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文青
【摘要】TPR是指全身反應教學法,是指象幼兒學習母語的過程一樣,通過身體運動學習外語的一種方法。教師通過自身的身體語言將教學中的單詞、句型及兒歌、游戲等表達出來,使學生不通過母語翻譯便能夠理解教師的語言,從而完全實施了母語教學法。
【關鍵詞】TPR 小學英語教學 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05-0131-01
通過對新課程的學習,我了解到了多種教學方法,如以任務為基礎的語言教學法、以話題為基礎的教學法、學科性語言教學法、情景結構和交際混合法以及TPR教學。在我的英語教學中,我采用了以全身反應法為主的多種方法進行英語教學,借助動作,讓學生感受意義,產生興趣,積極參與學習。結合自身教學經驗,我認為在小學英語起始階段教學中最有效的教學方法是TPR教學法。而到了五、六年級,隨著知識的積累,就要幾種教學法穿插使用。它有以下幾點優點:
一、優先發展學生的聽、說能力
TPR教學法首要培養了學生的聽力能力,同時也起到了提高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的作用。由于小學生所掌握的語言知識還不多,所以課堂上需要教師邊說邊用動作示范,學生靜聽,再教師發指令學生做動作,直至學生能說,而在學生會說之前,已聽過教師說過數十遍,就相當于接受聽力訓練,從而在教師直接發出命令時,學生能馬上做出動作,如此不斷地重復,學生的聽力能力不斷提高。教學“Open the pencil?鄄case”這個詞組時,教師邊打開某一學生的文具盒邊說“Open the pencil?鄄case”,然后教師走到其他學生的身旁再做示范,學生在聽了看了后完全明白該句的意思,此時教師再發出“Open the pencil?鄄case”,學生能很快地做出動作。在接受聽的訓練后,學生能模仿教師的語音,語調說出句子,能很自然地說出“Open the pencil?鄄case”,長此不斷,學生的聽力和口語表達會提高不少,對將來的學習也受益非淺。
二、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興趣與動機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在英語教學中,要想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化被動為主動,由強迫灌輸轉變為樂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至關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興趣,這是學好英語的前提和保證。而TPR教學法取代傳統地學生一味地坐在那里聽,老師講,毫無生氣,而是讓學生動起來,將動作與語言相結合,使學生能夠邊說邊做,這極大地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教“monkey”(猴子)這個單詞時,我做了一個抓耳撓腮的動作,所有同學都樂了,興奮地跟著模仿,有些同學還邊做邊說:“I am a monkey”.當我叫一些同學上來表現時,真的讓我很佩服與欣賞學生的創造力與想象力,因為他們都做的栩栩如生,不但模仿了我的動作,還新創了許多我想不到的動作,簡直就象來到了花果山,看到了千萬種猴子精彩的表演。這時我深切地體會到只要學生能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全情投入,英語就會在一種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好!所以充分地讓學生在動腦、動手、動耳、動眼、動口,甚至動腳的過程中學習英語,有效提高了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通過動作示范,幫助他們更好的理解了英語,更加深了他們的記憶,再也不用象以前傳統教學中的死記硬背了。
三、有助課堂用語的理解,切實提高教學效果
為了給學生創造良好的語言環境,英語教學中應盡量避免說母語。但在實際操作中,孩子們時常聽不懂課堂用語,這就需要我們使用全身反應法來幫助學生理解這些課堂用語。這樣既達到了用英語組織課堂教學的目的,又掃清了學生聽不懂的障礙,還能集中學生的注意力。如:read(讀)教師邊說邊把一雙手合攏平放在胸前;write (寫)右手呈握筆狀態,作寫字狀;come here( 過來 ) ,前伸一只手,手心向里,向著自己招動。這樣做,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反應很好的觀察學生的學習狀態。誰沒有認真聽講,老師可以從學生的反應中立即得出結論,并根據具體情況適時調整自己的教學。這樣,老師就可以很好的控制學生的注意力。由此就能大大地提高教學效果,師生都能受益。
總之,小學英語教學是一門科學,更是一門藝術。而任何一種教學法的功能都是有限的,作為一名英語教師,只有準確、適當、自然協調地運用TPR教學法, 將TPR教學法與其它教學方法有機地結合,才能更好的激活學生的學習興趣、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課堂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莫淋艷.淺談 TPR 教學法[J].湖南涉外經濟學院外國語學部, 2008
[2]王雪梅.TPR 教學法在兒童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華中師范大學教育學院,2008