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德
摘 要:在廣大的農村,留守兒童越來越多,而留守兒童的問題越來越大,尤其在學習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要想解決留守兒童的教育問題,必須讓他們從小在健康的快樂的環境中長大,增強學習的動機,提高學習的興趣和信心,變得開朗樂觀,堅強勇敢,能夠與人和諧相處,心里充滿陽光。
關鍵詞:留守兒童;健康;成長
中圖分類號:G6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132(2016)32-0045-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2.028
當前,社會的競爭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農村父母走了出去,把孩子留在了家中。在農村學校里,留守兒童由于父母疏于管理,往往學習成績比較差,習慣也不好,自卑消極,內向孤獨。所有這些問題,教師都應該先從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入手,學習成績有了提高,他們就會開朗活潑,與同學和諧相處了。
一、梳理思路,確定目標
學生學習成績的高低與他們上課是否專心聽講有關,與學習方法是否科學有關,與教師的教學方法有關,與學生資質高低有關,與家庭環境密切相關。但我認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與學生的學習動機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
什么是學習動機呢?學習動機是指引發與維持學生的學習行為,并使之指向一定學業目標的一種動力傾向。學習動機就如同遠航路上遙遠的燈標一樣,給學習以動力。那么強烈而健康的學習動機仿佛催化劑一樣,會給學習者注入活力、信心與希望,使他們“不掛云帆濟滄海,乘風破浪勇向前”。
二、樹立遠大的志向
周恩來在沈陽東關模范學校讀書時,曾立下大志“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正是這樣的豪情壯志激勵著他為中國的強盛奮斗終生。因此,我也引導留守兒童讀一些“立志”小故事,通過讀經典文章,讓他們在濃濃書香中受到熏染,從而學習名人從小立志的高尚情操,啟發自己也立志成才。胸中有了志向,學生就會有強烈的學習欲望:我要為實現自己的志向而努力奮斗。
三、用愛潤澤心靈
留守兒童長期得不到父母的關愛,就如同枯干的小草,被烈日暴曬,得不到甘霖滋潤一樣。如果教師像對待自己的孩子一樣,對他們加倍關心,付出大愛,這些孩子的心靈就會得到慰藉。
師愛是無私的,博大的,無邊的。有些留守兒童雖然也有自己遠大的志向,如喜歡美術的長大了要當畫家,喜歡唱歌的長大了要當歌唱家,喜歡科技的長大了要當科學家……但是這些留守兒童往往又缺乏為之奮斗的鍥而不舍的精神。作為小學教師,我深深明白“習慣決定性格,習慣決定命運。”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是增添了他們飛翔的力量與勇氣。好的學習習慣可以使學習動機向更快更好的方向發展,因為用我們的愛去滋潤澆灌孩子天真的心田是無可厚非的。有些孩子性格浮躁,遇到困難一蹶不振,比如,小A同學,他立志要上一所好大學。可他的數學成績一直不理想。有一次,數學測試得了72分,他淚流滿面地來找我,說回家爺爺會打他。小A的事兒令我著實忙了一番,我打電話與他爺爺溝通,又與數學老師分析小A的數學成績,最后又與小A長談了一次。光有上大學的學習動機還不夠,要各門功課都學好,我的關愛讓小A鼓起了勇氣,二年級時他以雙A的好成績轉到了父母工作的城市大點的小學上學去了。他轉學后,給我寫了一封信:老師,你就想我的親人一樣,是您,讓我感受到了親情和愛的味道。我愛您。留守兒童的心靈是多么的潔白啊,我僅僅做了那么一點點小事,卻讓他有了新的生活。大愛無邊,上善若水。教師只有對學生充滿了愛,教育才會存在。我正是利用小A良好的學習動機,灑下了無私的愛之陽光,滋潤了他受挫的心田,使他一鼓作氣、發憤圖強,使數學成績有了很大的提高。
留守兒童也和其他的孩子一樣,帶有較強的“親師性”,如果他們喜歡某個老師,就會喜歡該老師所任教的課目,會花力氣、花功夫去學,成績自然就比較好。因此教師與學生朝夕相處,要把自己塑造成留守兒童心目中一個可親可近的親密朋友,這樣,學生就會在愛中成長。
四、矢志不渝,堅持就是勝利
留守兒童學習習慣較差,做一件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能堅持下來。我利用班會課,告訴他們:有了學習動機,我們就要不斷激勵自己,那樣才能收獲成功的果實。我還給班里的留守兒童講了一個故事:1984年,在東京國際馬拉松邀請賽中,日本選手山田本一竟然奪得了世界冠軍,兩年后,他在意大利又一次奪冠而歸。這么一個名不見經傳的人為什么如此厲害呢?同學們紛紛舉起了手,胡亂猜測。10年后,他在自傳中說,每次比賽之前,他都要乘車把比賽的線路仔細看一遍,并且把路途中醒目的標志畫下來,制定出第一、第二、第三……目標,一直定到賽程的終點。比賽開始后,他就以百米的速度奮力沖向第一個目標,再以同樣的速度沖向第二、三……目標。學習也是如此,不要好高騖遠,空喊口號,要矢志不渝,一步一步地奮斗才能實現大目標。因此,我時常教育學生要有良好的學習動機,要在小學階段打下堅實的基礎,可以要把小學階段定為馬拉松大賽的第一個目標。擁有科學的目標可以優化人生的進程。
在東東的身上,這個事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東東從兩歲起,就跟著姑姑,姑姑有了自己的小孩以后,就不怎么關心他了。他的畫特別好,但是經常不寫作業,我與他的父母溝通后,要求他們每周給孩子打兩次電話,與孩子說說家常。剛開始,孩子一接到電話,就會告訴我,他很高興,學習也有勁兒了。第四周接不到父母的電話了,他又開始上課走神,寫作業沒有精神,下課也不玩了。我發現后,趕快與他的父母溝通,他的父母接受了我的建議,晚上就給孩子打了電話。孩子接到電話,哇地一聲就哭出來了,他說:“我以為你們不要我了。”電話那邊他的父母也哭了。從那以后,他的父母堅持打電話,詢問孩子的身體,學習,生活。我有時也會給東東打電話,一學期下來,他的語文、數學都得了98分的好成績,還代表我們學校參加了鎮中心學校的畫畫比賽,并得了二等獎。一個電話,微不足道;一份關心,持之以恒;一股勁兒,堅持到底。
增強學習動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樹立了宏偉或有意義的志向后,教師要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他們,使每一個學生都鍥而不舍地向目標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