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伶俐
摘 要:課堂是教師教學的舞臺,也是學生學習的舞臺,教師要在這個舞臺上展示教學的藝術,學生要在舞臺上展示學習的風采,但是真正要讓學生展示學習的風采,就要教師設計精彩的課堂,給學生搭建學習的舞臺。在朗讀方面,教師要多方面訓練學生朗讀的方法,如推薦式朗讀,指揮式導讀,擂臺式賽讀等。在詞語教學方面,教師應該及時的聽寫詞語,給學生講解解釋詞義,進行縮句練習,做到聽說讀寫相結合。在訓練學生的說話能力方面,應多讓學生閱讀、發表看法,以及相互討論。小學語文教學涉及的方面非常廣泛,教師在教學的時候每周應突出一個主題,每學期應突出一個大的重點,反反復復的進行訓練,方能達到新課程標準的要求。
關鍵詞:小學語文;朗讀能力;問題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2-0044-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27
學生學習的主要陣地是課堂,課堂也是師生交流的地方,教師應創設一個寬松和諧的學習環境,讓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狀態,這樣有助于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所以說,教師想方設法要營造一個寬松和諧的課堂,來加強學生的學習激情。
一、朗讀要突出學習多樣化的能力培養
小學生學習語文,重要的途徑就是朗讀,在讀中體驗作者的思想內涵,體驗作者的情感世界,體驗作者的精彩描寫等,“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說的也是這個道理。那么面對一個集體,怎么樣訓練他們的朗讀能力,就是教師需要研究的問題。一般情況下,教師的范讀是必不可少的,既然是范讀就要讀出感情,讀出氣勢,給學生一個示范。有的教師的范讀就是很隨便的一讀,這樣學生會認為原來課文就是這樣讀的。還有一種常用的讀書方法是齊讀,這種方法的好處是氣勢宏大,缺點是凸顯不出學生的個性來,發揮不了學生的潛質。那么最好的方法就是自由讀,自由讀看似亂,組織好了就是最好的方法。此外,還有播放錄音,跟著讀,分組讀等,總之一定要讓學生的嘴動起來,不能學習啞巴語文。有的教師喜歡上啞巴課,一節課不讓學生張嘴,時間長了,對學生的朗讀是一種無形的抹殺。我經常范讀,然后讓學生模仿,要求他們在仿讀的時候,看教師的手勢,激情處手勢有力揮舞,動情處手勢跌宕起伏,讀到優美的寫景句,教師的手勢平柔緩慢,學生讀的也就抒情自然。教師在范讀的基礎上,輔助以手勢來引導學生去讀,使他們不僅聆聽教師的朗朗書聲,而且目睹教師的面部表情,進而能入情入境地展開朗讀。
二、詞語教學就要突出綜合能力的培養
小學階段生字詞教學是非常重要的,這就像蓋一個建筑一樣,首先要備好材料,有了充足的材料,方能筑起高樓大廈。學生的學習亦然,生字詞是學好語文的基礎,是必備的知識,所以字詞教學就是重點。新的詞語要識記,舊的詞語要鞏固,似乎幾個常用的漢字就把學生難住了,所以要很好地處理這一關系。大部分學生對新的生字詞感興趣,舊的不感興趣,這就需要教師想辦法了。我在聽寫前先給學生幾分鐘的時間,讓他們速寫,因為這個時候他們的精力最集中,記憶的效果非常好。有些漢字筆畫繁復,學生很容易就忘記了,我用五筆輸入法的方法,把漢字拆分開來幾個字根,讓他們記住字根,如“瘸”字,拆分開來就是“餅夾肉”或者是“肉夾餅”,這樣既形象又能記憶長久。詞語的運用有好多種,聽寫的方式也可以有很多種,如教師不直接讀出詞語,而是通過解釋詞義,讓學生根據詞義寫出生字。有的時候可以進行縮句練習,即教師讀一段話,讓學生邊聽邊寫,如“輕舞飛揚”這個詞語,在課文有原句,教師可以描繪這樣一個場景:“春天來了,柳絮從樹上落下來,飄呀飄,飄到大路上,飄到人們的視線里,就像翩翩起舞的女郎一樣,煞是好看。請同學們用課文中的一個四字詞語來概括?!边@一聽寫過程,給學生灌輸的信息就多了,既是對課文中詞語的靈活應用,又是語言邏輯能力的訓練,這對學生積累語文知識絕對是大有益處的。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不能把詞語的聽寫單獨割裂開來,而是一定要和句子訓練結合起來,為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打下基礎。
三、對學生回答問題能力的培養
“自讀自悟,讀后質疑”。這話聽起來好聽,理解起來簡單,但就是做起來不好做。學生自讀好辦,讓他們自己讀,但是讓學生自悟,悟到什么程度,我們無法預知質疑就是提出問題,那么學生提出的問題是教師提前設想的嗎?如果學生突然提出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教師該怎么回答呢?有學生提出的問題不切實際,教師又該怎么辦?我在教學中,對質疑這一關,體悟非常多。比如,在教《草原》一課時,有個學生認為“也不知道是誰的手……民族團結互助”這句話說明了蒙古族人民非常熱情好客。這是大家都知道的民族團結問題,那么能不能進一步分析呢?能不能讓那個學生“引經據典”地再闡述一下自己的見解呢?民族團結的內容很多,課文里僅僅體現的是載歌載舞,共度佳節的情形。歷史上那么多的民族團結的典故能不能再講幾個呢?這樣一引導,學生馬上明白了民族團結的主題,它包括的內容十分的廣泛,不是一起歌舞升平就概括得了的。這樣既發揮了學生的知識綜合運用能力,又對學生進行了一次很好的思想教育。
四、學生提出問題能力的培養
我看過一個有關教育方面的報道,說是教師提問變學生提問更符合學生心理需要。這個問題的中心是學生要提問。學習一篇課文,產生疑問的地方很多,如文章的中心、寫法、結構等,都可以提問。比如,唐詩短小精悍,描寫春天的詩句你知道的有哪些?同樣的道理,學生可以提問:描寫秋景的詩句有哪些?冬景的呢?以此類推,教師可以繼續提問,描寫關于花、草、蟲、魚,山、石、水、云的詩句有哪些呢?這樣一問一答,來回一個周轉,學生思維就活了。
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提高學生的成績就是好的,我們在實踐中應當邊總結邊教學,相信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成績。
[責任編輯 趙景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