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愷
【摘要】英語教育一直是貫穿整個教育機制的主要課程。無論是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還是成人教育,都和英語教學息息相關。盡管在教育改革的路上幾經變動,英語的主流地位還是未能被撼動。作為國際通用語言,在我國的推廣顯得異常艱難,我國人群層次不同,對于外來語系的接受能力因人而異,對于中職教育來說,英語教學頗為艱難,如何突破這種瓶頸成為擺在中職教師面前最大的障礙。
【關鍵詞】中職英語 模式 合作學習
中職英語教學是教學中一個比較另類的領域。在小學初中和高中的英語教學中,學生是從零基礎逐漸形成完整的體系,能夠在語言學習中延續這種繼承對語言學習有很大的幫助。但是,中職學生沒有能夠很好的繼承這種延續性,在沒有打好英語基礎的前提下,如何幫助中職學生在日常教學中形成英語應用的體系是本文討論的重點。
(一)中職學生的英語困境
區別于統招的大學本科生,中職學生的英語背景是存在斷層的。他們沒能系統完善的接受完英語的基礎教育,普遍底子較薄。大多數對英語沒有什么興趣,有些甚至排斥情緒嚴重,再加之其他課程牽扯到更多的學分和就業優勢,而中職英語教育又普遍比較枯燥乏味,這些終將導致英語教育在這個領域走入一個“華容道”。
鑒于英語教師和學生比例懸殊,一對一的培養不適合中職學生的普遍教育,而大課堂的教學效果極其有限,教師在大課堂上對學生的把控能力有限,也不能夠很好的了解學生真實的學習情況,這就造成了“兵不知將,將不知兵”的尷尬。這些是中職教育領域英語教師和學生共同面臨的問題。
(二)中職英語合作教學的實際意義
第一,合作學習模式開拓了現代教學新領域。英語課程引進中國后,繼承了中國傳統化的模式,即教師填鴨式灌輸知識,學生死記硬背知識點,既不能夠靈活運用,也不能夠對答如流。作為溝通交流的英語是區別于其他專業的,開展合作學習能夠讓學生能夠更多的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在有限的時間和空間中感受這種模式帶來的輕松和高效。合作學習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教學參與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培養學生正確的競爭與合作意識,促進學生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的協調發展,增強學生的團體合作意識和社會交際能力。
第二,合作學習模式豐富了我國教育生態理論與教學互動理論,教育生態理論是近些年提出的較為先進的教育理論。在課堂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和學生是這個圈子里唯一具有認知能力的參與者,教師應當調動學生參與到教學的環境當中,與之形成互動。模擬一種近乎于真實的環境然后將學生對于英語的隱形恐懼和抗拒消除,以一種積極地參與者的心態參與進來。
第三,合作學習模式探索了新的教學組織形式。在傳統的教學中,對于同學的影響局限于教師的權威控制,學生的學習狀態更多的表現為班級集體學習環境背景下的個體學習與單獨學習。合作學習作為一種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基本單元、單元形式的教學活動,將大量的知識點拆分,分別帶入不同的語境,而后通過分組的結合,營造使用這些知識點的語境。使得中職學生在集體學習的環境下,進行最大程度的互動學習,全面提高中職學生英語學習的效率,成為一種新的教學組織形式。
第四,合作學習建立了師生角色的科學定位。在中職英語合作學習的整個過程中,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而中職英語教師則在合作學習過程中扮演著設計、組織、協調、參與、促進、監控的角色,即“導”。就像比賽中的裁判,既要控制好尺度,又不影響比賽的觀賞性。因此,中職英語教師必須擁有先進的教育理念、扎實的專業知識、以及指導合作學習的教育技術與能力。
(三)合作學習模式在中職英語教育中的實踐
第一,合理劃分合作學習小組。合作學習一般以小組為單位展開學習活動,教師既要強調小組的整體性,也要重視每個成員的角色和作用。教師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能力、英語成績等主要方面的情況,合理搭配。合作小組通常有以下四種角色:小組長(準備、組織、開展小組學習活動)、記錄員(記錄本組成員的意見和觀點)、匯報員(代表小組匯報學習成果)以及評價員(觀察并且評價本組成員的合作過程作)。分配角色時,教師應因人而異,揚長避短,促進學生發揮自我優勢,不斷進步。此外,教師還應適時調整彼此的角色,最終使每個成員都能夠完成不同的任務,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積極培養合作技能和溝通方式;
第二,確定合理的學習任務和目標。擁有明確的小組目標和個人目標是合作小組高效出色地完成學習任務的重要前提。教師在為每個小組安排學習任務,而且還應該對每個小組進行適當的指導,幫助各學習小組根據任務要求制定小組協作計劃,將任務分解到每一個成員身上,并且指導小組成員擬定自己的具體計劃,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從總體和細節把握自己的方向,做到有的放矢。
第三,適當的角色定位和評價。公正合理的評價可以激發小組成員的積極性,在合作學習的評價中,教師應當采用合適的評價方法維護學生的積極性。其中,“小組合作表現”應成為評價的重要指標之一,同時,小組成員的參與度、積極性和創造性也應當得到恰當的評價。學生評價可采取自評和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小組成員可以對自己的表現進行評定,也可以成員之間互相評定,幫助每個成員全面準確地認識自己的表現和學習狀況。小組之間也可以互評。在評價過程中,教師可提前設計好評價量表,避免學生評價的盲目性。
結語:
經過英語教育在我國的“引入-適應-調整-改革-創新”的多個環節,針對語言類的教學已經具備了較為豐富的經驗。針對于中職學生的英語教育,我們應當從教育模式、參與方式、環境類比、角色互換等多個方式、多種角度激發學生的積極性,消除傳統課堂氣氛帶來的緊張。英語是一門應用類語言學科,它更多的功能是用來交流,而不是考試。針對中職院校學生的特點,真正做到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才是合作學習模式能夠產生的重要原因。在這個創新性的社會,必須要做到將教育和創新結合起來,使得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最大的進步。
【參考文獻】
[1]杜薇.合作學習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初探[J].呂梁教育學院學報,2012,04:83-85
[2]宮克思.合作學習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亞太教育,2015,20:192
[3]胡萍.合作教學模式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5,12: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