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家勝
摘 要:為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教育部大力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新課改有效地推動了我國教育的改革進程,對于提高教育教學工作質量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將以新課改提倡的教學理念為指導,以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為研究對象,就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有效性的相關措施展開了探討,以期為提高小學數學a教育教學水平提供參考借鑒。
關鍵詞:小學教育;數學思維;教學難點;有效性
一、前言
由于傳統數學教學局限于提高學生分數,僅以應對考試為根本目的,忽視對學生數學應用能力的培養,導致教學質量參差不齊。新課改對義務教育階段的數學教學做出了明確的規劃,要求教學過程具有多樣性和培養學生實際應用能力。小學數學作為數學學習的初始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習水平的好壞將決定學生此后數學學習能力的高低。因此,小學數學教學應著力完善每一教學環節,步步為營,穩扎穩打。
二、素質教育下小學數學教學新理念
近年來,我國在教育事業發展方面雖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基礎教育總體水平還不高,原有的基礎教育課程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今時代發展的需要。素質教育的普及,有效改善了以往教學狀況。新時期教育教學主張應當遵循下述理念:在課程實施方面,要求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在課程結構層面,強調課程均衡性與合理性的結合;在課程評價方面,要求改進教學,促進發展;在課程目標層面,強調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結合;而在課程管理方面,則要求實現國家、地方與學校三級管理。以此全面推進教育教學的革新發展,徹底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樂趣,以激發學習積極性,實現學習能力和實際應用能力的同步提升。
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教學思路
(一)知識聯系實際生活,提高數學實際應用能力
數學生活化教學是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有效把握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讓學生能夠充分領悟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服務于生活的道理,進而能夠從生活現象當中提煉出數學問題的本質,利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數學問題;培養學生學會觀察生活、用數學的視角提煉生活中數學元素的能力。如,在學習“循環小數”時,教師可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四季風光更替變化的視頻,讓學生在季節周而復始的過程中初步理解“循環”的內涵,隨后再導入“循環小數”概念更易于理解。又如,在學習“混合運算”時,可創設購物中結賬計算的生活情境,引導學生意識到生活中數學無處不在,以提高對數學學習的重視度。
(二)巧用現代教育技術,有效攻破數學重點難點
現代教育教學技術眾多,有多媒體技術、交互式白板技術等,以目前備受推崇的“微課”為例,是以圍繞某個教學環節開展教與學的全過程,并以視頻的形式記錄下來。數學學科知識點聯系比較緊密,對于小學生來說,數學學習難度較高,不僅需要很強的理性思維,還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在課前使用微課,可以為課堂教學奠定基礎。在課堂上使用微課,則可以優化課堂教學時間配置,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概括地說,應用微課進行數學課堂教學,可以將數學問題形象化,引領學生將“死”的知識轉化為“活”的能力,同時拓寬知識面、優化知識鏈條,進而提升學生數學思維的深刻性、靈活性、創新性。如,在《公頃與平方千米》的教學完成后,教師可以制作一段微課視頻,設計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關的問題,引發學生深入思考。比如“如何測量我省的土地面積?”然后逐步講授可行的計算方法,并進行操作演示。最后,為學生布置作業,讓學生思考其他計算方法,以達到促進學生掌握數學技能、發展數學思維的目的。
(三)拓寬課堂教學思路,培養學生數學創新思維
小學數學教育面向的是全體學生,每位學生的家庭背景、所處環境、學習程度、性格特點等都各不相同,所以對于數學的學習方面、思考方面都會表現出各自的不同之處。教師應當充分關注學生身上的個體差異,關注班級全體協同發展,鼓勵和幫助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拓寬教學思路的途徑之一是創設不同情境,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探求數學問題。如,在學習“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式時,解答例題“一根鐵絲正好圍成5分米的正方形,現在如果要改圍成長8分米的長方形,寬是幾分米?”時,學生一般給出以下兩種答案:“(5×4-8×2)÷2=2(分米),”或“5×4÷2-8=2(分米)”;此時,教師應找出其中關鍵點,說明長方形的一條邊與一條寬是原正方形的兩條邊,并輔以引導,鼓勵求異,使之得出更多新解法,如“5×2-8=2(分米)、5-(8-5)=2(分米)”。
四、總結與建議
綜上所述,小學數學生活化教學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教師在不斷的實踐探索中加以完善。只有讓學生從內心深處把學習當成一種習慣和自覺,在不斷提升自我、自行探索的過程中,實現數學思維多元化、靈活性的轉變,數學課堂才是真正意義上有價值的培養課堂。作為長期堅守教育教學工作第一線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學會客觀全面地看待學生,尤其是要在關注個體差異的情況下,平等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注,積極參與學習。
參考文獻:
[1]張軍.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例談[J].數理化學習,2013(09).
[2]白銀科.小學數學教學如何創設情境[J].新課程學習(下),2011(12).
[3]徐晶.培養合作學習能力,促進數學教學成效提升[J].文理導航(下旬刊),2013(09).
[4]王春玲,宋國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教學模式的構建[J].中國校外教育,2014(10).
(作者單位:江西省安遠縣龍布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