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紅
摘 要: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與更新,當今社會越來越重視學生的個性全面發展。然而,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著越來越多的問題需要去解決。廣大初中數學教師當前的一項極為迫切的任務就是把素質教育融入數學教學之中,使數學教學能在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服務上起到積極的作用。根據工作經驗,對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進行闡述,并針對如何提高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這一問題進行深刻分析,并提出一些改善措施,以期望能對初中數學教育的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素質教育;改善策略
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作為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人物,需要不斷完善教學理念,對每一個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結合實際,要注重把素質教育融入數學教學中。數學這門課程,要學好它,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擁有強烈的求知欲,善于思考,勤于動腦,做到主動去探索和發現新知識,在一定程度上,了解相關的數學文化也可以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因此,教師不應該只重視學生的數學成績,更應該關注學生的思維能力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注重學生數學綜合素質的整體提高。接下來,本文將對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進行闡述和分析。
一、建立良好的數學教育素質觀
與時俱進,建立一個良好的數學教育素質觀是實施素質教育的基礎。建立一個良好的數學教育素質觀的關鍵在于努力形成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數學這門課程,最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而不僅僅是簡單地傳授課本知識。因此,教師應該摒棄以往完全照搬教學大綱制定的教學目標,在新課程核心理念的指導下,改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這門課程的特點,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制定出適合自己與學生發展的新教學模式。著重于培養學生的思維創新能力與自主學習能力。在落實好知識與技能目標和過程與方法目標的同時,要更加重視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不僅培養他們的數學素養,更要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使之成為具有一定創造性的人。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素質教育的措施
1.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環境對人的影響十分大。教師應該秉承新課程核心理念,在初中數學課堂上營造一種濃郁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強烈渴望。引導學生主動并積極地參與到數學課堂的互動過程中,在教學過程中,根據學生接受和消化知識的能力,恰當地提出能夠激起學生進行深層次思考探究的理解性問題。當然,課堂的導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如,教師在教授八年級指數概念這一節課時,拿著一張紙,問學生:如果我把它對折,并無限次的對折,你們可以猜出它最后的高度嗎?當學生聽到一張紙在經過無限次的對折后,居然會超過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時,必定會覺得不可思議,這樣一來,這堂課即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趣味性的氛圍,學生對這堂數學課的興趣也必定會大大增高。
2.加強數學文化在我國初中數學教育中的融入
數學文化,指的是從文化的視角來理解、看待數學。在思考數學、研究數學以及不斷發展數學的過程中,運用恰當的文化現象的各種形式,從文化的方向以及觀點來觀察數學、研究數學,盡可能地實現數學中的文化價值。數學文化包括像數學教育、數學美、數學與人文的交叉、數學與各種文化的關系以及數學發展歷程等各方面的內容。雖然數學文化不是應試教育需要掌握的知識,但是卻有其傳播的一定價值。比如,在課堂教學中結合教材內容“勾股定理”“黃金分割”等引入相關的數學歷史故事,將相對應的數學文化滲透到課堂教學中,使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這樣不僅能夠拉近學生與數學的距離,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好奇,還能促進學生主動地探究數學問題,有利于學生運用相關數學知識解決生活當中遇到的問題。
3.對學生的自學能力加強培養
自學能力是衡量一個人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因素。好的自學能力對學生的未來乃至一生的發展都大有影響。初中生已經具備閱讀能力,所以教師在初中數學的教學過程中,不光要傳授知識,還要教給他們自主閱讀和預習的辦法,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促進素質教育的發展。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改善教學策略,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這門課程的特點,因材施教,因地制宜,創建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加強數學文化在我國初中數學教育中的融入;促進學生自學能力的提高,制定出適合自己與學生發展的新教學模式,使素質教育與初中數學的教學更好地融入。
參考文獻:
[1]歐陽志軍.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4,11(50):1215,2134.
[2]趙峰.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3,11(19):1194-1195,1543.
[3]李彥國.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的素質教育[J].中華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24):1163-1164,1932.
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