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真+陳勝花

摘 要:高職酒店管理專業主要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型的酒店專門人才,需要與企業緊密合作,走校企合作道路才是專業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本文采用訪談法和問卷調查法,對湖南酒店行業和高職院校進行調研,主要涉及校企合作所采用的模式及成效,并歸納目前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提出建議和對策。
關鍵詞:酒店管理專業;調研;校企合作;模式
一、調研背景
校企間良好的合作機制是我國職業教育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目前高職院校的酒店管理專業基本都是采用校企合作模式,成立“訂單班”、“企業班”,學生經過2年的在校學習后,入酒店實習1年,畢業后既可留在酒店。然而,我們走訪調查發現,實習結束后,學生的流失率和流動率較高,據統計本專業在行業的穩定率為27%;酒店與院校的合作無法具備持續性,一旦出現利益沖突,企業和學校都會中斷合作,沒有切實可行的制度保障。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于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走訪了湖南多家酒店行業和高職院校,與企業人力資源部、高職院校酒店管理專業教師進行多次深入訪談,并對酒店管理專業學生隨機下發問卷展開調研。
二、調研內容及方法
1.調研內容
本次調研主要是從兩大方面著手,一方面與企業和學校調研,探尋兩者的合作模式、合作內容以及合作的成效;一方面對學生進行調研,涉及學生對校企合作的看法,學生對企業的滿意度,學生畢業后是否愿意留在合作企業等問題。
2.調研方法
(1)深入訪談法:本次訪談與湖南12家酒店行業和9所高職院校進行座談討論。與酒店討論的問題為:是否愿意與高職院校進行校企合作、期望何種校企合作模式、愿意進行那些方面的合作、希望政府提供哪些優惠政策、在合作中出現那些難題等;與高職院校討論的問題為:愿意選擇何種類型的酒店進行合作、進行校企合作的主要因素、希望與企業開展那些合作項目、合作中的最大問題是什么等。在訪談中,酒店行業的專業人士和高職院校教師都提出了各種問題,并給予了寶貴的意見和建議。
(2)問卷調查法:調查問卷設計了17個問題,涵蓋了學生基本個人情況、對校企合作的知曉度、頂崗實習的滿意度、在企業實習的總長時間、在實習中是否可以輪崗、是否有培訓、有企業師傅指導等。總共發放問卷116份,回收97份,有效問卷為82份。
通過整理座談筆記和調查問卷,將校企合作的主要影響因素總結如下表(見表1和表2)。
三、調研結果分析
1.校企合作模式分析
(1)工學交替培養模式。工學交替人才培養模式是考慮酒店季節性特點,采用短期頂崗實訓和長期實習結合的方法。學生大一、大二,在酒店行業旺季,進入酒店頂崗實訓,時間一般為1-3個月;學生大三時,進入酒店實習,時間為6-10個月。這種模式使學生了解和體驗了酒店崗位工作流程,在實踐操作中學習專業技能,使人才培養規格最大限度的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因學校和企業的實習制度不完善,雙方溝通交流不足,很難完全的堅持三年。學生三年甚至進入三個不同的酒店,因酒店專業服務各有差異,學生的專業技能不能得到逐級的提升。同時,因多次的頂崗實習實訓,部分學生也會產生膩煩情緒,影響學生對本職業的情感。
(2)定向培訓模式。即學校和企業從招生開始合作,酒店為學生交付部分或全額學費,成立企業訂單班,在合作過程中,采取“1+1+1”合作模式,即學生第一年在學校學習,第二年在酒店實習,第三年回學校,學生畢業后可留在實習酒店,也可自己選擇企業。這種模式對于學生來說,解決了學生的經濟負擔;對于酒店來說保證了每年員工數量,也有利于企業文化的傳播和滲透,增加了學生的企業忠誠度。但這種模式是以酒店提前付出競技為前提,在運行過程,會出現部分學生流失,酒店利益沒有得到最大保障,酒店基本對這種合作模式不感興趣。
(3)傳統2+1模式。這種模式就是學生在校學習二年,最后一年進入酒店參加實習,畢業后即可留在實習酒店,也可選擇其他企業工作。這種模式是目前高職院校采用的主要模式,是屬于一種淺層次的校企合作模式,學生在校所學知識不適應崗位需求,缺乏專業實際操作能力,學生適應能力和吃苦耐勞能力都達不到企業需求。因種種矛盾,很多學生在實習未結束就離開了企業。
