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小慶
摘要:音樂創造教學是學生積累音樂創造經驗和挖掘創造思維能力的方式和過程,是發揮小學生想象力和思維潛能重要的學習領域。音樂教學各個領域都有發揮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因此,音樂創造教學在欣賞教學、唱歌教學、器樂教學等實際教學形式實踐運用中具有現實性。
關鍵詞:音樂創造教學 音樂教學 教學形式
音樂創造教學無論是在新課標中還是課程教學理念中都得到了重視。過去,在我國小學音樂教育中,由于對音樂創造教學缺乏應有的關注,使之成為我國基礎音樂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之一。本文僅從音樂創造教學在實際教學中的運用這個角度出發,對其在音樂教育中的必要性及其實踐進行探討。
一、音樂創造教學在音樂教學中實施的必要性
音樂創造教學是為了使學生在參與教學活動中變得更富有想象力、創造力。因此,在小學實際教學中進行音樂創造教學,并且在其他課型中融合音樂創造教學,對培養具有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音樂創造教學
音樂創造教學是一種動態活動,它是由教師、學生和教材等諸多因素構成的,與教學目標是一致的,是為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音樂創造教學與其他教學方式不同,它主要是強調創造性潛能的開發和創造性人格的發展。新《課標》明確指出:“創造是發揮學生思維潛能和想象力的音樂學習領域,是學生進行音樂創造實踐和發掘創造思維能力的過程和手段,對培養創新人才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①
音樂是充滿創造性的藝術,這也決定了音樂教學時時充滿音樂的創造性,學生有更多的參與實踐的機會,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師生共唱、跳、奏、演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們在樂中學,學中樂。我國教育學家陳鶴琴說過:“孩子們生來就是好動的,他們以游戲為生命,所以要引導他們多思考、多運動、多游戲。”②
(二)實施音樂創造教學的意義
在小學音樂教育中實施音樂創造教學,不論是對老師還是對學生來說都具有非凡的意義,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實施音樂創造教學,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是音樂教育的主要目標之一。”
1.有利于教師個人教學技能的展現
很多音樂教師其實是很有意愿上好音樂課的,因為他們認為音樂創造教學設計,可以使音樂教學更具有新穎性和創新性,并且更能夠體現教師的個性和想法。因為在平時的教學中,音樂教師還要面對各種講課大賽和教師教學技能大賽等活動,所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實施音樂創造教學,這不僅可以讓學生更多的參與到課堂中來,培養和發掘他們的創造力,同時對教師自己也是一種考驗與鍛煉,是對教師個人教學技能的展現。
2.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正處在智力發展和思維發散的時期,對于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所以在小學音樂課堂中實施音樂創造教學能夠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表現欲望強,勇于表現自己,如果教師把音樂課單純的變為唱歌課的話,時間久了,學生會產生厭煩心理。在音樂教學中,通過實施音樂創造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潛能,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可以提高他們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3.有利于培養學生的想象力
小學階段的學生思想活躍,有積極性。對于他們理解音樂的視角和成年人有很多不同之處,所以創造出來的作品也是意想不到的。例如在音樂欣賞課當中,給學生聽貝多芬的命運主題交響曲,有的可能理解為是命運之神的敲門之聲,有的理解為是與命運之神的搏斗之聲,還有的會理解為命運之神猙獰而又強大。這是音樂課與其他學科相比最大的優勢,可以允許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揮,沒有統一的答案。所以實施音樂創造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充分發揮聯想和想象,還可以通過課堂中對音樂的創作,來豐富他們的想象力。
二、音樂創造教學與其他課型的融合
音樂教學各個領域都有培養學生創造性的機會,因此,音樂創造教學應貫穿于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音樂教學的各個領域都要體現音樂創造教學。
(一)欣賞教學中的創造教學
音樂欣賞是指以具體的音樂作品作為對象,然后通過聆聽的方式等其他輔助手段來體驗音樂,從而得到精神愉快的一種審美活動。音樂欣賞教學不僅能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進而還可以培養了他們的音樂表現力和創造力。
如在上湘教版三年級的音樂教材中,欣賞《金蛇狂舞》時可以深入欣賞樂曲主題,多媒體出示主題曲譜。
案例1《金蛇狂舞》主題片斷
1=C 5 6 5 6 5 4 5┃1 2 1 2 5 6 1┃
×××××××┃×××××××┃
1.口念:得得得得得得得┃倉倉倉倉倉倉倉┃
2.擊拍:肢體語言表現。
3.可以把學習用品當作樂器,表現節奏。
另外還可以讓學生將該片段進行變奏,改變節奏或速度,或填上詞,讓學生用自制樂器來進行表演。學生不但可以直接感受到所播放樂曲的強、弱、快、慢還能夠想象出音樂所描繪的場景。讓學生從對直觀的音樂形象上感受,再引導到對樂曲的感受上,給學生各種不同的感受,他們聯想出的內容也會有所不同。想象本身是一種再創造,對音樂的感受也會千變萬化。老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讓他們盡可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來創造音樂的視覺形象,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
