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語言學習的一個重要過程就是對語言知識的意義建構,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需要為學習者在新的概念和已有的認知結構之間建立連接,為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提供一種認知圖式。文章以此為出發點,討論了思維導圖的特征,分析了它在高職英語語篇教學中的應用及其意義。
【關鍵詞】語言學習 思維導圖 英語教學
【基金項目】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課題“思維導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與研究”(YYJX1434)。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17-01
一、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概述
建構主義理論認為語言學習者的學習過程就是對語言知識的意義建構(Brown,H.D,1994),它強調了教師在教學活動設計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的認知結構為起點、以學生自主建構良好的認知結構為終點。教師需要為學習者對知識的理解和內化提供一種認知圖式,優化教學內容的結構特點,以使學習者發現知識的意義,并將之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加以統合、融會貫通,從而挖掘和發展學習英語的可能的最大潛力(何克抗,2004)。因此,對知識和思維過程圖形化表征的思維導圖(mind mapping)就是該策略的極好例子。
思維導圖(Mind mapping)是英國著名的心理學家Tony Buzan 于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創建的。他根據全腦思維的方式,通過思維導圖,將左腦的詞匯、邏輯、順序等與右腦的圖像、節奏、色彩和維度等多種因素結合起來一起參與思維和記憶的過程,將思維方式變成彩色的、多維的和發散性的。Buzan認為思維導圖是現有的一種可視化的生動的認知特征模式,通過圖示,顯性地展現人腦中隱性的知識和思維,并很形象化地對當前所學的知識結構加以發散和指導,讓學習者看到知識之間的隱性和顯性聯系,在頭腦中構成一張信息網,通過大腦的內化最終成為自己的知識理論結構,最終實現我們學習過程中所謂的的意義建構。(托尼·巴贊,2000)。
二、思維導圖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
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過于注重語言知識點的講解,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過于關注單詞和詞組,將閱讀語篇視為了語法、詞匯和句型的一種簡易排列,而對文章的結構和整體性把握有所欠缺。
而通過思維導圖進行語篇教學,可以使傳統閱讀教學方法之結構性缺失的特點得到改善,思維的放射性結構打破了語言信息邏輯的線性化模式,更為直觀、自然地反應了關鍵概念間的聯系。在具體的語篇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合作學習的方法,從語篇的中心思想或主題出發,按照從最抽象到最具體的順序繪制思維導圖,將語篇內容有層次性、邏輯性地直觀展示出來,將語篇整體作為學習的對象,幫助學生快速把握篇章主題思想和架構脈絡,理清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促進學生對材料的整體把握,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觀點,對語篇作出綜合的評價。
以筆者教學實驗中的一篇課文Business Telephone Etiquette(商務電話禮儀)為例,教師在教學中融入思維導圖的設計,引導學生繪制該課文的層次結構圖(圖1),將原本復雜枯燥的文本信息轉化為簡潔生動的圖示,使學生直觀地了解商務電話禮儀的重要性以及作者給出的4個具體的指導性建議。同時,在文章內容層層剖析的基礎上,教師適時導出話題相關的語言知識點加以講解。使學生在宏觀把握文章整體意義的同時,微觀掌握了相關話題的詞匯和句型。該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就是學生對Business Telephone Etiquette這一話題的知識體系建立過程,加深了學生對語篇內容的理解、吸收和內化。
三、思維導圖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意義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思維導圖對高職英語教學的意義是巨大的。
首先,思維導圖有利于教師有機整合教學內容,提高課堂教學效果。通過運用思維導圖,教師對每一單元模塊以及模塊與模塊之間的教學進行全局化的統籌管理,根據其內在的聯系有機整合教學內容,并對教學流程進行重新規劃,將原本枯燥無味的英語學習內容轉化為有層次,有針對性和引導性的問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理解記憶能力,增強了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其次,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參與思維導圖的制作過程,對所學知識進行有效構建,能夠加深課堂內容的理解和記憶,提高課堂學習效果,激發學習興趣,從而形成良性循環。這有利于學生形成自己對英語的認知和學習策略,做到建構性的學、累積式的學、協作性的學和反思性的學,并將之延伸到課外的英語學習之中,提高其自身的英語自主學習能力。
當然,本課題對思維導圖應用于高職英語教學實踐的研究只是一個初步的探索,對于其深度的意義挖掘和使用領域還有待進一步的實踐檢驗。
參考文獻:
[1]Brown,H.D.Principles of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NY:Anderson Wesley Longman,2000.
[2]Hobie Swan. Mind Mapping: Learning and Teaching with Both Sides of the Brain. http://www.teachingvillage.org/2010/02/10.
[3]何克抗.建構主義——革新傳統教學的理論基礎[J/OL].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atl/jiangouzhuyi—gexinjichu.Htm,2004.
[4]托尼·巴贊.思維導圖——反射性思維[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0.
[5]陳敏.思維導圖及其在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 外語電化教學.2005,02.
作者簡介:
姚妙琴(1977—),女,碩士,浙江育英職業技術學院社科部講師,主要從事比較教育、英語教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