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菲
【摘 要】深化國家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素質是高職教育的重要教學任務。在新的經濟形勢和就業形勢下,高職院校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能夠實現“就業”,必然要及時地向學生傳達多種形式的就業方式,而自主創業也是一種有效的就業方式。那么,在高中院校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們又當如何以有效的方式引導學生更好地實現創新創業之夢呢?這是本文探究的重點問題。
【關鍵詞】新經濟形勢 就業現狀 高職院校 創新創業 引導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6.02.184
隨著中國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和經濟形勢的不斷轉變,在未來中國社會就業市場所需要的就業人才素質也將呈現不斷提高的走勢,因而,中國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不應當僅僅只是應用型人才和普通技術工人,更應當成為新知識、新工作崗位的創造者,具備自主創業的素養和能力。鑒于此,高職院校在具體的教育教學過程中,要有意識地對學生加強創新創業教育,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業能力和創新意識,這種方式對于及時幫助國家緩解就業壓力,減少社會不安定因素,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個人潛能和各方面的能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速度放緩,畢業生就業難度變大,如何使得學生通過多種形式就業,已經成為一種有效的解決渠道。國家針對于自主創新的宣傳力度逐漸變大,對于自主創業者的扶持力度也逐步增強,正如曹璟在《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分析》一文中所闡述的那樣:“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迅猛發展和高等教育大眾化進程的加快,高校招生規模迅速擴大,高校畢業生數量快速增加,就業形勢越來越嚴峻,大學生就業問題越來越突出。在這種嚴峻的形勢下,高職畢業生的就業更是讓人擔憂。”因此,為了更好地促使學生能夠多渠道完成就業,并有意識地鍛煉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注重對學生加強與就業相關的內容的闡釋力度,以便于激發學生改善傳統的就業理念,放開手腳,大膽地憑借自身所學習和掌握的基本專業理論和相關知識儲備,勇敢地走向自主創業之路。為此,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展開努力。
第一,培養學生的創業技能,轉變學生的就業觀念,樹立平等就業觀和平等擇業觀。高職院校主要面向社會,為社會經濟發展提供有用的建設性人才,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的主要目的之一。然而,在長期的就業方向分析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學生對傳統的就業觀念保有恒心,對職業的選擇有自己的主觀評定。認為社會關注度高的,體面的工作是自己的選擇,而這些工作的就業選擇往往是大多數學生的共同選擇,因此,就業門檻較高,就業競爭壓力比較大。而有些工作則幾乎無人問津,這也是畢業生就業問題中面臨的一個錯誤價值觀的體現,他們認為職業有高低體面與否的區別,這恰恰是我們應該努力幫助學生予以糾正的地方。在日常的教學中,我們應當努力幫助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無論選擇哪一類型的職業,只要投入熱情和信心,就一定可以做出自己引以為傲的業績。
當然,隨著社會經濟發展趨勢的變化,在當前的教育中,我們除了要向學生及時地傳達基本的專業理論和就業指導之外,還要及時地將最新的就業信息傳遞給學生,使得學生對前沿的就業形勢有及時地了解和認知。比如說,針對于當前國家提倡的自主創業新形勢,我們一定要做到及時向學生傳達這些相關的訊息,并在平時的課程授課過程中,積極地向學生傳輸與創新創業相關的技能,為學生進行自主創新奠定一定的基礎。將大學生就業指導相關的知識穿插到各專業課程學習的始終,使得學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了解和學習到相關的創業專業知識和技能,以便于以更加自信而積極的姿態投入到自主創業的浪潮中,有所作為。
第二,建設與創業教育相匹配的高素質師資隊伍。教師是學生成長成才路程中的引路人,為了更好地助力學生在日常學習中掌握更多的專業知識和創新創業技能,使得學生在創業的道路上少走彎路,從而更高效地走向主創業之路。在教學中,我們就需要加強教師專業化的技能教學,提升教師的教學素質和涵養,提升教師使用信息技術教學的能力,以便于通過多媒體技術及時向學生傳遞更多的就業訊息,使得學生對國家的相關扶持政策、制度,及其自主創業貫徹情況進行第一時間的了解和觀察。
除此之外,我們還需要加強對教師的專業化培訓,使得教師對自主創業及其相關的理論和政策進行全方位的了解,以便于更加清晰而曉暢地與學生之間針對創業問題進行探究和互動。為了使得學生的自主創業知識掌握得更為健全我們還可以建立專兼職教師隊伍。教師隊伍的建設還要向全社會敞開大門,建立一支由社會各有所長的名家、專家、企業家等兼職教師參與的,既懂創業知識又有創業經驗的教師隊伍。此外,教師要通過互動式的教學,從思想深處激發學生的創業欲望,從而調動學生的潛能去從事創新和創業活動,也是比較有效的方式。
第三,進一步加強創業創新實踐教育。實踐能力、動手能力強是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專長,高職教育應該特別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為學生創業創新打好基礎。在新的經濟發展形勢下,為了進一步為現代化建設提供高素質的建設性人才,在教育教學中,我們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實踐能力,這也是符合當前就業形勢的正確選擇。為了使得學生能夠在面臨擇業之前,更為清晰而全面地了解到相關的就業和創新信息,使得學生能夠對就業和自主創業各方面的相關情況有一個更為全面地掌握,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除了要向學生及時地傳達相關教學信息和就業市場訊息之外,還要爭取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實習機會,創建自主創業實踐平臺。
比如說,在校內,我們可以適度加強實驗室和實訓中心的建設, 盡量向學生開放實訓場地,為學生進行自主創業提供必要的幫助,使得學生能夠在一個相對穩定的創業平臺下,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進行創業嘗試。在校外積極推行“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等的形式,由校方出面積極尋求與各大企業的合作機會,讓高職學生能夠親自參與到具體的生產經營和管理中去,進一步把校外實習基地建設成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基地。這也是在教育中,我們能夠為學生所做的一項重要的創業前的“準備工作”。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新的社會經濟發展形勢下,為了使得畢業生能夠及時而充分地完成就業工作,實踐多種形式的“就業”,我們在教學中一定要及時地向學生傳遞多元化的就業理念和自主創新理念,使得學生能夠在掌握更全面的信息基礎上,以更加自信的姿態,投入到自主創業的“浪潮”中,努力成為推動時代發展的“弄潮兒”。
參考文獻
[1]曹璟:《高職院校開展學生創業教育的途徑探析》,教育理論與實踐,2009年第5期.
[2]欒永斌、于秀芝:《高職院校學生創業教育的問題與對策》,遼寧教育研究,2008年第5期.
[3]許志堅、吳錫標:《高職院校學生創業創新教育的思考》,社科縱橫,2009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