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杭冬
摘 要:課堂提問是教學中常用的一種教學技能,更是調動學生思考、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的重要教學手段,在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和作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提問是對學生的各種思維進行啟發的主要方法,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在開展高中數學教學時,老師應該對課堂提問進行精心的設計,活躍課堂氣氛,拓展學生的思維,提高教學質量。本文就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教學進行了簡單的分析。
關鍵詞:高中數學;課堂提問;教學
俗話說: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解于問。從這里可以看出課堂提問是一門藝術,高中數學教學中的課堂提問屬于教學技能中比較重要的一個部分,是對學生的各種思維進行啟發的主要方法,是教學目標得以實現的關鍵。教師如能在課堂教學中,根據不同的學生,針對不同的教學內容,特別是學習中的重點、難點、疑點問題進行適時設疑,巧妙發問,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強烈探究欲望,點燃學生的思維之火,還有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增強師生情感的交流。因此,教師的“課堂提問”突顯以下特點就十分重要了。
一、要注意提問態度與學生的全面性
課堂提問要語氣溫和、態度親切,使學生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俗話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在課堂提問時,不要擺出訓人的姿勢,更不能因為學生回答錯誤而斥責或體罰學生,這樣只會使學生更加緊張、畏懼甚至產生逆反心理。相反,教師若在課堂提問時能鼓勵性地對學生說一些“試一試”、“答錯也沒關系”之類的話,則能增強學生回答問題的自信心,消除其緊張心理。課堂提問不宜突然襲擊,應保持課堂的穩定與學生心理的輕松,使學生始終有一個良好的學習心態,從而保證課堂教學的順利進行。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從教學效果出發,充分考慮提問的內容、方式和技巧。實施提問時,不要老是面向幾個學生,以致其他學生不思考問題且易使師生之間產生隔閡;也不要將提問作為懲罰學生的手段,以免挫傷學生的自尊心和積極性。
二、要體現問題的層次性與巧妙性
課堂提問要有梯度,先易后難,符合學生認知規律,使學生“跳一跳”能夠摘到果子。將一道數學題的問題進行分解,所提出的問題由淺入深,貼近學生的認知結構,使學生經過努力思考可以獲取新知識,因此,達到了在學習新知識的同時克服數學問題的難點、發展思維能力的目的,同時讓學生對問題的實質和轉化加以掌握。
課堂提問不應是一種無計劃無目的的提問,而是在問之前,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當前知識儲備而精心設問。對于提哪些問題、在何時提出、提問哪些同學、期望得到怎樣的結果、學生可能回答的情況及處理辦法等都要有明確的通盤設計。有些提問不一定要學生個別回答,甚至不一定要學生作出回答,關鍵要起到一個提示、引導、過渡的效果。有些提問不一定要學生口頭回答,也可以讓學生用書面的形式回答。課堂提問要根據學生的具體學情進行設置,要符合學生的心理狀態,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和特點,這樣才能充分體現課堂提問的目的。因此,提問要不斷激發學生學習思考的強烈欲望。
三、要體現問題的漸進性與探究性
教師要選擇探究性的問題,不可平鋪直敘地提問學生,而要創造性地加以取舍,引導學生漸進性的思考,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備課時要精心設計課堂提問,突出教學重點,通過有計劃地提出新穎獨到的問題,激發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的積極性。由于所設計的問題是圍繞重點問題提出的,因此通過這些問題的解決,既能突出教學重點,又極易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與參與性,培養和提高學生探究問題的熱情和能力。例如在雙曲線概念的教學中,當得出雙曲線定義“平面內與兩定點f1、f2的距離的差的絕對值是常數的點P的軌跡叫做雙曲線”以后,再通過演示實驗,對學生進行啟發、引申:①動點P的軌跡是雙曲線,滿足的條件是什么?當學生得出||Pf1|-|Pf2||=常數<|f1f2|后,可以將條件進行如下改變讓學生思考。②將小于改為等于或大于,點的軌跡又是什么呢?③將絕對值去掉,其結果又如何呢?④令常數為0,其余不變,點的軌跡又是什么呢?⑤將小于|f1f2|去掉,應如何討論點的軌跡?通過上述從不同角度,或同一角度中相似問題的討論,學生對于雙曲線定義中的“絕對值”、“常數(小于|f1f2|)”以至整個概念就有了較為深刻的理解,從而深化了知識。
四、要體現問題的趣味性與懸念性
趣味性的問題能調動學生積極性,使學生在樂趣之中接受知識的熏陶。懸念性能培養學生的求知欲,從而增強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內容有意識地提出一些相關的趣味性問題,創設生動愉快的情境,使學生感到新奇、刺激、有趣、迷戀,從而引起學生的注意,主動地去思考。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同樣一個問題,提出時平平淡淡,既不新穎又不奇特,而是“老調重彈”,那么學生就不可能被吸引;相反,如果變換一下提問的角度,使學生有新奇之感,那么他們就會開動腦筋積極思考。在學習新知識之前,學生處于準備狀態時,使用激勵性的提問,激發學習情緒,促使其進行知識間的類比、轉化和遷移,把學生從抑奮狀態調動到興奮狀態。比如教學“一元二次方程根與系數的關系”時,首先寫出一個系數較大的一元二次方程(如2003x2—2004x+1=0),激問:“老師能即口說出它的兩根的和與積,同學們能嗎?”這樣一個帶有趣味和懸念的問題誘導出了新生的求知欲,增強了學生了解的迫切感,也就能夠取得較好的學習效果了。
新課程理念下的課堂氛圍講究溫馨和諧,要讓學生有一種如浴春風的感覺,這是學生能夠真正放開手腳思考問題,回答問題的重要前提條件。提問的藝術是一門不斷探索的藝術,讓我們通過課堂提問,讓學生學會思考,成為他們學習生活中的一種樂趣,一種追求吧!
參考文獻:
[1]張利亞.淺談高中數學課堂的提問技巧[J].新校園(學習)
[2]陳孝飛.數學課堂中提問技能的有效性分析[J].考試周刊
[3]王作杭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的案例分析[J].文理導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