2.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
(1)校企合作機制的不夠完善。盡管我國政府對校企合作出具了相關政策,但并沒有制定相關法律法規來明確學校和企業在雙方合作中的義務和權利,同時,也缺乏相應的經濟利益保障,使企業缺乏動力。部分學校與企業在合作過程中也沒有簽訂協議,使校企合作僅處于形式階段,就算簽訂了短暫協議,在執行過程中也沒有落于實處。這樣,學校、企業和學生三方的權利和義務都不明確,三方利益都得不到保障。
(2)人才培養目標的不一致性。校企合作的根本就是學校向企業輸送崗位所需要的人才,而在校企合作過程中,因合作內容的單一性,學校培養的人才和企業崗位的需求有很大差異性,學生的所學知識不能運用于企業,企業也需要重新培訓學生,專業知識的脫節使學校和企業無法長久持續合作。
(3)社會對本職業的輿論和誤解。酒店專業是屬于服務性行業,在校企合作中,學生一旦被安排進入企業頂崗實訓,部分家長和社會輿論便認為是學校將學生當作廉價勞動力送入企業,對學校人才培養改革的方法不予支持。而部分學生也因為進入企業后,心理落差極大,覺得服務性行業起點過低,而有些企業也不能安排學生進行輪崗,學生實習技能單一,使學生覺得前途渺茫,半途放棄。學生的屢屢爽約現象極大的挫傷了企業的合作積極性,使校企合作最終不能持續發展和延伸。
四、對策分析
1.政府政策、制度支持,法律法規保障
呼吁國家部門和地方政府重視高職校企合作機制,出臺具體的實施細則和獎罰措施,明確校企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在經濟利益上,對積極參與校企合作的企業給予政策和經濟鼓勵,對學校給予教育資金支持。
2.校企雙方深度、長效、多方合作
學校與企業要建立切實可行的校企合作機制,制定完善具體的制度。合作內容要廣和深,應包括人才培養目標、課程體系、師資隊伍、實訓室建設、教學資源的各種合作。企業和學校根據崗位需求共同制定人才培養目標,將企業文化滲透到課堂;課程要注重實踐性,部分課程甚至可以放入企業;學校可派專業教師深入企業頂崗學習,學習企業最新的理念和實操技能,企業也可派專業技能人才進入學校做兼職教師,教授專業技能課程;學校與企業共同建設校內仿真實訓室和校外實訓基地;教學資源共享,學校為企業提供理論知識和研究方法,企業為學校提供技能和技術。只有多方面的校企合作,學校和企業才能真正做到有效、有益和長遠的合作
3.注重學生素質培養,輿論引導和增強社會服務功能
學校要將服務心理、職業導向等課程納入到學生的課程體系,使學生正確認識本職業,樹立正確的職業方向和職業目標,端正職業態度。企業要為學生制定職業規劃,讓學生在實習階段能輪崗實訓,學習到各崗位技能,并給予精神和物質激勵,;學校也應關注學生入企業后的狀況、再教育需求,多關心學生的工作問題和生活問題。只有企業和學校的多重合作,才能留住人才。產學研的合作也是學校服務企業的一種方式,學校與企業共同開發課題、共同開發項目,共同享受研究成果,也能為地區經濟提供支持。
總而言之,校企合作不管采用何種模式,都要考慮利益原則,只有兼顧到學校、企業和學生的三方利益,校企合作才能開展下去。學校和企業都應考慮自身的特點和需求,根據實際情況,建立有效而持續發展的校企合作模式。
參考文獻:
[1]吳瑩.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模式優化探索[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3,3(5):30-36.
[2]徐得紅.新形勢下的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之路[J].北方經貿,2011(2):90-91.
[3]高小茹.高職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的現狀問題研究[J].知識經濟,2015(5):69-69.
[4]張春娥.酒店管理專業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及模式探討——基于高職院校的角度[J].河北旅游職業學院學報,2013,18(1):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