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佩游
【摘要】本文通過對新課程的高中生物教學的研究,發現了新課程中高中生物內容上的變化,總結出了與之相對應的教學應對性改變,評價了將多媒體技術應用到生物教學的可能性和方法,并詳解了高中新課程生物教學中多媒體技術的優勢所在。
【關鍵詞】信息技術 高中生物 新課程 生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4-0164-02
在當前中學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生物教學的重要性越來越被廣大一線教師所感悟,抓好實驗教學是培養、提升學生學習素質的必經之路。而如何用好新教材?如何處理新教材中的實驗內容,充分挖掘教學的教育功能?這不僅關系到教學問題,而且將會影響到學生素質培養的問題,因此,研究高中生物新課程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意義。
1.新課程高中生物內容的變化
新課程與舊課程的實驗內容相比較之后,我們可以發現實驗要求生了巨大的變化。主要有以下幾點:
(1)高中生物現在已經由原來的知識灌輸型轉向為促進學生發展,從以學科為本向以學生的發展為本轉變。教學內容的呈現方式更加靈活,具有很強的針對性、開放性、探究性和創新性,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索養和創新精神。
(2)從以教為主的設計型實驗轉向為以學為主的設計型實驗,學生能夠更加主動的學習生物知識。新教材一改機械模仿、照方抓藥式的實驗模式,把多數實驗改為“預測與假設、實驗設計、活動探究、實踐活動”等等,這樣大大激發了學生對生物的濃厚興趣,原來的被動接受變為主動探究性學習,同時加強了對學生探究能力和科學素養培養的力度[1]。
(3)適應開放式學習的需要,從為學生課內學習向學生的課內學習和課外學習兩方面有機結合轉變。
(4)從只注重培養應試能力向培養科學思維能力和培養實際應用能力并重的方向轉變。
(5)從教師壟斷教學選題和教學設計向教師吸引、指導、幫助學生參與教學設計轉變。
2.多媒體技術化生物教學的變化
(1)控制多媒體使用的次數
首先,合理運用多媒體能夠適應學生的自身特點。雖然多媒體能夠給學生感官刺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但如果長時間高頻率的使用多媒體,會讓學生產生審美疲勞,對多媒體展示的信息接收程度降低,時間長了學生會對多媒體感到厭倦。其次,多媒體的使用要與教學內容相適應,多媒體的使用是為了更好的完成教學任務,幫助學生理解教學內容,不能讓多媒體只有形式沒有內容,或偏離了教學內容。第三,保證實驗的實際操作[2]。多媒體只是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能完全代替教學,生物課離不開實驗,學生在實驗操作中能夠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能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這些經驗單通過看多媒體的演示是不能獲得的,因此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實驗課的數量和質量要有保障。
(2)多媒體的內容要有針對性
多媒體的內容不但要和教學內容相吻合,還要有針對性。沒有針對性會讓多媒體的演示內容重復使用,不能發揮出多媒體的作用。比如在新課程開始的時候,多媒體可以引用一些能夠引起學生興趣的圖片、動畫等,引入新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課程結束后或是專門的復習課上,教師在多媒體制作中要多加入一些練習,在鞏固知識的基礎上加以拓展,讓學生扎實的掌握知識。
(3)發揮多媒體演示的多樣性
多媒體的表現手法可以是多種多樣的,利用多媒體演示手法的多樣性可以為學生創造生動的課堂環境,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愉快。對于學習中出現的重點難點,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制作動畫,增強多媒體的演示效果,幫助學生理解教材內容,還可以以游戲的形式來展現,激發學生興趣,讓學生在探索中求知,在求知中體驗樂趣,促進多媒體演示和學生自主學習的良性循環。
3.多媒體化生物教學的優勢
(1)多媒體教學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生物的遺傳、變異方面的教學,通過普通的講解方式,僅僅只是在理論基礎上的講解,這會使得這方面的知識顯示的枯燥無味。如果每一次課能針對性地做一些多媒體課件,運用計算機現代化教學手段以其優美動聽的音樂,圖文并茂的畫面,生動有趣的演示,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便能極大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其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之中,表現出最佳的學習狀態。
(2)突破時空限制,化微觀為宏觀
在以往的教學中,生物教學以板書、掛圖、模型為主要的教學方式,雖然這樣的方式也能夠直觀的把生物中比較抽象的、微觀的結構直接反應在學生眼前,然而,效果卻并不是很理想。通過多媒體手段,教學情況則大不相同。以“DNA分子結構和復制”為例,DNA的雙螺旋結構的講解中通過多媒體技術可以生動、全面的從各個角度使學生認識到堿基配對的原則和方法,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充分利用了現代化教學手段,真實、生動、形象地展示了DNA從結構到復制的全過程,使DNA分子這部分內容從微觀世界走向宏觀化,使不易理解的教學難點輕松自如地得到解決。
(3)多媒體教學能化難為易、化繁為簡,化抽象為具體
在有關人體微細、動態、抽象的教學中。這些內容看不見,摸不著,理解起來有一定的困難。例如,學習《人體代謝廢物的排出》一章中的“腎臟的結構”和“尿的形成”時,過去我們用“講述+板畫”的形式講授,以語言講述為主,板畫為輔,雖然也能強調重點,但缺點是既不真實;也缺乏動感。如果我們運用多媒體來顯示這一過程,就能真實、藝術地再現腎臟的結構和尿的形成的動態過程,化靜為動,化抽象為形象,增強了學生的感性認識,使枯燥乏味的生命運動現象變得新穎有趣。
參考文獻:
[1]林曉明. 高中生物新課程實驗教學的認識與實踐[D]. 福建師范大學, 2008.
[2]李艷麗. 高中生物教學中多媒體的應用研究[J]. 時代教育, 2010, (1): 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