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博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在國家示范校建設中,通過“引企入校”、“雙站建設”、“微信課堂”等形式加強校企合作,實現多方共贏,彰顯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中職業教育的價值。
關鍵詞:職業教育 校企合作 校中廠 雙站建設 微信課堂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9082(2016)05-0223-01
博州位于新疆西北邊陲,處在“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城市前沿,地緣區位優勢、政策優勢、人文優勢明顯。在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中,地處經濟帶中段通道口的博州將發揮 “前沿、載體、過渡帶及橋頭堡”的作用。
博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是博州地區唯一一所以學歷教育和職業技能培訓為主的全日制公辦職業學校,常年開設適合當地經濟社會和民生保障的11個專業,現有校外實訓基地81家,校內實訓基地25個,有較為完整的一線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訓體系。如何在邊疆地區開展校企合作,服務地域經濟、社會和民生,讓學校為博州創造價值而體現價值,是學校校企合作、工學結合機制建設的首要和重大課題。
一、博州企業在 故我在
學校的校企合作以有利于博州地區社會穩定、長治久安為基本點,以更好地服務地域經濟社會發展為重要目標,以造就適合博州地區產業需要的具有政治覺悟、職業素養、會工作和能做好工作的技術技能人才為重點,培養學生成為維護長治久安、促進民族團結、參加或參與博州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的從業人員。作為博州地區唯一的公立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我們的價值在于服務地域行業企業,博州企業在故我在。
二、珠聯璧合為博州
1.校中建廠 惠及多方
宮照邦老師早前的汽車維護與修理技術不是很突出,而今卻是一位響當當的人物,是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的能師、專家,他的成長得益于“引企入校 校企一體” 的實施。
示范校建設期間,汽車維修專業按照“一體、三合、四雙”校企合作模式,引入維修實力較強的企業,建立“校中廠”。“一體”即專業和企業經營的主體都是學校;“三合”是指校企資源整合、學生工學結合、教學產教融合;“四雙”即學生學徒雙身份、教師師傅雙職能、教學生產雙任務、生產訓練雙功能。
宮照邦老師充分利用校中廠實際維修案例,一有空就泡在廠里學藝,他勤于實踐,善于琢磨,經過一段時間的艱苦努力,實際修車技術突飛猛進,專業教學水平大幅度提升,成了骨干教師、技能高手,多次帶領學生在自治區技能大賽中獲獎。
校中廠(見圖1)第一惠及師生。濃厚的汽車文化環境、理論扎實的老師和技術精良的師傅,在真實的教學情境下共育學生學徒,不僅提升了學生的職業技能和綜合素養,而且實現了教師、師傅、學生教學相長。第二惠及學校與社會。學校每年獲得數十萬元的經濟收入外,汽車技術方面的社會影響力大幅度提升,同時也為汽車駕照培訓提供支持保障,每年對外培訓超千人次。
2.雙站共建 校院雙贏
“雙站共建”是示范校建設中,護理專業創新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博州人民醫院、博州蒙醫院、博冶醫院、維吾爾醫院、溫泉縣醫院等五家醫療機構設立“教師醫院工作站”,并在校內設立各醫院“主治醫生工作站”,實施校院合作共培共育教學。
古麗格娜是2013級護理專業的一名維吾爾族的學生,她從農村來到學校時,漢語基礎不太好,學習十分吃力,特別是在學習用漢語授課的技能操作課程時,越發感到不適應,技能操作課程的學習情況很不理想。
