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興林
摘 要:學生從小學步入初中后,其學習課程量驟然增多,學習壓力也要比小學時更大,且學生此時正處于青春期的叛逆階段,高壓學習環境下更容易讓學生出現心理方面的問題。因此,體育教學作為初中課程中的非文化性學科,不僅要提升初中生的身體素質,還肩負著為學生學習生活減壓的重任。而游戲則是體育課堂中效果最好的一種為學生減輕學習壓力的方式。
關鍵詞:初中體育;游戲教學;減壓
身體力量仿佛被抽空一般,這是許多學生上完體育課的感覺。許多學生對體育課充滿抗拒,認為自身心理方面已經承受了很大的壓力,體育課讓他們感到身心俱疲。這是由于許多體育教師的教學方式單調無趣,讓學生感覺體育課堂和變相體罰沒有什么區別。這樣的體育教學不僅不能達到為學生學習減壓的目的,反而加重了學生在初中階段的學習負擔,分散了學生有限的學習經歷。因此,要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得到充分放松,就必須先提升課堂的趣味性,讓游戲與體育教學相結合,讓學生通過體育游戲來提升自身的身體素質。
一、讓體育游戲取代課前熱身,讓學生以輕松的心態進入課堂
熱身是讓學生身體進入運動狀態的一道課前工序,這是為了避免學生突然進入運動狀態而產生身體器官方面的傷害。大多數教師都是采用熱身操以及慢跑等形式讓學生熱身,但學生對于這樣的熱身活動興致不高,表現得極為不情愿,這種情緒很容易挫傷學生對體育課堂內容的積極性,對教師的課堂教學效率產生不利影響。因此,教師不妨將熱身改成一些帶有體育性質的,并且學生更為感興趣的游戲,如踢毽子、跳繩等等。許多學生課余飯后也愛玩這樣的游戲,學生在游戲中能暫時忘記文化課程學習中的問題和煩惱,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體育課堂,同時學生身體的各個關節肌肉也為體育運動做好了準備,達到了做操以及慢跑帶來的熱身效果。
二、用游戲來提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所學到的動作和技能的熟悉度
體育課程教學大多是教學生學習一些做操的動作以及體育活動的動作要領。在這些動作學習之初,在新鮮感的作用下,學生可能對其頗有興趣。然而對這些動作進行強化練習時,學生的新鮮感已經消失,此時如果只是一味地讓學生機械式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復所學動作,難免讓學生對其感到乏味并產生抵觸心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一旦對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技巧產生了抗拒,那么這樣的教學是無效率的。本世紀學生最有效的學習方式都離不開兩個字——主動。為防止學生對體育強化教學課堂產生抵觸心理,首先就要將課堂模式“翻新”,把課堂教學內容與趣味游戲結合起來,讓學生在體育強化練習課堂上感受到與課外活動相同的樂趣。例如,在學生做操動作要領的強化訓練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課堂當成一場游戲,其游戲規則便是教師通過巡視找出一位動作出錯的學生,讓學生選擇下蹲十次或者進行才藝表演,為體育課堂助興。然后游戲繼續,而被懲罰的學生成為巡視者,直到其找出下一位動作不合格的學生。這是個規則簡單并且很容易實施的游戲,然而其產生的課堂效果卻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過去學生對做操動作進行強化訓練時,學生的專注程度不高,表現得總是心不在焉,并且很容易被操場上的其他事物分心。而在此游戲模式的體育課堂中,學生對自身做操專注程度很高,偶爾操場上有讓學生感到好奇的動靜也能克制自己,生怕因分心而遭受懲罰。即使有學生因動作掌握不熟練而成為巡視者,也能在給他人動作“找茬”的過程中掌握動作要領,糾正自己動作的不規范之處。在這樣的游戲教學模式下,學生做操動作以及運動技能學習速度很快,也能為學生在體育課上騰出更多自由活動的時間來做一些自己喜好的體育運動,實現豐富體育課堂教學,為學生心理減壓的目的。
三、游戲在體育教學中的定位要明確
體育課堂中實施游戲教學方式是為了讓學生盡快掌握課堂內容,讓學生不再對體育課堂產生抵觸。同時也是讓學生在緊張的學習環境中通過健康的方式放松身心。然而許多體育教師僅僅把體育游戲當作提升學生身體素質的一種教學方式,盲目地增加課堂游戲難度,并且增大游戲中對學生運動量的要求。這樣的體育課堂教學只會給傳統的體育教學方式蒙上一層游戲的外表,實質并無多大區別。學生依舊會對這樣的游戲教學產生抵觸心理,對課堂內容感到厭倦,很難全心投入課堂,讓游戲教學產生適得其反的效果。
初中生身體素質與體育課堂的參與度存在正比關系。教師應當通過游戲教學的方式,吸引學生在體育課堂上全身心地投入,讓體育課堂成為學生可以暫時放下沉重學習負擔的休閑時刻,為其他課堂的學習充能攢勁,以更好的學習狀態出現在文化課堂中。
參考文獻:
[1]唐立鋒.淺談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15).
[2]魏鵬.體育游戲在中學體育教學中的運用[J].中國校外教育,2010(07).
[3]吳平.淺談初中體育教學中體育游戲的設計[J].中小學電教:下半月,2010(02).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