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定
【關鍵詞】 數學教學;體驗;生活;數學活動
【中圖分類號】 G62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8—0058—01
新的《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小學低年級學生由于所處的年齡有其自身的特點,他們的觀察、操作、學習多數停留在感知階段。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數學教學中要善于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出發,根據教材的特點,展開生動、有趣、直觀的數學活動,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數學的過程,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其學好數學的信心。
一、體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培養學生學習的興趣
1. 巧妙運用生活化的語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低年級學生年齡較小,富于情感,向師性特別強,容易受感染。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興趣愛好,在不影響知識科學性的前提下,巧妙地運用生活化、情趣化、童趣化的數學語言感染并影響學生,使學生在充滿情趣的語言交流中學習,使學生感到學習也是一種享受,從而使他們學有興趣,同時也給課堂教學增添一份異樣的色彩。
2. 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誘發學習數學的興趣。在教學中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起來,使數學知識成為學生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有利于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和積極性。新的數學實驗教材,將數學知識融入學生喜聞樂見的生活場景之中,如“快樂的星期天”、“購物—逛商店買文具”、“我們來當家”、“做家務擺筷子”等等,以色彩豐富的圖畫形式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只要用心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將學生引入情趣盎然的生活情境之中,使數學貼近生活,學生就會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了數學,感受到數學的真正價值。
二、創設充分的活動空間,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學習的樂趣
1. 動手操作活動。讓學生動手操作的過程,也就是讓學生手、腦、眼等多種感官參與學習活動的過程,它不僅能使學生學得生動活潑,而且對知識的理解更深刻。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中明確指出要“動一動——解放兒童的雙手”。實踐證明,讓學生動手操作不僅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認知規律,豐富他們的感性認識,增強學習效果,而且滿足了學生愛動、想動的心理需求。
2. 游戲活動。小學生特別是低年級學生注意力集中的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勢,容易被一些新奇的刺激所吸引。根據這一特點,在課堂上如能適時地組織他們在學習中開展游戲活動,在靈活多變的游戲活動中學習鞏固數學知識,他們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把注意力長時間地穩定在學習對象上來,使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3. 合作交流活動。合作學習是學生自主探索的重要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活動中開展合作交流活動,可以留給學生一定的探索空間,盡情表現,發揮潛能,啟發思維,同時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開展合作交流,有利于師生間、生生間的情感溝通和信息交流,使學生成為教學活動的積極參與者。
4. 模擬活動。低年級學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教學活動中可以根據教學的需要,將課堂設置成學生的舞臺。課堂中將學生置于學玩結合的活動中,既能滿足學生動的需求,又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數學知識。通過模擬活動,學生的手、眼、腦等多種感官協同參與學習活動,學生感到很開心,很有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教學,有效地提高了課堂效益。
三、使學生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成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成功感,是一種積極的情感,是促使學生對學習本身產生直接興趣的重要因素。新的課程標準就要求教師給學生樹立自信的機會,讓每個學生都有展示自己個性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低年級學生年齡小,渴望成功的心愿卻更強烈。教師為學生提供成功的機會,要用激勵性評價為學生的每一點成功給予表揚和肯定。要給學生提供“人人成功”的機會,尤其要更多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鼓勵他們大膽地展現自己,教師也要有意識地讓他們回答一些較簡單的問題,使他們也有獲得成功的機會。在整個課堂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創設一種積極向上的學習氣氛,給學生創造機會,讓每一位學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
編輯:謝穎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