“雙站共建”惠及了包括古麗格娜在內的很多護理專業學生。她在維吾爾醫院實習中,來自院方的導師用維語和漢語手把手指導,她在真實的崗位磨練,專業課程學習和實際操作能力顯著提高,激發了她做優秀護理職業人的愿望。通過不懈的努力,她在2015年自治區職業技能操作大賽(學生組)上獲得三等獎。自2014年 “雙站共建”(見圖2)至今,護理專業學生護士執業考試通過率達48%以上、MHK考試通過率達65%以上、初次就業率達98%以上、用人單位滿意率提升到92%以上。
護理專業的付倩倩老師通過校內設立各醫院“主治醫生工作站”,在各醫院導師培養下,榮獲2015年自治區職業技能操作大賽(教師組)三等獎。護理教學部樊江林主任、援疆教師張優珍老師等榮獲2014年度自治區教育系統第七屆“三育人”先進個人稱號。
通過“雙站共建”,學校護理專業社會服務能力顯著提升。借力成立了“博州衛生職業培訓中心”,開辦各種社會職業技能培訓、鄉鎮衛生人員培訓、全科醫師和執業醫師培訓等,培訓人員達600人次以上,實現了校院雙贏。
3.傳道授業微課堂 校企合作大文章
旅游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微信課堂”粉絲突破一千人,《柴靜,請到博爾塔拉來深呼吸》單圖文信息點擊量突破三千次,對博州旅游業起到積極的正面宣傳作用;原創文章“三十字的完美簡歷”被博州黨委宣傳部公眾平臺轉載發布;“點將臺”的微課堂正在進行時……
“西來之異境,世外之靈壤”的大美博州,藍天白云,風光秀美。旅游專業針對學生實習周期長,實習分散的狀況,通過微課堂,讓學生在實習中、在家中,隨時隨地得到學校老師、旅游企業技能大師的指導,獲得所需的導游信息。微課堂讓教師的電子備課、課堂教學、課后反思、資源應用等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微課更好地滿足了學生對不同學科知識點的個性化學習、按需選擇學習,既可查缺補漏又能強化鞏固知識,隨時隨地實現移動學習、遠程學習、在線學習,學生“堂上學、掌上用、堂下思、場上用”。
這個讓人趨之若鶩的微信課堂,其后臺卻是旅游專業校企合作的大文章。旅游服務專業依托博州旅游資源優勢和邊境口岸的區位優勢,適應新疆旅游業淡旺季劃分明顯的特點,深化校企合作無縫對接,實現工學交融,全真實訓,制定了“淡進旺出”的課程體系。每年旅游旺季出去導游幾個月的學生,主要靠微課堂實現接受學校老師和企業師傅指導,實現工學結合學習。
微課堂包括七大板塊,借鑒名篇、聘請疆內和旅游資深人士做文章:
① 大美新疆:全新疆景點、民俗、美食等的介紹。
② 旅游百科:旅游知識、線路國內外著名景區景點知識。
③ 導游天地:帶團技巧、導游常識、導游禮儀等知識。
④ 家在博州:博州人文、民俗、景點、發展情況等介紹。
⑤ 旅宛風采:博州中旅游教學部教學活動、學生活動發展動態等介紹。
⑥ 靈秀湖北:為鄂博合作助力,介紹湖北著名景點、風土人情、旅游活動等介紹。
⑦ 萬花筒:勵志、休閑娛樂、書籍欣賞。
在這些物理文章背后,是專業校企合作更大的實力文章:
① 民族工藝大師工作室、大師進課堂、大師帶徒活動;
② 校館合作,博州博物館義務講解員服務活動;
③ 校企合作年度優秀導游競賽活動;
④ 校企合作、鄂博聯手,學校、企業、援疆校三方帶頭人機制;
⑤ 學生三年學習中“淡進旺出、技能三遞進”的實習成效,讓每個學生都成為了優秀的導游。
⑥ 專業實現社會培訓、技能鑒定年均千余人次。
三、強州做貢獻 反思更前行
強州離不開強教育,更離不開職業教育。三個示范校重點建設專業校企合作的“校中廠”、“雙站共建”、“微課堂大文章”模式,帶動了其它專業的學習、借鑒和實力提升,帶動了周邊學校的分享,更貢獻了博州經濟民生發展,為強州維穩做出了貢獻,實現了辦學價值。
經過實踐的各種校企合作模式,在實施過程中還處于探索階段,缺乏系統性研究和發展性規劃,如何更好總結提升,在理論指導下反思再前行,是后示范校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及課程體系改革所要面對的更艱巨工作。
作者簡介:唐曉春(1967.1-),男,漢族,籍貫:江蘇,新疆博州中等職業技術學校教務科科長/示范辦副主任,現為天津職業技術師范大學職業教育學院2015級職校碩士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