒生活,童化自己,多觀察幼兒的喜、怒、衰、樂及其表現方式。注重幼兒對音樂作品的理解,鼓勵幼兒大膽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想法,讓幼兒積極參與舞蹈作品的創編,加強日常有目的的音樂節奏及基本功的訓練。
(作者單位:隴西縣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