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云姬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從小學語文教學主要方式上看,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有著重要地位。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從興趣激發、情感融入、思維開拓以及能力提升等方面,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
【關鍵詞】小學 語文教學 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090-01
人們在書面語言方面具有一定的理解和感知能力,這種能力即為閱讀能力。閱讀能力作為我們最基本的能力存在于我們周圍。在小學階段,語文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重心所在。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時,要加強兩個方面:一是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二是訓練學生養成閱讀的好習慣。本文從以下幾點,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小學語文教學現狀
根據調查顯示,文章的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主體,其次是鑒賞評析詩詞,與此同時,綜合性、全面性的培養學生運用語言的技能。小學語文教學重心把握明確,但實際操作存在諸多問題。在應試教育的大前提下,小學語文教師的教學往往將賞析文章簡單化。學生對一篇課文的學習,不能充分理解文章深意,簡單化地學習,以劃分自然段落為主要方式。這樣容易使學生很難產生閱讀的興趣。統觀全疇,我國小學語文教學中,在閱讀教學方面的現狀沒有處在一個理想的狀態。
二、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的思路
(一)促進興趣,激發靈感
興趣能夠帶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在小學教學階段,語文教師要從促進學生興趣,激發學生靈感等方面選擇合適優的教學方式進行閱讀教學。教師的閱讀教學帶給學生學習樂趣,學生閱讀課本或課外讀物的自主性便會提高,從而使得語文教師的教學質量提高。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在教學內容上可以創新,例如在進行閱讀教學活動前,可以選擇新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開場,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對本節課閱讀的內容產生興趣。學生閱讀能力受年齡、環境、心理等因素的影響,因此,語文教師應對學生采用有針對性、靈活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有效的教學活動。教師選取的教學方案因根據體裁的不同而有所變化。
(二)融入情感,代入語感
文章是用書面性的語言來抒發作者的情感,只有讀者將情感融入文章中才能感知作者表達的感情。小學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中除了讓學生理解文章大意,還應讓學生代入語感,融入感情,體會文章的深意,評析文章的用語,讓學生學會綜合性運用語言,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有所提升。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堂上進行朗讀。教師采用大聲朗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對所讀文章的內容及深意進行回顧,深化理解,達到復習效果的同時提升學生閱讀的能力。角色朗讀以及表演性朗讀都是很好的教學方式,語文教師可以適當選用。這樣有助于學生語感的增強,語言情感的表達。
(三)開拓思維,鼓勵閱讀
小學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所用的材料以課文為主。就開拓學生思維而言,單靠精讀課文很難達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教師要鼓勵學生閱讀,閱讀的材料除課文外還應將范圍拓展到課外方方面面的素材。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大綱,學生的興趣愛好,定期向學生推薦一些課外讀物,還可以適當的加入閱讀問題,讓學生自主閱讀。這樣不僅能夠培養學生閱讀能力,還可以擴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學生積累豐厚的知識,從而對自身的素養有所提高。
(四)綜合手段,提升能力
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現狀來看,語文教師多以劃分文章段落的方式進行課文講解,形式單一,學生難以產生閱讀的興趣。語文教師要想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還需要綜合手段的運用。在實際教學中,語文教師可以讓學生劃出文章中的重點詞匯,以及運用修辭的語句,教師依據學生獲得的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啟發學生自主思考,理解文章深意,學習文章語言,提升語言運用能力。教師還可以依據教學內容,設計PPT教案,讓學生直觀形象的學習課文。教師使用多媒體可以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起來,有助于學生理解能力的提升。教師在教學時,還可以根據課文給學生創設情境,將學生帶入情境中體會文章內涵,體驗式閱讀。
學生通過閱讀可以開闊自己的眼界,獲取更多的知識。語文閱讀在一定程度上對學生智力的開發也有幫助。本文通過分析小學語文教學的現狀,從興趣激發、情感融入、思維開拓以及能力提升等方面,淺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
參考文獻:
[1]王穎.關注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能力的培養很重要[J].軟件(教育現代化),2015,(3).
[2]張玉卿.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J].學周刊:B,2012,(1).
[3]沈文俠.當閱讀成為最快樂的事——兒童文學閱讀促進小學語文教學有效性初探[J].文理導航(下旬),2013,(8).
[4]鄭麗娜.小學語文教學中拓展閱讀對提升閱讀素養的實施策略研究[J].作文成功之路(上旬),201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