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振宇
【摘要】從目前來看,我國高中數學的教學中存在一定的問題,學生的學習成效不高,而且數學教學質量有待提升.而作為一種新的科學教學理念,翻轉課堂教學在數學教學中加以運用,能夠為學生的數學知識的學習提供積極的幫助.因此,本文主要針對當前高中數學的教學,以函數部分為載體,提出了翻轉課堂理念在高中數學教學中合理運用的有效意見,以期能夠為高中數學的教學提供積極的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翻轉課堂;教學設計;函數教學
一、前 言對于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來說,主要是學生能夠在課堂以外,進行前期知識內容的學習.然而,作為課堂來說,需要學生與學生以及師生之間的互動等.而對當前的高中函數教學來說,由于函數知識體系復雜,知識內容較抽象,學生的學習存在一定的難度.而將翻轉課堂模式在高中數學的函數教學中進行積極運用,能夠有效促進學生對函數知識的學習.所以,筆者主要針對這一內容進行方法論的研究,提出了合理運用翻轉課堂理念的高中函數教學的意見,從而能夠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二、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高中數學函數教學設計
(一)課前活動的開展
在高中的數學教學中,老師在課前的準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首先,老師應該為學生準備一些學習資源,為學生布置任務.例如,針對函數教學來說,應該在教學前,教師準備一些教學視頻,并且把一些重要知識點與信息指出來,這樣能夠使學生課外準備時間得以減少,能夠更好地理解數學知識.在視頻的選擇上應該以簡潔、清晰的視頻內容為主,使學生的理解與記憶更加深刻;接下來,學生需要通過自主學習的形式,對數學發現與創造的過程進行體驗.如,老師為學生布置這樣的內容,對生活中的函數模型進行搜集,對不同函數的特點進行合理總結,將學習計劃制定出來;然后,再引導學生進行課件的制作.針對課前準備的內容進行分析,將PPT制作出來,并且在制作過程中應該合理搭配圖片與內容,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來幫助學生對函數知識的理解.學生通過課件的形式,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思考,使學生能夠對知識的了解更加清楚,促進學生對函數知識的學習與發展.
(二)課堂活動的組織
針對高中數學的函數教學來說,首先,應該結合教師講授與個別輔導的形式.在集體講授過程中,老師應該將一些共性問題進行講解,例如函數的一般性質、規律等等.再針對一些學生關于函數知識學習的困難進行個別輔導等.然后,老師可以為學生進行任務的布置,通過小組合作以及探究的形式進行學習.其次,老師還要進行科學的小組分類與討論等,以此將討論內容進行匯報.作為數學老師來說,將準備的問題布置給學生,讓學生進行積極討論,從而促進學生團隊合作能力的增強.最后,在進行小組匯報過程中,針對大多數學生不懂的問題進行合理分析與解決,以此能夠使學生的參與性得到一定提升,促進學生對函數知識的理解與學習.當然,在此之前老師要做到預估學生可能出現的問題,提前準備.
(三)課后活動的完善
在翻轉課堂模式中,課后階段也是學生將知識進行內化的過程.因此,作為數學老師來說,應該把不同的教學形式在翻轉課堂中加以利用,以此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數學函數知識中的概念,促進學生學習的提升與發展.而數學老師應該學會加強與其他老師的交流與討論,以此能夠得到一些有效的意見.而在課堂教學結束后,老師可以鼓勵學生在社交網站中,以及通過電話網絡等形式,對自身學習函數的感受進行合理記錄.另外,作為學生來說,應該學會對自身的學習進行客觀評價,使老師能夠對學生的學習情況有一定的了解.另外,對于函數知識來說,老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自行梳理框架,以此能夠形成自身的知識體系,促進學生對函數知識的學習與掌握.
(四)評價學習效果
翻轉課堂理念下的高中函數教學,數學老師還要加強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由于函數知識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翻轉課堂中,學生借助視頻與課件的形式能夠對函數知識有一定的理解,促進自身學習積極性的提高.而老師需要加強對學生學習的活躍性、任務完成情況以及知識的掌握情況做出合理評價,以此能夠對學生的學習與掌握情況有良好的掌握,也能夠使學生實現預期的學習目標.另外,還要運用多元化的評價方式,針對不同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情況,需要將學生平時的表現情況納入評價體系中,而不是僅僅依靠考試成績,以此才能對學生的發展進行全方位的掌握,促進學生學習函數知識的積極性與熱情.
三、結 論
綜上,積極運用翻轉課堂理念能夠對函數教學提供積極的幫助,可以使老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學習與掌握情況.因此,作為數學老師來說,應該增強對翻轉課堂模式運用的認識,努力改進自身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對函數知識的學習與發展,以此能夠使學生得到能力的提升與發展,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積極進步,也能有效提升高中數學函數教學的質量與水平,增強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
【參考文獻】
[1]孫少平,于欣.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高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職業,2015(12):59-61.
[2]李廣靜.構建以人為本教學模式,提高高中數學教學效率[J].學周刊,2016(1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