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小芳
摘 要:識字教學是語文教學的起始階段,是小學教學的基礎。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強調指出:“識字教學要教給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 “識字能力”是指學生獨立學會漢字的能力,它是自學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有了識字能力,就能比較輕松地學會2500個常用字,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獨立識字。這就為學生獨立閱讀和順利地進行書面表達創造了有利條件。
關鍵詞:低年級;識字能力;提高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10-300-01
“識字”是小學生的一個難關。為了完成這一目標,我們的教學不僅要培養孩子們的識字興趣,還要教給他們識字方法,培養識字能力。那么如何進行低年級識字教學呢?下面我就談談我的幾點看法。
一、探索識字方法,激發學生的識字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切學習必須在學生喜歡的基礎上進行,課程標準也把學生對待學習的情感態度放在了首位。但兒童識字需要多次重復,強化記憶,這個過程雖不復雜,但往往枯燥。怎樣把識字教學變得活潑生動,使學生能樂學,一直是教育者探索的熱點話題。一年級主要采用隨文識字的方法,我根據學生特點,結合農村學生的實際情況,吸取各地識字教學的先進經驗,從激發學生識字的興趣入手,又輔以看圖識字、拼音識字、游戲識字、謎語識字、多媒體識字、兒歌識字、閱讀識字等方法進行教學。
二、教學生在自學中掌握漢字的構字規律
過去的教學一般是老師教,學生學,學生處于被動地位。新課程充分體現了讓學生自學,用多種方法思考、記憶、分析字形的思想,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能力,放手讓學生自己思考,自己發現問題,想辦法解決問題。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識字的興趣,對字形的記憶也會更加扎實牢固,還可以從中摸索體會漢字的構字規律。
在一年級的識字教學中我是這樣做的:先引導學生觀察情境圖,讓他們產生讀書的欲望,在反復朗讀中掌握生字讀音、認識字形。接著我就問學生:“今天我們要學習這幾個生字,看誰最聰明?自己動腦筋想出最好的記憶方法,請你告訴大家。”這樣一問,同學們興趣盎然,馬上就開始在大腦中尋找答案,提出了許多不同的記憶方法:“熟字加筆畫”、“形近字對比”、“同音字”、“熟字去偏旁”、“拆部件”、“減筆畫”……如學習“天”字,有的說“大”字加一橫就是天;有的說“人”字加兩橫就是天;有的說“夫”字不出頭就是天。學習“園”字時,有的說是在“元”字外面加上圍墻“口”就是“園”,從而明白“校園、公園”是有圍墻的,以區別“元、園”的用法。學習“愛”字,學生把它拆成“、冖、友”,我配上兒歌“爪字頭,禿寶蓋,小朋友,真可愛”。這樣學生很快就記住了生字。
三、教會孩子識字方法,讓孩子會學
教師是為了教會孩子自己識字,這就要求我們教給孩子識記的方法。我常采用的方法如下:
1、形象記憶法
學“春”時,我問孩子們:“日就是太陽,太陽出來了,天氣很暖和,很多人(用“三”表示)都出來玩了,是什么季節?”就把“春”分成了“日、三、人”三個部分,通過理解進行識記。
2、變字小魔術
我結合語文百花園一中“這樣識字真有趣”組織了“變字小魔術”的游戲。選出一些簡單的字讓學生加一兩筆變成新字。如“日”,孩子們變出了:電、甲、由、申、田、白、百、目、旦等,“木”,變出了:本、禾、術、未、米等,課堂上,每個孩子都積極參與到“魔術”中,在游戲中學習,在交流中鞏固。
3、加減法識字
在教學識字中,我出一些花樣翻新的練習來“考考”學生,激發求知欲,強化記憶。例如“門+口=?”(問)、“早+草頭=?”(早)。“草—草頭=?”(早)以此同時,讓學生自己照樣子編題來考考老師,如“坐—土=?”(從)、 “立+日=?”(音)等,在課堂開展競賽,幫助學生記牢字形。
四、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實踐活動,提高識字效果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內外實踐活動,是培養強化學生識字興趣的重要手段。少年兒童的好勝心、榮譽感極強,他們總希望自己的成績得到同學、老師和家長的認可。針對這一心理特點,我積極組織學生廣泛開展各種識字實踐活動。
1、小老師我來當
老師是學生心目中神圣不可求的形象,學生對當老師是羨慕不已的事。每節識字課,我都讓學生當小老師,讓他來教,喜歡教哪個字就教哪個字,并用科學的方法說出識記這個字的方法。 學完一課生字,在鞏固階段時,請 “小老師”邀請小朋友讀,并給予評價,甚至可以讓同學們圍繞生字的學習向這位“老師”提出問題。老師可以輪流當,讓每個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這樣,學生成為了識記漢字的主動參與者,他們有了自主學習的愿望,對識字有很高的熱情,識記的漢字在頭腦中印象就很深刻,認字水平也有很大的提高。
2、口語交際我能行
過去的“聽話、說話”的提法變成了“口語交際”,這不僅是提法的改變,因為它不僅要求訓練每個學生的聽說能力,而且要求在口語交際中,培養語言交際能力,這種能力比能聽、會說又提高了一個層次,是一種在交際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靈敏、機智的聽說能力和待人處世能力。對我們藏區的學生來說,這可是難上家加難,日常口語交際中,學生的漢語言水平較差,這種能力的培養可融合在識字教學的環節中,使學生既學會了和別人交往的能力,又鍛煉了他們的集體協作精神,還認識了不少字。
五、閱讀課外書、及時鞏固,防止學生識字回生
一年級新生在入學6—7周左右,便可熟練掌握漢語拼音,并利用音節讀一些淺顯的兒歌和兒童故事。此時,教師一邊教生字,一邊引導學生讀一些自己感興趣的課外書,既激發學生閱讀的興趣,也有效地鞏固了漢語拼音,更重要的是學生初學的生字一般都是常用字,這些字在書中出現的頻率非常高(如“日、月、水、火、的、了”等字)。學生在新的語言環境中重溫所學過的字,是一種知識的遷移,是興趣盎然中的再學習,獲得的是“溫故而知新”的效果。
總之,能讓孩子們從識字中獲得樂趣,獲得成功,他們就會逐漸愛上語文學習,變被動為主動,成為學習的主人,這是每一名教師最快樂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