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穎
【摘要】傳統的教學是教師講,學生聽,但是雖然也面向全體同學,課堂還是以教師為主體,而課改之后這樣的教學存在著很多的束縛和弊端,學生學到的不僅僅是知識還有學習的能力,這也是新課程標準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素質教育的重要體現。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通過不同的教學手段使學生在課堂上發揮主體作用。
【關鍵詞】自主學習 主體作用 教學模式和方法
【中圖分類號】H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03-02
長期以來,教師都是教育者的主體,而學生是教育對象,即為客體。隨著素質教育的貫徹,為沖破傳統教育觀念,適應現代社會經濟發展要求,我們注重以學生為本,尊重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最大限度的挖掘學生的潛能,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即以學生為主體的現代教育觀念。那么,如何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呢?
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是發揮學生主動性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對學習有興趣才能發揮學生最大的動力。一旦對英語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把學習英語看作是自己的愿望和需要,就會在快樂中學習;相反,如何沒有興趣,就會認為學習英語是一種負擔,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因此,作為教師應該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首先,讓學生明確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把“要我學”變成“我要學”。
二、改進教學模式和方法,真正做到以學生為主體
傳統的英語課堂教學一直延續著以“教師為主”的模式,隨著素質教育的改革,這樣的教學模式明顯地顯示出弊端,所以在教學中,應該發揮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作用。
1.明確主體地位,發揮主體作用
英語教學是一種雙邊活動,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會的主體地位是決定教學效果的兩個核心因素。所以教師在備課時要既備教材,又備學生;根據學生的學習特點去設計教學,增加師生、生生之間的互動,加強情境教學,靈活運用教材,有取有舍。在課上應最大限度的使每個學生動口,動腦,調動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活躍課堂氣氛,加強對學生的激勵
教師在教學中應該提出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聽課,自己尋求答案。在教學時間上,應是教師講析少,學生練習多。很多英語教師都有這樣的困惑,有些知識講過了,甚至深講透講,反復強調,但學生仍沒有掌握,原因就是我們強調了“主導”而淡化“主體”。學生學習能力的發展必須在課堂中留有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并有意識的加以培養。
3.實現學習知識和培養能力的和諧統一
在語言學習的過程中,知識和能力的培養始終相互交融,相輔相成。因此,英語教學不是教師教,學生學,也不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必須對教材有整體的把握,在教學中,在教學中讓學生主動的學,尊重學會的地位,提升學生自信。
三、融洽師生關系,創造有利于學生發揮主體作用的氛圍
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把情感教育融入英語教學中,帶給學生愉快的英語課堂氣氛,首先我們要尊重學生,用自己的言行、真誠的品格去感染學生的心靈。其次要一視同仁的對待全體學生。任何班級中學生的水平都參差不齊,作為老師,我們沒權利選擇學生,那么我們就要做到尊重每一個學生,不要帶著有色眼鏡去教育學生。最后要提高自身的素質,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隨著現代社會的信息化發展,導致學生們的視野開闊,思想復雜而活躍,教師對學生不應再用傳統的思想去維護自己的尊嚴,而是應該結合信息化教學手段去吸引學生,還要貼近學生所想所懂的,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并用自己的豐富的知識來吸引學生,從而實現“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
四、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提倡自主學習
美國心理學家皮亞杰曾經說過:“一切真理都要讓學生自己去獲得,由他重新發明,而不是草率的傳遞給他。” 教學的目的不是簡單的像學生傳授知識,而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本領。那么,我們應該如何去做呢?
1.注重語言交際功能
英語實質就是交流,是師生之間,生生之間的交流,就是通過交際活動,是學生學會運用語言,在課堂教學中要盡量的去設定模擬真實的情境進行交流。
2.激勵創新思維發展
當今社會的知識更新日益加快,僅僅用一個人占有多少知識來衡量這個人的素質是遠遠不夠的,在課堂教學中,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我們應該特別注重學生的思維發展訓練,培養思維能力,具體的做法如下:1)精心設計課堂中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實現教學目的,這樣的教學手段有利于新教材教學思想與教學目標的實現。有效的課堂提問還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方法,提高學習能力。同時也有利于交際能力的培養。對分層教學也有很好的效果。
總之,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應該圍繞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主體意識去研究教學,使之能適應社會的競爭,為他們未來的發展和終身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定,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背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
[2]英語課程標準解讀.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
[3]蔣樹業.四位一體教學法.國際文化出版公司,200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