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艷
摘 要 在小班化條件下體育課的教學能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習潛能,克服體育課中產生的膽怯心理,幫助與提高了學生的體育學習能力。當前素質教育的教育理念就是注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通過文獻資料法、觀察法、訪問法等為研究方法,在小班化體育課堂教學中和體育鍛煉之時膽怯心理表現出的行為現狀進行研究和分析,并就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缺少積極性、自卑心理等情況深入開展研究,發表有關意見和解決方案,進而有效改善教學質量,提高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動性,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改善學生的身體條件,從而有效改善體育教學成效。
關鍵詞 小班化 膽怯心理 體育教學 克服方法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6.05.082
Abstract On the condition of small class teaching, students' enthusiasm can be fully mobilized by teaching, stimulating student's the learning potential, overcoming the timidity psychology which generated in PE class. It can also help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Student-based idea is the core idea of the today's quality education. This thesis is through the ways of literature method, observe method, interview method etc, as the research method, to research and analyze the behavior and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timidity psychology in the teaching of small class in PE class and the physical exercise. Meanwhile, the problem of students' timidity psychology can be analyzed. To improve students' interesting and physical fitness, overcoming the negative psychology, developing the motor function, the suggestions and opinions are propounded thereby the quality of class teaching is improved.
Key words small classes; Timid mental; sports teaching; method to get
0 引言
人數少是小班化最為突出的特點,在這種條件下教師可以更好的關注到每一位學生。在教育過程中更加清晰的掌握學生在體育課程和運動過程中所具有的多種形式的膽怯問題。如果不能很好的幫助學生克服這些課中產生的畏懼膽怯的心理,必然會影響到體育教學的效果和學生素質提高和運動能力的發展。
體育教學中往往會產生類似問題,部分同學以身體不適為借口不來上課,即便上課參與體育鍛煉也不投入,對于部分需要投入一定體力的教學鍛煉學生常常缺少主動性;由于害怕參與競爭,而不敢自我表現;或者是教育工作者沒有指定個人要求其示范動作或動作展示不到位時,學生往往過分膽怯,身體緊張,一些在其能力范圍內的動作,由于學生的扭捏而無法正常施展;部分同學在學習老師傳授的體育技巧時因為不到位,無法達到老師要求而產生過分焦慮。
1 調查結果與分析
1.1 體育課中膽怯心理產生的原因
(1)這就和學生的神經特質具有一定關系。例如在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強型平衡型特質的學生不管受到什么層次的刺激都能夠保持心態的平衡,不存在膽怯畏懼的現象。而弱型特質的學生遇到一點點困難都會體現出一定的猶豫特點,不夠自信,畏難情緒比較突出。
(2)在課堂練習中由于學生受周圍學習環境、場地器材、本身性格、身體素質與能力等方面的限制和影響,而表現出各種不同的膽怯心理與行為。
(3)體育教師的一些不恰當的引導教育的方法,對當今一些先進的體育教育理念的曲解。
1.2 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膽怯心理的突出體現
(1)在做體育動作過程中不夠自信,對自己的動作不自信,常常無法完全投入體育鍛煉,馬虎心理比較突出,對器械和運動技巧掌握產生恐懼心理,覺得自己無法越過器械或掌握該技巧,卻不愿意去嘗試該動作。
(2)體育運動過程中心理過分緊張,害怕受到別人嘲笑,害怕身體受到損害。
(3)體育運動過程中沒有激情,聽從教師的引導,主要目的就是達成教師要求,競爭性不足,不愿意在別人面前表現自己,即便有一定的體育能力也存在膽怯問題。
(4)對于老師要求的體育動作缺少自主判斷,容易受到別人影響,僅僅停留在模仿他人階段,不投入,容易走神開小差。
(5)膽怯心理比較突出,常常閃躲,逃避心理非常突出。這幾類問題在小班化體育教學方面非常突出。要有效改善體育教學效果,提高學生的主動性,改善其身心健康,就必須要幫助其有效解決膽怯問題。而若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求體育教育工作者選擇科學的教學方式,加強引導。
