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仞量
摘 要:擇校是現代社會的一種普遍現象,是當代資源供不應求的必然產物。教育資源配置不公平引起各校辦學實力的差別導致今天擇校之風盛行。擇校是個復雜的社會現象,因此看待這一問題需要站在多層面、多角度的立場。本文旨在通過分析擇校原對擇校與教育公平問題做進一步探討,最后提出幾點建議以求在擇校的社會背景更好體現教育公平。
關鍵詞:擇校;教育公平;擇校費
家長擇校當今世界各國教育改革的一大趨勢,家長擇校作為教育選擇的一種手段,也是我國中小學教育中一個十分突出的問題。擇校作為一種現象的出現絕非偶然,它是社會發展到定階段的產物。
一、擇校愿意分析
擇校背后有著復雜的成因,筆者認為可以將其分為主觀和客觀原因兩種:
1.主觀原因
首先,不斷提高的教育需求。由于人們生活條件的日益改善,且教育在就業競爭中的作用逐漸突顯,人們對教育的期待高漲。其次,投資增多的家長教育。一部分先富起來的社會群體的存在,也為擇校高收費的產生提供了可能。家長認可用“高價”換取子女的“高質量教育”,認為高質量帶來的高消費是公平合理且可接受的。
2.客觀原因
首先,由于近年來,雖然國家采取許多措施增加教育投入,但真正用在公用辦學上的經費反而由于教育規模的擴大、物價的上漲等因素沒有增加而在減少。政府無力增加教育投入時,學校只能依靠自身力量謀取發展,高額費用的擇校生便成為一條渠道。其次,我國《義務教育法》明確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合理設置小學、初級中等學校,使兒童、少年就近入學?!痹趪艺咭蟆熬徒雽W”前提下,由于優質教育資源的稀缺,也就出現了“擇?,F象”。另外,校際間辦學水平的差異也不容忽視,重點學校的辦學條件要優越于薄弱學校,所以家長不愿將子女送到條件較差的學校。
二、教育公平與擇校關系
1.“教育公平”概念分析:
教育公平即我們一般認為的教育機會均等。它一般包括兩方面的內容:一是人人皆有受教育機會;二是人人皆能公平享有高質量教育。人們普遍認為,接受良好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權利。擇校是父母為讓其子女能夠享受高質量教育資源,主動放棄學區劃分的學校,而選擇他們認為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的行為,這種行為并非以犧牲一個學生上學名額換取另一名學生擇校機會的做法。所以沒有違背“人人享有教育機會”的教育公平。
2.“就近入學”政策分析
就近入學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實施,對公民教育機會權的保證起到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國現代教育的一些客觀原因,就近入學暴露出愈發明顯的不公平性。
(1)壓抑學校、學生選擇權。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教育由供不應求發展到“量”上供大于求和“質”上供不應求,就近入學原則的不變通性卻限制了學校和學生的選擇權;(2)不利于流動群體的子女就學,就近入學是根據學生的戶口所在地和實際居住地將其劃分到相應學校,對解決當地學生就學問題有一定作用,但不利于流動學生就學。
3.擇校費的探討
在我國擇校爭議最多的是“擇校費”與教育公平間的問題。家長擇校繳納一定的擇校費是應當的,但因具體擇校費數額沒有規范化的政策文本支撐,因此在實際操作時出現了不正規收費現象,這確實是不公平、不合理、不合法的,但這與“教育公平”沒有直接聯系,屬于職業道德、倫理范疇,不能因此判斷擇校本身是錯的。
4.改進措施
就近入學實質上也是一種擇校手段,只是實施主體是政府。擇校是一個中性政策,不是就近入學的對立物,是校優質教育資源不均衡的產物,學生家長追求高質量教育的結果。針對我國擇?,F狀,同時也為更好促進教育發展,做出以下建議:
(1)加大政府財政投入,提高薄弱學校辦學質量。政府對教育投入不足和教育投入不均衡是擇校出現的根本原因。薄弱學校的存在形成教育質量方面的落差,是產生擇校問題的直接根源。因此,改造薄弱學校是政府不可推卸的責任。
(2)合理調整擇校政策。轉換視角,不僅從政府立場,還要從民眾角度去了解其對擇校的需求,由此深入認識和準確判斷,制定相關政策以規范擇校行為,制訂擇校的標準,明確擇校的收費標準。
三、總結
擇?,F象是社會進步的必然產物,我們要承認它客觀存在的現實,科學分析它的成因、利弊,加強教育公平,加強薄弱學校建設,在為所有的孩子提供義務教育基本服務的基礎上,擴大家長學生的選擇權力,實施允許擇校的政策法規是有效率且公平的。擇校既能增加社會、家庭對學校的約束,改變政府對教育的撥款方式,改善教育中的競爭激勵機制,同時還能增加教育投資,對我國教育事業的發展可起到一定促進作用。當然擇校中也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
參考文獻:
[1]朱家存.走向均衡[D].華東師范大學,2002.
[2]郭燕銷.擇校:一種階層分析視角的闡釋[J].教育導刊,2007,4.
[3]周玲.“擇校就學”與教育資源配置[J].教育研究與實驗.1999.5.
[4]鄭春生.“擇校就學”在教育公平問題上的理想與現實[J].社會科學家,2011,5.
[5]吳宏超,葉忠.校際落差與義務教育公平[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3,2.
[6]鄭春生.擇校對國外基礎教育改革的影響評析[J].外國中小學教育,2005,2.
[7]楊瑞勇,劉洪翔.務教育與教育公平新論[J].中國教育學刊,2004,12.
[8]郭元祥.對教育公平問題的理論思考[J].教育研究,2000,3.
[9]貸款買房難圓名校夢,家長談擇校心路[DB/OL].http://sh.aoshu.com/200909/4ab08fb42ddb3.shtml,2011-02.
(作者單位:四川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