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雪梅
摘要:在教學中應用小組合作學習,其主要依據是社會心理學中的合作原理,它強調人際交往具有促進認知發展的功能。由于小組合作能有效改善課堂教學氛圍,且具有使學生養成良好非認知品質、大幅提高學習成績等各方面的作用,故被世界各國教育領域高度關注和重視,并逐漸發展成當代的一種主流教學理論,可謂近十幾年來最成功和關鍵的教改。本文主要針對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應用現狀的分析,探討小組合作有效運用策略。
關鍵詞:小組合作;初中數學;現狀問題;實際應用
一、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應用現狀
1、小組合作流于形式。據相關調查資料顯示,當前大部分教師還不能很好把握小組合作實施時機與內容,在選擇上還存在較多問題。由于初中數學知識點并非全面適合小組討論,但部分教師卻還是在教學中頻繁采取該方式教學,不僅導致學生缺乏新奇感,甚至還造成了小組討論的形式化。與此同時,教師沒能及時反饋小組討論結果,較少給出有效的建議,單方面根據自己的經驗繼續教學,不重視學生的創新性觀點,嚴重限制了學生的討論內容,結果只能就題論題,根據教材中的結論定理展開討論,反而不能給出自己對問題的見解。要保證小組討論效果的有效性,應科學建立合作小組,討論富有教學價值的問題,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使其在討論中各抒己見,進而理解新知、獲得新知。
2、其他方面存在的問題。一方面,學生沒有充足的討論時間。這主要受限于課堂時間,再加上教師對教學目標的過度重視,通常是一提出問題,就馬上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探究,且經常是學生剛進入狀態,教師又已經提出匯報探討結果的要求,由于探究時間較短,學生僅僅才初步認識、了解相關問題,很難得出深刻有效的結論,故而,只能在教師催促的過程中選擇搪塞應付,也就無法發揮小組合作的應有效果。另一方面,組內成員分工模糊。眾所周知,數學教學有別于其他學科,必須全面調查學生的積極性,為學生創造更多參與數學活動的條件,使其在親自探索以及相互交流的過程中獲得新知。但在實際教學時,教師往往一說明主題,就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結果有的小組雖然討論得熱火朝天,但事實上每位成員的觀點都沒被充分接收,甚至部分小組還存在以組長為“主力軍”,其成員很好參與其中或是發言不積極的現象,使得小組合作中學生參與性、積極性較低,造成合作學習最突出價值的直接喪失。
二、初中數學課堂小組合作應用策略
1、引導學生合作,增強合作能力。小組合作學習是一種全新學習方式,必須基于學生自愿的原則基礎上開展。由于學生是首次接觸這種新型學習方式,故還需要教師加以合理引導才能形成合作意識。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要準確擺放每位成員的位置,方可使其獲得相應的能力提升,實現課堂教學效率有效提高。例如,在“多邊形”知識點學習時,教師可通過提問的形式引導學生展開小組合作學習,如:“哪個小組能將兩個三角板搭建成多邊形?”學生通過組內合作很快便成功搭建出多邊形,這時,教師可再提出問題,如對搭建出四邊形的小組:“你們最初拼出的圖形是什么呢?拼出四邊形的步驟有哪些?可以向其他同學分享你們小組的成功經驗嗎?那么,完成四邊形的拼接后還有別的發現嗎?”這種提出的形式,便是教師引導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針對某個問題再展開合作探究。而要求成功小組分享經驗,可促進其他小組發現自己小組在實施及合作過程中的不足,達到借鑒學習、取長補短的效果,使學生合作技能與小組合作學習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2、明確成員分工,養成合作習慣。所謂合作學習,即集體的學習行為,而非個人的學習行為,這需要學生具備極強的團隊意識。因此,要成功開展合作學習,必須明確成員分工,在不同階段每個成員都應擔任一個具體的合作角色,承擔一項相對側重的責任,比如:小組探究的組織、記錄、資料以及首席發言、第二發言的人員,與此同時,還要有反方人員專門提出反方意見。經過一段時間之后,再互換角色,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不同角色的體驗鍛煉,進而獲得一定程度上的提升,并養成良好的合作習慣與意識。例如,在“統計的意義”知識點學習時,組織合作小組統計班內每位學生的家庭人數,既要調查又要記錄,為此,就必須明確組內成員的分工,確定調查和記錄的人員,才能更好地進行合作。另外,小組成員座位應采取相鄰或面對面的形式,以提供給組員之間討論學習的便利,實現充分交流溝通的目的。
3、把握合作時機,提高合作效率。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合作學習是特殊認知的過程,雖然效果顯著,但不適宜所有知識的學習。某些教師出于對多樣化學習形式的追求,而盲目的采取合作學習,不管是較難或較易,亦或是需要學生自己動手探索的知識點教學中,均讓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結果由于時機把握不準達不到預期效果。由此可見,實施合作學習必須準確把握時機,根據實際教學內容有針對性的開展,才能取得良好教學效果。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通常教學重難點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只要教師能準確把握合作時機,加強該方面的合作學習,即可有效實現教學目標。例如,在“平方差公式”知識點學習中,推導平方差的過程和歸納平方差公式這兩方面,是“教”與“學”的重難點內容。教師可在教學中先給出如下題目:(x+y)(x-y);(3a+b)(3a-b);(6x+y)(6x-y);(4e+3b)(4c-3d),要求學生求出題目答案,然后引導學生:“請同學們仔細觀察,這幾道例題中是否存在規律?如果有,是如何的規律呢?”讓學生通過獨立思考之后,再進行小組合作探究,當然在該過程中,教師要深入到不同的合作小組中,根據其不同情況給予指導,但切記不可參與到學生討論。緊接著,讓各小組選派代表分享探究結果,通過與全體學生的交流,將平方差公式成功推導出來。
這種教學流程,是讓學生先自主獨立的思考后,在最恰當的時機進行合作探究,然后再進行組間交流,能夠促進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究效用的全面發揮。
三、結語
新課改強調合作學習是學生高效學習的方法之一,在實施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性,將教師的角色轉變成學生學習的合作者、組織者以及倡導者,重視對學生合作意識和技能的培養與指導,確保生生間進行有效的交流,既要讓學生相互合作又要相互競爭,進而才能使合作學習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達到促進學生健康主動發展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王曉靜.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軟件:教學,2015,(2):45-45.
[2] 程曉琴.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探討[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4,(7):31-31.
[3] 施單.談小組合作學習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軟件:教學,2013,(6):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