2 對策與建議
體育教學中解決畏難情緒、膽怯的有效手段:要有效解決體育教學過程學生普遍存在的膽怯問題,有效改善教學質量,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就要從協助學生加強情緒調節等角度創建完善激勵機制,從而實現教學的有益循環。在教學領域創建對應的激勵機制,進而使得學生、監護人逐步改善對體育教學的認識,注重體育教學質量。
2.1 科學有效把握學生群體的身心發育特征
小學生正位于身體各部分迅速發育的突增期,和成年人對比就有顯著差異,這就需要體育教學工作者的充分關注。在心理層面,小學生的心理素質正位于初步發育階段,在這一階段其心理特點表現為存在一定的獨立性,然而也存在對成年人的依賴心理,不僅存在一定的自覺性,在相當程度上也比較幼稚。因此,盡管具有較強的模仿學習能力,然而遺忘的速度也較快;往往難以集中注意力,缺少足夠的理解力;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全面了解小學生的身心特征是在教學過程中協助其解決膽怯問題的重要保障。教育工作者應該協助其解決畏難情緒,提高參與性和主動性,進而幫助其實現身心健康的全面發展。
2.2 運用合理多種形式的教育手段,區別對待因材施教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如下幾類措施來協助學生解決膽怯問題:
(1)養成好習慣。養成日常運動的好習慣,減少畏難情緒和對鍛煉運動的抵觸。若要讓學生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首要更新教育理念,若要讓學生全身心的投入體育學習,就需要從態度上端正學生的認識。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發揮自身的主動性,否則死氣沉沉的教學氣氛無益于學生的個人發展。
(2)打氣鼓勵法。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的尋找自身優點,表現出積極性,逐步消除畏難情緒和膽怯現象。在練習過程中教師可以以自己為例子,讓學生認識到人人都是有缺點的。例如,在一些難度較大的練習時,可以對學生講一講自己在以往練習時遇到的挫折和失敗的經驗,來鼓勵學生明白成功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通過不斷的嘗試和練習的結果。即使是老師也和一般的同學一樣。在學生練習過程中由于個體的差異,失敗和練習效果的不盡如人意是難免的,教師切不可一味的批評甚至于懲罰、體罰學生。而應該以耐心的打氣鼓勵為主。如,在一次前滾翻課上,我給學生練習后學生一開始都完成得不是很好,學生普遍沒有信心完成,有的甚至不想練習了,害怕在同學和老師面前丟臉。了解其內心想法后,我就鼓勵他們:“以前老師做練習這個動作的時候,也曾害怕滾出了墊子,同學們都笑話老師,可是老師沒有放棄,練習了一次又一次最終把這個動作做的比其他同學都要漂亮,難道你們不能向老師學習嗎?我相信你們都比我要聰明,你們一定可以完成的很好的。”受到我的鼓勵,學生的心結逐漸打開,有的同學自信的說:“老師開始的時候還沒有我練得好,我一定會比老師做得更好的。”我迅速回應了學生的積極想法,對其進行了公開表揚,學生受到表揚更加主動。當然運用鼓勵法也應該建立在了解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對該運動技巧掌握的基礎上,而不能一味地鼓勵學生進行練習。
(3)循序漸進法。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既有的運動水準,適度安排相關考核工作。在動作技巧教育方面,把相關動作充分細化,針對無法完成動作的學生適當調低難度,不做出過分要求,注重其學習態度和教學實效。
(4)競爭消除法。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常常會組織教學比賽讓學生參與,一方面一些學生會為了自己的團隊或是想贏得比賽而努力去做得更好。他們會為了自己團隊的勝負和利益竭盡所能,往往會摒棄一些平時練習時的不必要的顧慮。部分日常表現出畏難情緒的學生也會更加主動的表現自我,進而幫助其身心健康發展。大多數情況下,由于競爭所存在的不確定性導致學生往往會產生焦慮情緒,這種負面情緒影響其表現,然而伴隨比賽的頻繁訓練,學生的焦慮情緒會逐漸減少。體育競賽中的此類問題對于協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有顯著幫助。
(5)循序漸進法。針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既有的運動水準,適度安排相關考核工作。在動作技巧教育方面,把相關動作充分細化,針對無法完成動作的學生適當調低難度,不做出過分要求,注重其學習態度和教學實效。比如長跑練習科目考試,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定量循序漸進的練習,每節課都讓孩子們堅持一點,跑完一定路程,然而教師為其記錄,即便是小幅度的進步都要給予其鼓勵。如此學生通過持續訓練不斷改善自我就會逐步提高自信,解除畏難情緒和膽怯心理,如此,就能夠幫助其身心健康發展。
總之,在體育課上教師應該認真仔細對待每位學生課中出現與存在的心理問題,在教學過程中采取多種科學手段,多角度協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和膽怯心理,如此既能夠幫助學生身心健康發展,也能讓學生樹立自信心,為其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 李軍.體育課引導學生克服畏懼心理的案例[J].體育教學,2007.113(2).
[2] 姚玉良.體育課激勵性語言的運用[J].體育教學,2006.3.
[3] 張萬興.學生心理健康輔導完全手冊[J].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3.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