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陽 唐永鑫 孟黎
DOI:10.16660/j.cnki.1674-098X.2016.18.149
摘 要:根據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定位,即高職專科教育主要培養技能型人才,突出培養基層崗位操作技能;應用型本科教育主要培養技術型和工程型人才,側重培養技術成果轉化、技術攻關、應用理論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人才結構需求對供給側提出的要求,該文明確了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銜接的核心和關鍵是課程體系的銜接,同時分析了兩者課程體系銜接存在的突出問題,并提出了銜接策略。
關鍵詞:高職專科 應用型本科 課程體系銜接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06(c)-0149-02
2014年,教育部等六部門在《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年)》中有針對性地提出,要“完善職業人才銜接培養體系”“探索建立各級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銜接的制度”“建立產業技術進步驅動課程改革機制”[1],再結合“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本科高校轉型”政策,以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理論為應用型本科改革發展提供的深刻啟示,充分表明我國高等教育實踐中的應用型人才、應用型專業、應用型院校及應用型本科教育的快速發展,“應用”正在成為新時期大學發展的強勁動力,“銜接”也因此成為不同教育階段教育改革的核心問題。
在不同教育階段的人才培養中,課程體系的設置都決定著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也決定著教育的本質、質量和特色。在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銜接的諸多方面,如:培養規格的遞承、教育層次的貫通、課程體系的銜接以及評價體系的貫穿中,課程體系銜接才是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銜接的核心和關鍵[2]。
1 課程體系銜接在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銜接中的關鍵作用
高等教育改革與經濟改革相似,同樣存在需求側改革和供給側改革兩大任務。高職教育的供給側改革,要在市場需求的導向下,把專業建設和結構優化作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改革基礎和改革重點。應用型大學作為人才培養的“供給端”,為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特別是為各行各業提供一線人才和技術服務,屬于社會供給側的重要部分。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發展,國家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服務業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智力供給和支持任務也空前繁重。人力資源需求上的變化,為“需求端”和“供給側”兩方面協調“共振”提出了要求,為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了不可多得的機遇,同時也對高等職業教育彰顯特色、走內涵式發展道路提出了挑戰。
高職專科教育強調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人才培養模式,著力實現“五個對接”,即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3],側重崗位操作技能的培養,弱化理論知識系統化學習,最終導致畢業生的崗位遷移能力和發展后勁不足;而應用型本科教育在人才培養上過度強調知識體系的系統學習和創新能力培養,淡化動手能力培養,致使畢業生上崗實操能力不足。因此,為了培養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高素質應用型創新創業人才的需求,應充分發揮高職專科教育和應用型本科教育的自身優勢,使資源得到互補,結構得到優化,進而實現兩者在人才培養上的有機銜接。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能否順利銜接,兩者課程體系銜接是核心、是關鍵。
2 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銜接存在的突出問題
2.1 課程設置重復或存在斷層
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課程設置存在重復、交叉或斷層。對于在專科階段修過的課程到了本科階段還必須重修[4];對于專科進行整合的課程,到了本科階段與某些課程存在交叉,甚至斷層,導致學生學習情緒不高漲、理論知識結構不系統,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提高不明顯。
2.2 課程標準相互獨立
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課程的課程標準處于“校本”課程標準狀態,課程的知識、能力、素質目標過于空、大、虛,沒有具體細化的目標,并缺乏深刻推敲和權威論證,導致授課目標實現的質量取決于教師的理解、授課水平和實踐能力。 兩個階段相互獨立的課程標準,使得課程體系的銜接存在障礙。
2.3 教材建設不配套
目前,大部分高職教材都以完整的學科體系進行編寫,而并非以典型工作崗位所需“適用、夠用”的專業理論、專項技能、綜合能力所需知識進行建設,因而導致教材建設與培養目標不配套、與課程體系不銜接、與崗位技能不吻合。
2.4 與學校特色建設的矛盾
高職院校競爭日趨激烈,特色辦學、創新培養成為其興校之根本。國家、地方教育主管部門為使專本課程體系有效銜接,可在人才培養、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和教材建設等方面進行宏觀統籌,但這或許與專業特色建設存在矛盾。
3 實現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課程體系銜接的策略
3.1 課程體系模塊化,實現專本課程體系銜接
課程體系模塊化歸根結底是人才培養的準確定位問題。按照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中職業崗位能力要求,將課程設計成不同難易程度的教學模塊,并明確規定高職專科階段和應用型本科階段的必講公共課程模塊、專業基礎課程模塊、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和專業素質拓展模塊等,以確保到了本科階段所學課程與專科不重復、不交叉、不斷層,進而實現課程體系的精準銜接。
3.2 課程標準統一化,保障專本課程體系銜接
課程標準是指導性文件,是課程體系順利實施的保障。制定統一的課程標準應充分發揮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和行業企業專家的力量,統籌規劃、全面布局,確保統一化的課程標準的適用范圍和可操作性,這不僅為同階段院校間切磋搭建平臺,也為不同階段院校間宏觀規劃、統一協調提供依據,進而保障課程體系橫向可比較,縱向可銜接。
3.3 教材建設雙元化,完善專本課程體系銜接
教材建設,應采取國家統籌規劃和學校開發相結合的雙元化方式,以完善模塊化課程體系。對于理論性、指導性和方法性等內容國家統籌編寫,而受區域性等因素影響的案例、數據、規范和指標等內容按提綱要求鼓勵學校開發,這不僅確保了教材建設與培養目標的一致性,也避免了教材使用受地域性限制,更完善了專本課程體系的銜接。
3.4 學校特色協調化,創新專本課程體系銜接
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的專業特色往往體現在課程體系中,如側重培養某項通用技能或專業技能等。要實現課程體系的順利銜接,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均需對與專業課程體系有關的特色進行調整,使其符合銜接的基礎條件;同時,為了避免出現課程體系“千篇一律”的局面,院校可結合自身辦學特色和專業特色,創新課程體系的制定,進而創新專本課程體系的銜接。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等.關于印發《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規劃(2014-2020 年)》的通知[Z].教發〔2014〕6號.
[2] 孫陽.高職專科與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銜接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6(10):8-9.
[3] 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Z].教職成〔2014〕9號.
[4] 陳玲玉.基于“四階段三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課程體系構建策略[J].成人教育,2015(1):75-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