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智鵬
【摘要】 本文基于數學史角度,結合作者自身教學實際,就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的內容做相關探討.
【關鍵詞】 小學數學;數學史;有效教學
新形勢下的小學數學教學,不僅需要教給學生數學基礎知識,培養學生數學基礎能力和運用能力,而且也要在教學過程中加入更多的人文要素,使學生向更加全面、綜合的方面發展. 對此,將數學史有機地融進小學數學教學課堂無疑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學習數學史知識,能夠幫助小學生更好地認識數學發展的歷史和演進過程,增加數學課堂知識的豐富性和趣味性,對學生積極參與課堂、主動學習數學知識大有助益. 不僅如此,學習數學史還能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為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教學創造有利的條件. 然而,從當前小學數學教學的普遍情況上看,對數學史的融入與結合并不充分,大多數教師并未意識到數學史對提升小學數學教學的作用. 對此,我就結合自身教學實際,就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以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方面的內容做相關探討.
一、數學史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存在的問題分析
(一)教師自身條件的限制
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看數學史能否有機融入數學課堂教學當中. 而要想將數學史恰如其分地融進課堂,發揮其促進教學的作用,關鍵取決于教師的專業基礎和專業素質. 教師要利用數學史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有效性,就要求其具備過硬的數學專業知識、深厚的數學史知識以及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 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致使我國大多數小學數學教師雖然具有過硬的數學專業知識,但在專業素質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欠缺,語言表達能力不足,對數學史知識本身就知之甚少. 這就導致數學史在小學數學中結合度不高,即使有,也大多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教師講得磕磕巴巴,學生聽得索然無味. 由此也可看出,提升教師專業素質已迫在眉睫了.
(二)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
由于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仍是以教師講課為主,知識訓練仍沿用過去的“題海戰術”. 這種觀念主導下的數學教學,不僅教學課堂枯燥乏味,不易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也與課程改革的初衷相悖,不利于數學史的滲透. 對此,教師應摒除傳統觀念對數學教學課堂的束縛,與時俱進,加強學習,培養起新的教學觀念,為數學史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結合與運用提供生存“土壤”.
二、小學數學與數學史的結合策略
(一)運用數學史知識創設情境,增強課堂教學效果
良好的情境創設是打造一節高效課堂的必要條件,是實現數學有效教學的關鍵環節. 對此,教師要充分利用數學史知識進行情境創設,一方面可以利用數學史創設出更加豐富有趣的數學教學情境,另一方面也可以使數學知識更加生動、形象,增強教學的整體效果. 比如在教學加乘運算時,筆者就結合著名的“高斯算法”案例進行情境創設. 筆者先是提出“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這個問題,讓學生進行計算. 接著,再以此類推,提出“1 + 2 + … + 20 = ?”隨著計算量的不斷增大,很多學生開始覺得吃力,這時筆者仍不急于解謎,反而提出更加困難的“1 + 2 + 3 + … + 100 = ?”的問題. 所有學生的臉上全部布滿疑惑. 這時,筆者就結合多媒體,為學生講述了德國數學家高斯小時候解決此題的故事,同時順勢引出本課教學主題“加乘運算”,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
(二)巧用數學史開展數學概念課教學
在教學數學概念性知識時,教師也可以運用數學史進行深化,通過對概念的發展史進行追根溯源,就能夠創造性地制作出適合數學教學的“歷史外套”,幫助學生在縱覽數學概念歷史演進的同時,也能達到認識和理解數學概念的具體含義和運用.
(三)結合數學史知識開展比較教學
數學公理和數學公式是數學學科的重要組成內容. 小學階段的數學已經開始涉及一些簡單的數學公理和數學公式的學習,在教學這些知識時,教師不應采取簡單的記憶和背誦的方法,讓學生進行“死記硬背”,而應采用更加富有人情味和趣味的方法來引導教學. 其實,每一項數學公式的背后,都蘊含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都經過幾代甚至幾十代數學家孜孜不倦的探索和論證. 數學家在論證這些知識時,往往會從不同的角度,嘗試采用多種不同的方法進行論證. 因此,在教學這些數學公式、公理、定理等知識時,可以結合數學史,對其進行追根溯源,并在追根溯源的基礎上,開展比較教學. 通過搜集和比較歷史上的不同方法,就能更加直觀地讓學生領會到不同方法的內在本質,并受到啟發,這對于啟發學生思維、培養學生能力都十分有益.
(四)將數學史導入數學課堂以激發學生興趣
小學生學習的主要動力源自于自身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想方設法去激發學生興趣,促使其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課堂. 數學史的導入與融合無疑是有效激趣的主要途徑之一. 教師可以在教學中,將一些與教學主題內容相貼合的古代的計算方法、計算工具,導入課堂教學過程當中,來引發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 比如在教學“加法運算”一課時,就可以為學生展示原始人依靠結繩的方法進行計數,讓學生見識古人的智慧和古人是如何進行運算的. 通過將數學史導入數學課堂教學的這個方法,對增強教學的趣味,實現數學有效教學起到很好的推進作用.
三、結 論
新形勢下,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革新自身教學思想和觀念,提升自身專業素質,充分利用數學史資源,將數學史適當地融入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當中,以實現小學數學有效教學的目的.
【參考文獻】
[1]徐東星. 實施凸顯數學史文化價值的小學數學教育[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0).
[2]劉令,徐文彬.我國小學數學教科書中數學史料的分析與建議 [J]. 天津師范大學學報(基礎教育版),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