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江
【摘要】大學學風是指大學生在學習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學習風氣及學習態度,學風直接體現了高校的辦學質量,也是高校得以持續性發展的重要保障。受到多方面不良因素影響,當前大學生學風問題日益顯現。本文就當前大學生的學風狀況進行簡要分析,并進一步闡述了相關的影響因素。
【關鍵詞】高校學風 現狀 原因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11-0041-01
學風顧名思義就是一所高校的學習風氣,它是高校校風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廣義上講,學風是全體師生在教學過程中所形成的一種教學態度及精神面貌,而從狹義上講,學風則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種學習態度。大學生作為高校學風建設的主體,衡量他們的學風主要看他們的思想狀況及學習態度。本文主要對目前大學生學風狀況進行闡述,并進一步分析了產生學風問題的因素。
一、當前大學生的學風狀況分析
總體上講,當前大學生的學風現狀是不錯的,在嚴峻的就業形勢下,大部分同學都明白掌握知識、提高自身素質的重要性,但隨著高等教育環境的改變,特別是高校辦學規模的擴大,學生人數的增加,學生生源素質高低不一,導致一些學風問題也顯現出來,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缺乏嚴謹的學習態度
有的大學生到高校學習都是在家長安排下為了應付而來,他們對未來缺乏自我規劃,對學習非常盲目,學習目的不明確;部分同學在學習中非常看重個人榮譽,在學習上急于求成,對學習沒有真才實學的干勁,他們認為高校學習只是為了多獲得一些證書,只要能應付考試就行;還有的學生對選修課程不夠重視,片面認為選修課對自己的知識積累沒有多大意義。正是這些對學習目的不夠明確的學生,他們在教學課程上缺乏組織紀律性,無視學校規章制度,上課沒有認真聽講,經常遲到、早退、曠課等,更不會按時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這些學生學習態度不夠端正,學習不夠專注,紀律松散,上課主動性不強,沒有吸取老師教的知識;還有的學生整天沉迷于網絡、手機,沒有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幾乎不參加學校的學術報告、課外學習交流等活動。
2.學習習慣及學習方法不一
有的學生缺少學習獨立性,學習方法比較陳舊導致學習效率低下;有的學生只在課堂上聽取老師講課,而在課外幾乎不主動學習,缺乏學習獨立性,沒有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習慣,學習效果自然也不佳。學習習慣是從小培養而來的,這些缺乏學習自主性和獨立性的學生,就是由于在小學、中學階段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乏自制力,沒有刻苦學習的精神,容易受到周圍不良風氣的影響,學校對學風管理得比較嚴時,學風就會有所改善。這些學生在面對需要獨立的大學生活手足無措,在遇到困難時畏縮不敢向前,還有的學生生活懶散,學習不自覺,遇到考試時總抱著僥幸的心理;有的學生來高校上學所學的專業都是老師和家長幫忙選的,本身對自己的專業根本不了解,對未來就業上也非常盲目,在學習上目的不明確,學習自主性不夠。
3.課堂教育及日常輔導實施不到位
有些大學生僅依賴課堂學習,在課外幾乎沒有和老師、輔導員進行學習上的溝通,在學習和生活上遇到問題也不善于請教同學和老師,學習效率不高,學習效果不佳。如果老師和學生缺乏溝通,就會存在教與學之間的矛盾,老師認為學生在學習上不夠自覺,而學生也會對老師的教學方式產生不滿,還有的老師在教學工作中缺乏耐心,責任心不強,在課外沒有和學生加強交流,教學方法陳舊,這也是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產生學風問題的主要影響因素
1.西方文化對我國大學生成才觀及價值觀的影響
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我國也在不斷借鑒西方國家的教育方法,其中必然有利也有弊。大學生看到西方國家發達的經濟狀況,先進的科學技術,受到一些不良影響,不能客觀、理性地對西方產物進行判斷,跟隨潮流盲目崇拜西方文化,對我國的社會主義政治制度產生動搖和懷疑,認為西方國家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而我國就是比他們落后。受到網絡文化、各種發達媒體的影響,他們的成才觀及價值觀、世界觀都發生了改變,在思想上、政治上都產生了錯誤的看法,影響了他們對未來人生道路的選擇。
2.隨著高等教育的不斷普及,對高校教育工作方式產生了不良影響
隨著高等教育的普及,高校辦學規模不斷擴大,學生人數急劇增加,高校辦學條件無法跟上,而且生源素質高低不平,對教學質量產生極大影響。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師的部分心思都放在職稱評定上,且教學任務繁重,不能專心鉆研學術,指導學生的學業,在師資力量較為薄弱的情況下,還有的教師同時擔任幾個科目的教學,更無法保證教學質量。
3.市場經濟沖擊下,對大學生的成才觀、價值觀產生了負面影響
在市場經濟中,我國的社會結構發生了變化,社會價值取向出現了多元化,在翻天覆地變化中,大學生的思想也發生了改變。大學生還未步入社會,沒有社會閱歷,都是理想主義者,當遇到現實和理想無法達成一致時,往往心靈容易受創,不知不覺就會走向極端,這也是大學生在思想政治素質方面產生矛盾性和雙重性的一個主要原因。另外,市場經濟沖擊下,人與人之間的利益關系更加直接,個人價值也更加突出,在利益驅使下,傳統價值觀逐步被改變。社會人才競爭日益激烈,給大學生帶來極大的心理壓力,他們的政治信仰被動搖,思想觀念也被改變。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對于一所高校來講,學風建設是教育工作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良好的學風不是一蹴而就就能形成的,而是要依靠學校領導、老師逐步建立起來的。高校作為培養社會各行各業人才的重要陣地,應加強學風建設,持之以恒,為社會輸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
參考文獻:
[1]莫躍寧.當代大學生學風建設問題有效機制構建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4,16
[2]楊武成.論高校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