(二)唱歌教學中的創造教學
歌唱本身就是二度創造,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學生根據歌曲的題材內容以及歌曲的背景等有關內容,來進行想象分析處理歌曲。
音樂創造教學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陳舊的音樂課堂就要不斷的創新,大膽的改革。但不是說創新就必須把以前的基礎教育全部都推翻,創新的音樂課也不能被錯誤地理解為“玩”的課。比如在教學《小企鵝》一課時,老師可以在課前設計一些表演的動作,還可以請學生合作,邊唱歌,邊表演,這樣就可以一下子調動同學們的積極性。在學生學會唱了之后,又鼓勵學生自己編動作進行表演,讓學生進行二度創造,可以引導他們變換演唱形式,改變歌曲節奏和速度。或者在律動和唱歌表演中,讓學生自己設計動作,自由組合,并設計本組的隊形等等。通過這樣的訓練,老師不但可以挖掘學生的音樂才能,同時也能引導學生進行真正的藝術創造,讓他們有表演的機會,這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和能力的重要途徑。
在唱歌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把某些歌曲加上少數對白,改編成有情節的音樂作品。也可以采用接唱的方法,將一首歌曲分成幾句,由幾個學生和幾組學生一句句的接著唱。在接唱過程當中,可以讓學生集中注意力,使自己所唱的曲調、節奏、速度和前面的保持一致,而且要求能及時接上,唱得連貫、流暢,沒有縫隙,這樣不但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還能培養學生的反應能力。
(三)器樂教學中的創造教學
演奏是實踐性較強的一種教學形式,也是培養學生音樂審美能力和表現力的有效途徑。在演奏教學開展中,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
在目前的器樂教學中,豎笛、手風琴、口琴等樂器在課堂中使用比較普遍,學生比較容易掌握。如在五年級教學《田野在召喚》這一課堂上,老師就是使用的豎笛和全班同學一起完成的。在教學過程中,老師運用多種方式和學生進行互動和學習這個作品,有用豎笛對話,身體律動,豎笛合奏等。其實在平時的教學中,如果教學條件不允許,老師也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身體某個部位當成樂器或者是讓學生制造簡單的樂器,從音樂基本要素入手進行改編或給作品即興配伴奏,從而讓課堂更加豐富多彩。在演奏教學中要鼓勵學生大膽合作,充分發揮了自己的聰明才智,得出多種方案。
總之,在音樂創造教學中要把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放在首位,同時要留給學生一定的創造機會與創造空間,還要為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提供空間和條件,讓學生在獲取音樂知識的同時,盡可能的發揮自己的創造才能。在教學當中,通過實踐不同的新方法,來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調動學生的興趣。
三、實施音樂創造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一)音樂創造教學要從實際出發,循序漸進
音樂創造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循序漸進,給學生提供進行創造實踐的機會,在課堂中,學生探討實踐的結果可能是幼稚、不完美的,但他們的探索精神得到了培養,他們的個性、情感、創造力等各方面都得到了發展。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應該給學生充足的空間和時間,讓學生自己進行探究性學習,提高探究意識,樹立創新意識。對小學的音樂創造教學,應該有一個比較現實的要求。這種要求要從學生的現實情況出發,充分發掘學生的創造性潛能,盡可能地使他們了解、掌握一些基礎的音樂創造知識和創作技能。在引導學生進行創造實踐中,應該強調學生重在參與,同時也要面向全體學生。
(二)重視教師的培養和教學方法
音樂教學具有創造性,教學的靈活性與獨特性能解決教學中出現的各種復雜問題,教師獨特的教學風格使教師具有吸引學生的獨特魅力。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學方法應該是教師來創造的,要在實際教學中較好的實施音樂創造教學,這對老師的有一定的要求。所以,教師必須經過良好的訓練,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精神境界,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靈活的運用方法。教師作為課程運作的創新者,在教學設計上,要重視課堂的多樣化,針對學生當前的特點,設計出符合他們成長的富有創造性的教學方法。
四、結語
目前,創造性教學已經得到了音樂教育界的專家和老師的重視,但是因為一些現實原因,真正在課堂上運用還是較少,如果要把音樂創造教學在實際教學中普及,并且和其他幾種教學形式更好的融合,就需要老師重視并且在實際教學中較好的進行實踐了。
注釋:
①《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2011年版)修訂版。
②房思園:《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創造性的方法探析》,碩士學位論文,河北師范大學, 2006年。
參考文獻:
[1]房思園.中小學音樂教育中培養創造性的方法探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06年.
[2]高文倩.我國小學音樂創造教學的現存問題及解決對策[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3]佟賀.我國中小學音樂創造教學的回顧與思考[J].當代音樂,20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