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先雄
【摘要】作業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而且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了解學生的掌握情況,從而有效開展教學活動。然而,有許多教師沒有意識到作業的重要性,作業設計單一,甚至錯誤的大搞題海戰術,這無疑降低了作業的時效性。本文通過探討如布置作業的有效策略,以期提高作業的效用。
【關鍵詞】高中數學 作業設計 評改
作業作為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是課堂的延續和補充,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而且是教師獲得學生反饋信息的重要途徑,可以幫助教師根據反饋的信息調整和有效開展下一步的教學活動。然而,受傳統數學教學理念的影響,數學教師布置作業時,常常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大搞題海戰術,大大加重的學生的課業負擔,更是讓學生產生枯燥之感,甚至為了完成作業,抄答案也是常見現象,這無疑與教師布置作業的初衷大相徑庭。那么,如何有效布置數學作業,充分發揮作業的功能呢?筆者結合自身多年的高中數學教學經驗,探討高中數學作業有效實施方法。
一、數學作業設計的原則
(1)目的性和針對性
作業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掌握和鞏固所學知識,因此設置作業的時候,不能脫離了教學目標,要體現知識的重點,讓學生了解作業的目的。從而更好的掌握知識點。此外還要根據所任教班級的實際情況,設計出適合個人層次學生的作業。
(2)階梯性原則
每個學生都是一片獨特的樹葉。學生存在差異性。因此,在設計作業的時候,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差異性。作業設計要由易到難,由淺入深,要有層次,要有梯度。第一層可主要針對每課時的知識點對數學概念、公理、定理進行運用,使學生熟練掌握。第二層可設計形成性練習,讓學生及時對知識進行遷移,達到鞏固新知的目的。第三層設計反饋性練習,讓學生鞏固新知,同時能對知識進行遷移,并可從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3)典型性原則
設計作業時要注意結合教學大綱,高考考試說明來設計每堂課的作業,設計的作業要典型,具有代表性,要以少勝多,不搞題海戰術,這樣也有助于學生掌握重難點。
二、數學作業設計的四種模式及相應的評改方式
在比較了傳統數學作業設計的優勢和不足后,我總結了四種作業模式,供大家分享。
(1)自選作業
做法:一是教師按教學單元內提供大量的數學鞏固性作業,教師只提一個每天完成作業的最低量的要求,讓學生自由選擇完成:二是提供學生必須完成的題目(指基礎題),在指定范圍內,選作部分題目。
評改方式:每天全批全改,及時發現問題,注意學生選題,并作數量和分類統計,對最低要求的題目作總結性評講,對選作題要求學生自己糾錯,如無法完成糾錯,利用晚自習向教師提出。在單元學習完成后,教師對平時的記錄進行整理,把它們體現在“形成性測驗”中。
特色與優勢:尊重了學生的選擇,改善了作業效果,學生享受到了做作業的主人的快樂,讓各層次的學生都體會到完成作業的樂趣,又結合了傳統作業設計模式里的優勢,提高了學生完成作業的主動性。
(2)分層練習作業
做法:教師在一個教學單元結束時進行“形成性測驗”,題目來源于高考題,模擬考試,把所有的題目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組題與教材上題目難度相仿,主要考察學生對該單元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的熟練程度,包括基本題型的解題方法。B組題以熟練運用章節綜合知識為主,考察知識的內化和整合。C組題目以靈活運用為主,題目綜合性強,涉及學科內綜合和以數學知識為背景的實際運用,解題的方法有一定的技巧。
評改方式:采用互批互改的方式,將所有學生的作業收集在一起,按座位順序發下,讓每個學生認真地批改別人的作業本。教師講授所有的題目,要求每個學生在批改作業本的同時在作業本上認真做好筆記。
特色與優勢:班級授課制下學生的學習結果不會整齊劃一的,教師不在教學單元開始時將學生進行層次劃分,而在教學單元結束時劃分。這樣做有利于學生在教學單元的學習過程中學會自主選擇作業。通過分層練習作業讓學生體會知識的生成發展,體會了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符合新課標的要求。通過這樣的評改方式,提高了每個學生的興趣,當了一回小老師,培養了他們認真負責的精神,也使得后進生提高了聽課的效率。
(3)自編“測驗”作業
做法:章節結束時教師指導學生自編學習測驗,把自編測驗當作作業。教師重在指導學生學會章節知識內容的整理,逐步在題型與內容上建立聯系。可分工合作編制,也可個體獨立編制完成。編題完成后,教師統一收集后,選出部分題目,并記下每個題目出題者,進行檢測。完成后讓出題學生來講授,對出題被選上的同學進行表揚。
評改方式:自評自改。在同學講授時,自己對自己的作業打分,并找出問題,完成后,教師將作業收集起來,進行檢查,對自評自改完成好的學生進行表揚,
對自評自改完成較差的進行談話,找到原因,鼓勵他們改進。
特色與優勢:發揮了以往考試評價未曾發揮的交流作用;學生在編題過程中學會了知識的歸類和整理,在一定程度上摸擬了知識的運用過程;編題后的自測,增強了學生的自信心和健康的競爭意識,愉悅身心;學生通過擔當教師的角色,參與了對作業設計和完成結果的評價,提高了他們的自我價值感。
(4)改錯作業
做法:以周為單位,教師針對每周的作業情況作總結性評價。要求學生每周及時糾正作業中出現的錯誤,改在糾錯本上。并寫出錯誤原因,指出需要注意的地方。
評改方式:每周一由科代表負責收齊糾錯本,由教師全改。并記錄下糾錯情況,督促糾錯情況較差的學生,及時改正,從學生的糾錯情況發現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特色與優勢:讓學生及時彌補在學習中的不足,通過糾錯,完善內化了學生的知識體系,讓教師從學生的糾錯中也能夠反思教學,使得作業的反饋交流功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有力的促進了教學。
總之, 高中數學作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為高中數學教師,我們要不斷探索作業設計的模式和評改方法,讓學生通過作業,掌握、鞏固和內化所學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的數學水平。我的探索僅是一個開始,我還將不斷探索和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