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彩明
摘 要: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開發學生的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 小學數學 創設情境 問題引導 探究性學習 電教手段
數學課堂教學開始變得更自由、更靈活,學生始終在愉快的狀態下積極地學習數學,這的確是數學教學改革的一個可喜的變化。教師要善于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利用數學課堂,把它打造成充滿活力、魅力無窮的空間,從而激發學生的思維,讓他們積極地感受數學美,追求數學美。如何上好數學課,使數學課靈動起來呢?
一、從生活經驗入手,創設情境,調動課堂氣氛。
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是有密切聯系的,新教材也給出許多例子,教師要盡量用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經驗入手引出學習內容,這樣學生樂于接受,也可以讓學生列舉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小學生有著好奇心、疑問心、愛美心強和活潑好動的特點。數學教師要從這些方面多思考,充分發揮小學生非智力因素在學習中的作用,在課堂中創設出學與“玩”融為一體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玩”。例如,在教學《軸對稱圖形》一課時,我用事先準備好的圖片創設情境,講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飛來飛去捉蚊子,忽然飛來一只美麗的小蝴蝶,繞著小蜻蜓飛來飛去,小蜻蜓生氣了,小蝴蝶卻笑著說它們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帶著小蜻蜓去找它們家族的成員,它們找到了樹葉,小蝴蝶說在圖形王國里它們三個是一家人。同學們,為什么小蝴蝶要這樣說呢?這樣引入新課,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興趣濃厚,注意力集中,主動探究對稱圖形的共同特征。
二、注重利用問題式引導教學。
教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應該對小學生的好奇特點進行充分利用,堅持問題引導式教學原則。例如,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從所學知識中提煉出問題,讓學生對教師所提的問題產生興趣,激發學習的欲望,讓學生在這種模式下進行有效思考,從而找到問題的答案。同時要求教師要科學合理地提出問題,使問題既結合教材中的知識,又對學生的思維拓展有一定的啟發作用。教師應該讓學生把這些問題當成是對自己的挑戰,使學生有興趣和決心找到問題的答案。例如在學習《統計》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對于班級的男女生人數、或者家庭住在同一個小區的學生進行統計,學生對于這樣的問題很感興趣,同時這樣的問題也緊密圍繞學生生活,讓學生愿意解決問題。這樣的模式能夠讓學生在整個過程中鍛煉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通過與同學之間的討論和研究,使學生的學習能力迅速提高。
三、課堂教學開展探究性學習。
提高探究性學習效率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讓學生提高自主學習效率,只有這樣才能夠為探究性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這就要求教師在開展教學的時候,應該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積極主動參與學習,使學生獨立進行思考問題,學習新的知識。盡管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時會花費一定的時間,但是通過這樣的方式獲得的知識,會讓學生的記憶更深刻,同時學生也會掌握獲得知識的方法和途徑。例如在學習《四則運算》的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自主學習,先從簡單的數字開展,讓學生通過不斷練習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師在帶領學生開展探究性學習的時候,同時還應該注重學生開展有效的團隊合作,通過小組探究的方式進行學習。教師應該鼓勵學生在探究小組中積極主動發揮自己的作用,讓自主學習能力得到鍛煉。這樣能夠使學生擁有良好的團隊精神,提高自己人際交往和施展才華的能力。例如在學習《分數的混合運算》的時候,可以通過小組進行探究,利用所學知識,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分數的混合運算,讓小組內的學生可以掌握更多解題思路,提高數學能力。
四、借助多媒體等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小學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特征等不成熟,自我控制約束能力比較差,上課時聽課不夠專心。要想維持學生長久的注意力,首先需要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出來,其中最好的方法可以借助現代化的教學設備輔助教學,把靜態的知識變為動態的,化抽象為具體,借助多媒體課件的重現力,把學生和知識融為一體。比如,在研究“組合圖形”相關內容時,就可以把一個圖形分割成幾個圖形,或者是補割成一個大的圖形,方法各樣,清晰直觀地呈現給學生,學生理解起來也就更容易,學習興趣更濃,效果就不言而喻。小學數學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科中占據重要地位,小學階段是一個打基礎的階段。小學教師需要不斷探求新的方法,及時更新自己的教學理念,轉變教學思想,在實踐教學中不斷總結一些好的教學方法,為全面促進小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打好基礎。
我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從生活經驗入手,通過多種形式,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激勵性的問題情境,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在動手實踐中,學生體驗到“學數學”的樂趣。在民主教學中,學生不僅能獲得知識、形成技能、掌握數學的方法,而且能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