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揚
【摘要】語言是人與世界對話的基礎工具,人與人之間的交流也都需要以語言為輔助。在經濟全球化的世界大潮流下,英語作為一個占據全球三分之一的語言群體,在全球語言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但在我國,學生并沒有說英語的環境,只能通過在英語課程的學習中來豐富相關技能。筆者在從事英語教學工作的數年中,一直關注著英語語音學習的研究。認為語音教學應得到重視,也希望這一篇論文能夠引起相關人士的關注,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
【關鍵詞】大學英語 語音學習 語音負遷移現象
現在的中國,學生在升入大學之前都進行了七八年的英語語音學習,但是盡管如此,學生在聽說讀寫等各個方面都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教師在培養學生英語各項能力的同時也很少注意均衡發展。學生在小學、初中、高中的學習生活中一直以應試作為學習目的,面臨著各種各樣的壓力。雖然在這種學習環境下,學生難以全面發展,但是也培養了一定的口語、寫作、閱讀、翻譯能力,并且為大學的英語學習打下了一定的語言基礎。通過一定的調查我們發現,參加過學校口語考試的學生,其成績測評并沒有相對嚴格的標準。且大學生卷面考試的分值分布具有明顯的特點,即聽力分值特別低。這就證明在大學里有相當一部分學生的語音學習是不過關的。比如說:我們在一些學校的英語角經常可以聽到一些學生在交流,他們說的英語不僅與以英語為母語的人發音方式不同,即便是大學生與大學生之間的發音方式也各有迥異。到底是哪方面出現了問題,筆者做了以下探究。
一、英語語音學習負遷移現象探究現狀
美國學者于四五十年代就開始了這方面的研究,其中最有影響力的學說就是以拉多(Robert Lado)和費里斯(C·C Fries)為代表所提出的負向遷移(Negative transfer)及對比分析研究(Comparative Analysis)。拉多曾在《跨越文化的語言學》一書中提出著名的理論學說,并成為語音負遷移理論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學說。在此書中拉多指出:“學習外語的難易,關鍵在于把本族語和外語進行比較”。
二十世紀 70年代至80 年代,語言遷移研究重新得到發展。認知理論為語言遷移開拓了新領域,從心理語言學角度探討了語言遷移。Faerch和Kasper(1983)認為語言遷移是一種心理過程,學習者通過激發其母語知識去使用中介語,這個過程會產生學習中的遷移。研究者們還認為,語言遷移是一種認識過程,這個過程中學習者運用了一些認知策略,可能選擇性地遷移某種母語現象,而回避另一些現象。
直至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的中后期,隨著實證研究不斷發展,母語在第二語言習得中的作用受到很大重視。
國內對語音遷移理論的研究要晚于國外。趙元任(1933
年),發表過英漢語調對比的論文《英語語調(含美語)和漢語語調研究初探》。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內學者相繼在母語遷移對英語語音習得影響這一方面也做出了一定的研究,但研究比較少。中南民族大學呂萬英;新疆師范大學的全鴻翎和田茂松等人,他們主要從英語語法,英語詞匯,英語語音為研究的嵌入點,深入探究大學英語語音學習負遷移現象,為這方面的探究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具有風向標的作用。
二、英語語音學習中受漢語語音負遷移影響所存在的一些現象及其原因分析
1.漢語聲調、節奏負遷移。在漢語學習中我們經常講究聲調,聲調不同,說出來的語言所表達的態度和情感也不盡相同,所以我們經常把漢語語言說成是聲調語言。而英語卻不同,英語是一門語調語言,且語調和節奏不同于漢語。這就導致一些中國學生的語音語調平淡,或帶有地域特征,說出來很不自然,中國味明顯,嚴重受漢語語音負遷移干擾。
2.漢語區域方言的負遷移。中國有句俗語十里不同風,百里不通俗,中國幅員遼闊,地大物博。方言眾多,有一些來自重慶或者貴州的學生們由于母語的方言中沒有n的音,所以無論是漢語還是英語,n的音都是用l來代替。因此可能會出現這樣的對話讓人迷惑不解:
A:I havent seen Rene for a long time, how about her?
B:Work all day. She needs(leads) a busy life.
A:???……
三、對英語語音學習負遷移現象的解決方案
1.聽音、辨音能力的培養。舉個例子來說,在幼兒開口說母語前,都經歷了一個長時間感知他人言語聲音形式的過程。其實那就是在一個孩子的語音辨識能力,并在練習中能夠讓孩子學會這一門語言,形成自己正確言語聲音形式。所以學生在學習英語語音的時候也可以借鑒這一種方法,多找機會對英文原始音進行感知,比如平時多聽英文廣播或英語電影,多多體會他們的語言環境。在足夠的語音輸入后,系統地做一些口語和聽力練習,特別是應針對一些與漢語音位系統中易混淆的詞或短語。
2.增加英語口語重視度。英語分“聽、說、讀、寫”四大部分,其中應用到嘴巴的部分就占據了兩個,可見其重要性。各高校應給予語音課足夠的重視,不只是針對英語專業的學生開設語音課,而是面向相應學段的全體學生,讓更多的學生有機會系統地學習語音。英語教師也應多考慮母語負遷移對學生語音學習造成的困難,并對此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讓每位學生在參與中都能逐步改變自己的語音面貌,也讓每個學生敢于說,樂于說,在生活中也能常用英語進行交流。
四、結語
大學英語語音學習負遷移現象帶來的弊端不容忽視,它嚴重阻礙了學生們的英語語音日常學習,而我們老師要做的就是選擇正確的英語教學方法,把母語負遷移的影響降到最低。
參考文獻:
[1]吳蓉.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
[2]周曉婷.初中英語詞匯學習中的母語負遷移現象探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
[3]韓世霞.甘肅方言在英語語音學習中的負遷移現象探究[J].隴東學院學報,2014,06: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