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常來
摘 要:課件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只有教師恰當合理地使用課件,創設真實的語文情境,直觀展示教學內容,才會更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關鍵詞:課件;文本語言;活動實踐;語文素養
一、課件對語文課堂的“傷害”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經濟的發展,當下的課堂都能實施多媒體教學。用好課件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但是過度使用卻未必更佳。作為初中語文教研員,經常到學校聽課,我發現有些語文課堂被“課件”這把“雙刃劍”傷得不輕,舉例如下:
傷口一:聲畫戰勝了文字
個別語文課堂充斥了音樂、歌曲、圖片、影視資料等,如學習《沁園春 雪》時,老師播放了兩首關于這首詞的歌曲。歌曲很動聽,但是學生能從歌曲中欣賞到“山舞”“原馳”的生機勃勃嗎?能辨別出“惜”中的遺憾和“只識”中的嘲諷嗎?
傷口二:問題占領了屏幕
大屏幕出示文字簡便快捷,于是有些老師就把許多問題出示在屏幕上。如,在學習《偉大的悲劇》一文時,教師出示課件達43頁之多,其中部分問題如下:(1)文中的故事發生在哪一年?(2)斯科特探險隊是哪個國家的探險隊?(3)這個探險隊共有幾個人?……以上問題,老師本可以口頭提問,又何必興師動眾地“隆重推出”呢?
傷口三:預設打敗了生成
“課堂的精彩來自未知”,課堂是靈動的、是生成的。師生共同創造課堂上的“驚喜”,才會給語文課增添無限的魅力。但是課前做好的課件嚴格制訂了課堂步驟,時時出示教學環節,師生只能按照預設“軌道”運行,失去了“主動”和“自由”,猶如帶著“鐐銬”跳舞,作繭自縛。
二、采用正確的戰略戰術使用課件
語文課真的“傷不起”,那么,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運用語言文字交流溝通”,語文老師在課堂上應該采取怎樣的戰略戰術來使用課件呢?
戰術之一:課件是文本語言的“主陣地”
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的興趣?!闭Z文首先姓“語”,品味賞析文本語言是語文課的重要任務之一。文章中關鍵詞語、句子或者重要段落用屏幕顯示出來,引導學生“體味和推敲關鍵詞句在特定語言環境中的含義和作用”,會更具體化、直觀化。
例如,學習《斑羚飛渡》一文,老師屏顯兩頭羚羊跳崖動作的句子:“突然,半大的斑羚朝前跑起來,差不多同時,老斑羚也快速飛奔,半大的斑羚跑到懸崖邊緣,頭一鉤,朝山澗對面跳去;老斑羚緊跟在半大斑羚后面,縱身一躍,也從懸崖上躥躍出去?!崩蠋熆陬^提問:加點動詞“跑”和“飛奔”的位置能不能互換?“頭一鉤”和“縱身一躍”的位置能不能互換?學生思考討論后認為都不能換,因為它們跳躍的時間不同、幅度不同。老師屏顯了文章中 “這一老一少跳躍的時間稍分前后,跳躍的幅度也略有差異”這句話后,學生就更加深刻地認識到關鍵詞語在語境中的表達作用。
戰術之二:課件是學習方法的“彈藥庫”
課程標準中三維目標之二就是“過程和方法”,掌握方法遠比學習知識更重要。用課件出示方法指導學生閱讀和寫作,更直觀具體。
如,學習《喂——出來》時,在“品讀探究賞析人物”環節,老師屏顯:請勾畫出描寫商人的語句,說說他是個怎樣的人?(溫馨提示:可以從人物的語言描寫、動作描寫、神態描寫等方面品讀。)
又如,在學習《變色龍》時,怎樣分析人物性格?老師屏顯了戲劇家焦菊隱的話:“契訶夫作品中個性化的人物語言字字珠璣,一句話,半句話,甚至一兩個字,就使人物的靈魂一下子活脫出來?!币源酥笇W生運用賞析人物語言的方法來認識人物性格。
戰術之三:課件是學習活動的“司令部”
2011版初中語文課程標準確定了語文課的性質:語文是一門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綜合性、實踐性課程。因此,語文課堂要加強學生的活動實踐,讓課堂成為學生活動的舞臺。在設計多媒體課件時,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學生創設充分的動手、動腦、動嘴的空間;讓學生的視野更加寬闊,思維更加活躍,創新欲望更加強烈,這樣才能從真正意義上發揮多媒體教學的優勢。
學習《喂——出來》時,老師在課件中設計了三項表演活動,讓學生選擇其中一個表演:(1)我來做商人。(2)我來做學者。(3)我來做宣傳員。為了讓學生在品讀表演中加深對人物的認識和對小說主題的理解,老師還把三種人物語言出示在屏幕上。
學習《端午的鴨蛋》時,老師在細讀文章第二部分,領略小小鴨蛋的魅力時設計了這樣的活動:“假如中央電視臺《鄉約》節目組來到了高郵,假如你就是坐上嘉賓,你將如何夸贊家鄉的鴨蛋呢?”學生把同伴當成觀眾,通過表演,促進了學生對文本的深入理解。學生用自己喜愛的表演方式來表達他們的獨特體驗,培養和提高了表達力、想象力與創造力。
戰術之四:課件是拓展閱讀的大本營
為了擴大學生視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語文老師往往會在課堂上補充一些閱讀材料,課件完全可以成為這些拓展閱讀材料的大本營。
在“導入新課”環節,課件可以出示與課文主題相關的文字材料。例如,學習《喂——出來》時,為了激發興趣,突出環保主題,老師屏顯一則新聞導入新課:“據韓國《中央日報》9月2日報道,日本福島核電廠輻射污水外泄嚴重,韓國消費者現在不敢吃魚,海鮮產品的銷售也大幅下降?!?/p>
在“品讀感悟”環節,課件可以出示作者其他的文章片段。例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秋天的懷念》中史鐵生對母親的懷念,老師屏顯了《我與地壇》中的一個文段:“我只想著一件事:母親已經不在了。……心里才有點明白,母親不能再來這園中找我了。
課件是把“雙刃劍”,有利也有弊。但是說到底它只是教學“工具”,而不是我們“炫技”的手段。只要我們恰當合理地使用課件,創設真實的語文情境,直觀展示教學內容,更好地突破教學重點難點,就會提高課堂效率,更加全面地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鐘建敏.返樸歸真,實用就好:對多媒體課件的一點思考[J].語文教學之友,2014(01).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